农村美术教育中因地制宜的教学内容

来源 :当代教研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a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教育者可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内容、应用教学工具、选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等。
  【关键词】
  美术教育农村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4)02-0057-02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可谓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被迪斯韦赫评为“一种游戏,是儿童最普遍、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是最容易被儿童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美育功能堪称超出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然而,遗憾的是,在如今表面推行素质教育,骨子里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年代,美术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重视美术教育,更谈不上去探索如何开展美术教育。有鉴于此,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加强农村美术教育便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我们知道,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大物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农村学生户外活动经历相对比较丰富,对自然与生活有着强烈的感知。教育者可以以此为契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农村教学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用教学内容、应用教学工具、选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等,充分开发并利用乡土资源,促使其进入并融合校本课程建设。
  一、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内容
  综观我国的基础教育,可谓人生教育的起步,学生的可塑性相对较强,处于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阶段。当他们接收新知识之时,往往会从感性经验出发,寻找知识的直接来源。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对于美术学科而言,我们生活中不乏素材,只是缺乏对素材有意识的积累。毋庸置疑,现行教材作为教师上课的参照,有其存在的必要与探索的价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者不应局限于教材中的现有知识,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执教的美术教育者。应该以现有教材为依托,尽可能地挖掘乡土文化,结合农村本土丰富的物质资源,开发并利用校园周边的环境资源,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从身边寻找美术创作的原型,进而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促使乡土素材进入并融合校本课程建设,进而将美术学习迁移到更广的文化层面。
  以盐城市阜宁县为例,这里既有东园新石器遗址、陆庒遗址、马躲古寺、淮东古寺、盘龙古寺等,又有洋溢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淮剧文化与杂技文化。这些素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适当的挖掘与加工,都可以加入到美术实际教学中来。再有,在讲解山水画意境美时,教育者可以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参观学校周边的山水风景,观察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物的具体形貌,感悟农村的自然风貌与独特魅力,进而锻炼学生对素材的捕捉与积累,激发学生对家乡乃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因地制宜地应用教学工具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很少拥有专业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然而身边不乏泥土、沙子、溪流、树叶、野草、昆虫等自然资源,这些工具与材料形象而生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有意识的搜集与加工,均可引进到美术的实际教学中来。因此,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地应用教学的工具与材料。
  举例而言,在讲解雕塑与造型时,农村学生不一定都拥有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资源,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挖掘泥土与沙子,或者从自家地里挖掘一些水果与蔬菜,利用刀具随心所欲地塑造不同的形状。实践证明,相比于人工制成的橡皮泥,这些工具与材料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沾满了自然的气息,以至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再有,在讲解手工制作时,农村学生不一定都拥有先进的材料,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秸秆、碎布、羽毛、鸡蛋壳、易拉罐、旧报纸等废旧用品等,用其进行多样化的手工制作,进而化腐朽为神奇,设计出精美的图案。这样既形象环保,又能节省成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育者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开拓教学思路,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美术作为典型的人文学科,是一门与视觉相关的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教育者们更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大多对自然有着强烈的感知,并拥有丰富的户外活动经历。有鉴于此,教育者应该以此为契机,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与社会,进而展开美术教学的第二课堂。举例而言,在讲解《愉快的春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并带领学生到郊外春游踏青,借此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歌声中想象春天的样子,在大自然中感悟春天的独有元素,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美感、增长见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我们知道,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发光的地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仅如此,教育者还可以与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站到讲台前当一回老师,向他人展示自己对美术的感悟与认识,以此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评价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错误的评价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有鉴于此,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美术课程评价作出详细阐述,要求教育者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
  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同时坦诚自己“曾经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是我却花了毕生的时间去学像儿童那样作画”。诚然,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美术都有自己独到的体悟,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可小视,思维灵活的农村学生更是如此。事实证明,农村学生的创作思维相对灵活,没有受到成人太多的限制,加之对自然与生活感悟较深,因而他们的美术创作想象丰富、活泼生动,不乏生活的气息与自然之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学生往往不善言辞,教育者应该因地制宜,改变思想观念,突破思维局限,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采用多种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为辅,力求做到全面、公平、公正。又,我们知道,对于美术学习成绩的评价,没有一层不变的框架与标准,不能用僵硬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作品,而应该给予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美术教育者而言,应该把握农村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本土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内容、应用教学工具,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方法,继而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评价。只有这样,农村的美术教育才会彰显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塑造高素质高创造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以更低成本换取更高效率是当今制造业提高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先进的技术对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制造业对技术提升要加以重视。在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过程中,机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教育公平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还是和谐社会的
对美国多蕾纳电站的金属蜗壳设计中,保证蜗壳三维模型具有较高的光滑性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因此,本文在蜗壳三维模型建立完成之后,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流场数值仿真。根据仿真
溶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回忆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依法行政中的一些重大理
从国际视野看,社会民主党、共产主义性质政党以及各种执政党在处理与民间组织关系方面多采取合作方式。政党与民间组织会相互转化,即政党衰败时便转化为民间组织,而民间组织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