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矿井通风技术课程是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它是研究矿井空气流动规律及矿井通风方式、方法的一门学科。课程原理性强,知识丰富,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情来说相对较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知识整合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 矿井通风技术 课程 知识整合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43-01
知识整合是指对知识做一定的归类排序使其有条理有秩序,这是因为知识的无序性会造成知识融合的困难,而条理性秩序化的知识便利于知识融合。矿井通风技术课程知识涉及数理原理、实验知识等,相对学情较难。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化难为易。
以《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井通风技术》教材为例,根据课程章节之间的逻辑性,将课程知识整合归纳如下:
矿井空气这一章主要介绍它的主要成分、主要有害气体以及矿井气候条件,知识点整合为一张概括矿井空气中主要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主要来源、危害性、中毒症状及最高允许浓度的表。这样整合是从实际生产出发,对于采矿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来工作环境中有害气体的相关知识是和他们切身相关的,提前掌握很有必要。
矿井通风压力以矿井空气常用物理参数开章,引出井巷风流中任一断面上的压力,重点展开介绍对应的静压、动压、位压、总压、全压、势压的概念、计算式、相互关系等,最后由一点的压力扩展到两点间的压力差,即矿井通风的能量方程。知识整合为能量方程,一方面方程中包含了静压、动压、位压这一章的重点知识点,另一方面通风井巷两点间的压力差就是两断面间的通风阻力,能量方程承上启下,是矿井通风压力与阻力的连接纽带。
矿井通风阻力章节从井巷中空气的流态分析入手,介绍紊流的矿井风流遇到的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并详细推导了这两个阻力公式的来源,然后引出通风阻力定律及其特性,最后理论指导实践,从定律公式分析生产实践中的降阻措施以及矿井风阻的测定。可以说整章是围绕通风阻力定律的来龙与去脉,即定律公式的来源(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定律公式合并)与实际应用(降阻措施与风阻测定),所以知识整合为通风阻力定律。
第四章矿井通风动力介绍了矿井通风的自然风压动力和机械风压动力,其中重点是产生机械风压动力的矿井主要通风机,涉及主通的参数、特性以及联合运转,而这些都可以通过主通的工作特性曲线图表达出来,所以这一章知识整合为主通的工作特性曲线。
第六章掘进通风知识整合为柔性风筒的双反边接法的操作,是因为前两节掘进通风方法、局部通风设备这两部分内容,不论是掘进抽出式、压入式的通风方法还是局部通风机的类型、构造、参数均可以和前一章矿井通风系统相关知识点类比学习与掌握。纯粹的新知识点就是关于风筒和局通的技术管理。其中风筒减少漏风的双反边接法在历年国家级、省级矿井救护等比武中都有涉及,学校也具备实操实训条件,所以一方面将其作为技术管理的代表,一方面将其作为这一章的知识整合。
矿井风量包括矿井配风的原则、方法和依据,矿井风量计算以及矿井井巷风速和风量的测算三节内容,很显然关于风量的测定和计算是重点知识。知识整合为风速风量的测算实验,掌握井巷中风速和风量的测算步骤、操作与计算方法等,而且这个实验也是通风技术课程必会的测定实验技能之一。
最后一章风量调节,重点是增阻、降阻和增压三种局部风量调节的方法,而这三个方法的原理、具体实施均可以通过一个简单却可以通用的案例来掌握。案例中有通风数据和简图,从案例的分析、解算以及解决中就可以深刻理解什么是增阻、降阻和增压以及怎样增阻、降阻和增压。
通過知识整合,将一本240多页的教材化厚为薄,将一个难度系数不小的课程条理化,知识间的联系与结构一目了然。学期一开始课程介绍时,每章结束进行小结时,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时,运用这样的知识整合,教师讲授思维更清晰条理,学生学习头脑更清醒,课程难度降低,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谢洪明,吴溯,王现彪.知识整合能力、效果与技术创新[A].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
[2]鲍永新.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A].物理教师 ,2017年(1).
[3]赖绍聪.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A].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10).
[4]王春华.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5]孙欢欢,朱艳艳.浅谈高职院校《矿井通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A].科技信息,2012(5).
【关键词】教学 矿井通风技术 课程 知识整合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43-01
知识整合是指对知识做一定的归类排序使其有条理有秩序,这是因为知识的无序性会造成知识融合的困难,而条理性秩序化的知识便利于知识融合。矿井通风技术课程知识涉及数理原理、实验知识等,相对学情较难。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化难为易。
以《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井通风技术》教材为例,根据课程章节之间的逻辑性,将课程知识整合归纳如下:
矿井空气这一章主要介绍它的主要成分、主要有害气体以及矿井气候条件,知识点整合为一张概括矿井空气中主要有害气体的基本性质、主要来源、危害性、中毒症状及最高允许浓度的表。这样整合是从实际生产出发,对于采矿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来工作环境中有害气体的相关知识是和他们切身相关的,提前掌握很有必要。
矿井通风压力以矿井空气常用物理参数开章,引出井巷风流中任一断面上的压力,重点展开介绍对应的静压、动压、位压、总压、全压、势压的概念、计算式、相互关系等,最后由一点的压力扩展到两点间的压力差,即矿井通风的能量方程。知识整合为能量方程,一方面方程中包含了静压、动压、位压这一章的重点知识点,另一方面通风井巷两点间的压力差就是两断面间的通风阻力,能量方程承上启下,是矿井通风压力与阻力的连接纽带。
矿井通风阻力章节从井巷中空气的流态分析入手,介绍紊流的矿井风流遇到的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并详细推导了这两个阻力公式的来源,然后引出通风阻力定律及其特性,最后理论指导实践,从定律公式分析生产实践中的降阻措施以及矿井风阻的测定。可以说整章是围绕通风阻力定律的来龙与去脉,即定律公式的来源(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定律公式合并)与实际应用(降阻措施与风阻测定),所以知识整合为通风阻力定律。
第四章矿井通风动力介绍了矿井通风的自然风压动力和机械风压动力,其中重点是产生机械风压动力的矿井主要通风机,涉及主通的参数、特性以及联合运转,而这些都可以通过主通的工作特性曲线图表达出来,所以这一章知识整合为主通的工作特性曲线。
第六章掘进通风知识整合为柔性风筒的双反边接法的操作,是因为前两节掘进通风方法、局部通风设备这两部分内容,不论是掘进抽出式、压入式的通风方法还是局部通风机的类型、构造、参数均可以和前一章矿井通风系统相关知识点类比学习与掌握。纯粹的新知识点就是关于风筒和局通的技术管理。其中风筒减少漏风的双反边接法在历年国家级、省级矿井救护等比武中都有涉及,学校也具备实操实训条件,所以一方面将其作为技术管理的代表,一方面将其作为这一章的知识整合。
矿井风量包括矿井配风的原则、方法和依据,矿井风量计算以及矿井井巷风速和风量的测算三节内容,很显然关于风量的测定和计算是重点知识。知识整合为风速风量的测算实验,掌握井巷中风速和风量的测算步骤、操作与计算方法等,而且这个实验也是通风技术课程必会的测定实验技能之一。
最后一章风量调节,重点是增阻、降阻和增压三种局部风量调节的方法,而这三个方法的原理、具体实施均可以通过一个简单却可以通用的案例来掌握。案例中有通风数据和简图,从案例的分析、解算以及解决中就可以深刻理解什么是增阻、降阻和增压以及怎样增阻、降阻和增压。
通過知识整合,将一本240多页的教材化厚为薄,将一个难度系数不小的课程条理化,知识间的联系与结构一目了然。学期一开始课程介绍时,每章结束进行小结时,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时,运用这样的知识整合,教师讲授思维更清晰条理,学生学习头脑更清醒,课程难度降低,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谢洪明,吴溯,王现彪.知识整合能力、效果与技术创新[A].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
[2]鲍永新.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A].物理教师 ,2017年(1).
[3]赖绍聪.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A].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10).
[4]王春华.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5]孙欢欢,朱艳艳.浅谈高职院校《矿井通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A].科技信息,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