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讲究“方”和“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即我国战国时期产生的《学记》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特别强调了要把教育放在首位,自始至终都要重视教育。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深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记》也强调了教师要“时观而佛语,存其心也。”即要求教师要经常仔细的观察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怎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呢?笔者认为,作为肩负教书育人重大职责的人民教师,在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既要讲究教育方法,又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一、以“爱”为良方,增加教育热度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爱满天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公正的、不求回报的爱,是最崇高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教育的桥梁,可以在师生间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师爱是教育的推动力量,可以使先进的学生不断拼搏进取,后进的学生积极转变;师爱是美好情感的催化剂,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情操、美好人格的形成。因此,“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青年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之中,炽热可以消融那冰冷的心田。”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照亮学生心灵的烛光,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力量源泉。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讲人与人的交往要以心相交,以诚相待。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必须以朋友的身份、兄长的情谊、父母的爱心来对待他们。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味的指责批评,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对于取得成绩的学生,教师要热情表扬,给予鼓励;对受了挫折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那些身体不适、头疼脑热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关照,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保健治疗方法,必要时给其做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这样,必将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为教育教学增加一定的热度,产生教育的“热效应”,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宽”为妙方,控制教育坡度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作为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可采取一种缓和、点拨、教育、等待其自我认识,并改正提高的教育态度。相对惩罚与批评等硬手段而言,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柔道”。任何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积极向上、关心集体,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学习刻苦、全面发展。但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一池静水,他们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其心理成熟程度与道德完善程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加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言行极易出现过失,甚至屡犯错误。因此,教师要注意宽严适度,审时度事,正确运用“宽容”的方法。如果学生确实犯了错误,在进行批评教育时,也要心平气和的与之交谈,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指出危害及后果,给予教育和点拨。这样才能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省,增强其改进的信心和决心,并使其重犯的可能性下降。相反,如果为一些小事而小题大作,批评不止,严厉苛责,无异于“雪上加霜,疮口撒盐”,必然事与愿违。
  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一,宽容与细心辅导是相辅相成的。宽容绝不是无原则的纵容和偏爱,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如果教师“铃响进课堂,下课无影踪”,对学生不闻不问,其做法对学生成长是非常有害的。第二,宽容与严格要求也是相辅相成的。宽容有时会降低要求——小坡度,但只是暂时的、给出路的良策,是为了最终达到要求,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以“激”为秘方,加大教育力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理解,教育不仅是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单向活动,而且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的互动活动。要使受教育者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高度,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例如在美学课讲完“音乐欣赏”后,我激励学生:“年轻人是音乐的知音。据国内外的调查统计表明,音乐在年轻人的爱好中占据首位。因此,你们是音乐美的最佳欣赏者和最佳创造者。下面就请同学们推荐喜欢音乐的同学,被推荐者要到讲台前为大家表演。如果一人没有把握,2-3人自愿组合也行。”一下就激起了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争先恐后的推荐、协商、表演,教师及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恰如其分的赞扬、形式多样的表扬。大大增加了教育的力度,产生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学记》中说:“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侑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侑乃来’其此之谓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对学生“感情投资”,把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激励表扬有机的结合起来,坚持面向全体,以情育人,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了积极主动的良性循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已不再把传授数学知识作为主要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知识能力、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素质。而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还不完全、抽象概括能力较差的时期,只能看到事物形象的、外部的特征,要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还较困难。要在“40分钟”内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现就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优化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
期刊
我们学校有个多媒体教室,每学期我们都去上一节公开课。每当这时我最喜欢选那些情感性足、抽象难理解的、有容易混淆的词语的课文,觉得用上课件,效果特棒。因为这些教学辅助手段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可以有效地、直观地、形象地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在此谈谈我对电化教学在语文课中应用的一点认识。    一、渲染教学气氛,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蚂蚁和
期刊
一个假日的早晨,我信步来到了一家网吧的门前,想了解一下网吧为什么会对学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以至于让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并为此而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进入网吧,寻找到一个空位前坐下。当抬头向周围望去的时候,我惊呆了,整间网吧座无虚席,而且是清一色的青少年,大到十七、八岁,小到七、八岁。他们每一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那个小小的屏幕,是那么的痴迷、那么的幸福,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们静止
期刊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一次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活动,我班67名学生中有19名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之后,我让这19名学生用书面形式表达了“离开父母之后的感受”。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大多数内心封闭、自卑、逆反心理强、性格孤僻、情感冷淡、自私,常表现出没有安全感,普遍会感到紧张和恐惧,产生被人遗弃的心理。而从他们的“离开父母之后的感受”中,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爸爸、妈妈,您们在
期刊
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培养,忽略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强理想教育尤为重要。  我认为,在英语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进行理想教育更能让人受益匪浅。例如:我们学习“What do you want to do?”(将来你想干什么?)时,教师首先介绍语言功能,接下来便开始分组讨论。同学们畅所欲
期刊
最近,从媒体上看到几则令人震惊的报道:清华大学研究生因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上海高校连发女研究生跳楼事件;中科院福建省物质结构研究所一名23岁女研究生因情变跳楼自杀;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曾在全国各大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且荣获象征人大最高荣誉的“吴玉章奖学金”的优秀博士生董某跳楼身亡;学习优异,曾拿过生命学院第一名的北京理工大学一男生跳楼身亡;华南农大两周内发生4起学生跳楼身亡事件……  我想,这
期刊
写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然而课改时期,老师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忽略写字教学,便导致学生对写字不感兴趣。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呢?    一、讲书法故事,激发兴趣  我国的文字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书法界灿烂辉煌、名家辈出。其中不少书法家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并在不断的学习中领悟要领,逐步掌握方
期刊
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灌输式”教学,较少动脑思考。而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要求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那么,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怎样才能激发出来呢?  我在上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中复习二的口语交际课《找春天》时是这样做的:  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小朋友们立正坐下后等着讲课。我问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因为小朋友们都是农村的孩子,父母都是农民,所以我没用多少启发,大家就异口同声地回答:“春天。
期刊
建立竞争机制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措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  我采用的办法是: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组,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得分,四个小组在黑板上呈现时,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2、3、4,还可以用脸谱或水果的图形来代替。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兴趣。对学生训练的题目和方式根
期刊
又到课题立项的时间了,校长把省市级课题立项的重任交给了我,我茫然不知所措。万般无奈,只好到教科所、教研室领导那里“取经”。领导有领导的业务,百忙之中指点迷津,当时若有所悟,回来一下笔,顿觉思维停滞,真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望断天涯路”。  眼看临近递交申请的最后期限,不能靠天不能靠地,这块硬骨头还得自己啃。翻阅了十几本有关教育科研的书籍、杂志,竟然有点儿开窍,拟草稿、修改、打印……熬了三个通宵,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