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山水写生创作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b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在发展,在前进,但人们的目光不能总停留在科技发展上,应该把眼光放在自己生活的地方。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写生也就成为人们对生活的周围环境概括性表达的一种途径。宋人的画论中也有提及此,如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以……益自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其强调观察者要对自然中的山水做直接的审美观照,就自然而然地能发现自然山水打动自己的景象。除此之外,写生也就如实践,能发现许多想象之空间与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和成长。
  一、山水写生的重要性
  如今,人们的审美意识普遍提高,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最终总会回到本源——自然。山水写生经常被谈起,人们却总把创作和写生看成是两个不相干的种类,认为写生是收集素材,仅是为创作做准备。笔者认为,写生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它对画家的要求很高,首先你要去感悟,然后体验,画你所得到的心得。写生,说得简单易懂,就是画家直面自然的写生创作。从过去到现在,山水画家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和感悟,在山水间游走观望,探寻这个世界的样子。山水画发展到今天,十分不易,笔者希望写生能被更多的人重视起来。
  我国现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在树木、山石以及水的刻画上追求表现早春,这与画家对自然山水的直接感受是分不开的。此外,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方法,把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结合,以自然为师,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代两宋时期,画家生活的环境与地域面貌不同,山水画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出现南北派之分。北方的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等,其作品中的山水景象是北方自然山水客观物象的提炼与升华,绘画多为北方的石质山,石质坚硬,雄伟峻厚,风骨峭拔。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面中的树木多是高大参天的松树与巨木,飞泉流瀑、大山突兀,凸显出一种崇高感,用骨感有力的线表达山体的前后凹凸,多为“钉头皴”“雨点皴”“斧劈皴”等皴法。南方的董源、巨然等画家长期生活在舒适、淡雅、充满情调的南方风光中,所以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北方那种雄健劲拔的温润如玉、清淡如莲之美。构图多为山丘、平沙、浅渚、汀洲,较少出现高大挺拔的中心全景式的构图,对山石轮廓的描绘在画法和笔墨技巧上并不十分突出。例如,巨然的《万壑松风图》,山骨隐约可见,用一些长或短、细细密密的线条和圆润的点来表现山石的凹凸,画面中多为杂树和灌木,如董源的《潇湘图》。清初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更可看出写生的重要性。
  二、天台山背景资料及山水写生
  此次写生地点设定在成都天台山,以山水为主题。水墨写生在有些人看来还不如其他形式方便。例如,现代发明——照相机,照相机拍照速度快,并且极具真实性。但已经定型的相片,让人们对自然生活的感受、冲动也跟着定型,很少有回旋的余地,反而不如寥寥几笔的速写,在纸上呈现出的水墨交融,既有艺术的灵动,又有生命的气息。面对自然,与自然交流,感受自然山水独有的魅力,体验充满生命力的山川景象,去探寻和发现山体连绵不绝的气势、水流隐显其中的美,从而获得自己最终的创作作品。
  天台山,坐落在成都市邛崃市西面。春夏秋冬的变化给人不同的感受,山势从高到低,山脉丰富,就像一幅长卷。到处都是森林,动植物的种类也很多,非常适合山水写生。自然是人类终生的导师,人们所追求的,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写生之前,基础临摹是画画必要的手段,先学习古人代表作品中的用笔用墨,这一笔那一墨好在哪里,又是怎样好的,怎样构图,怎样虚实相间,怎样画出笔墨气韵。
  天台山有灵气,树木葱翠,山脉蜿蜒。走个一分钟,又别有洞天。三月的天气清清冷冷的,祛除了在大学里的焦躁心,好像隐居的人,远离世俗,可以不为各种各样的事烦恼。山水写生,不只是拿笔就来,更是要学习古人,学习他们所经营的位置、用笔、用墨。学习但不是墨守成规,该变通还是得变通。尽自己所学,加以融会贯通,观察所看见的物象,再用笔墨去表现,最后能達到有自己特色的效果。熟悉山水技法、皴法,树木的姿态,叶的种类等,当然这都是画外功夫,台上三分钟相当于台下十年功。坐下来,把景选好,想好怎样表达,再在速写本上构图,打好草稿。用笔用墨干脆,落在实处,多体会自然的妙处,在心里转个圈,再将主观情感表现在画纸上。
  写生正式开始,一路上虽然景色依旧,但看的角度和心境不太一样,就像人生每个阶段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会相同。山的走势,树的阴阳,水流的走向,画面位置的经营等这些都要考虑进去,不像初画时,拿起笔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画于纸上,对自己的画最终要成的形一概不管。每个景都有其独特的好,差的只是发现其独特美的眼睛。
  图1是写生创作作品的其中一幅——《丹霞流翠图》。首先,观察景物再画好草稿,经营一下位置,舍的舍,留的留。然后,用笔勾出大概位置,不同地方,墨色也要有不同。数笔把位置勾画完,用墨点出山丘。开始起笔时,墨有浓有淡且必须为湿墨,接下来用干笔由内向外扩张,从简到繁、疏到密,这些干笔线条也要有枯湿浓淡的变化。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指出:“凡画山水,需明分合,分笔乃大纲宗也。”随着不断的深入,画面要整体,也要有内容,做到可游、可玩。接着,开始上色,也就是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在这幅画中,画家更多是书写了对这片景物的主观感受,以现实山水为参照来表达,用色上有些大胆,内心只想着要尽兴,让色彩在宣纸上自由漫射、撞击,使瞬间的气象显现出一种别样的滋味,给人以无限的空间和想象,且有着一些偶然和随机以及独特的魅力。
  而图2《畔》中的作品有些力不从心,线条软,树木无支撑,无骨架,线条软弱无力,说明作者缺乏练字。要想画好画,必须先练好字,就如《黄宾虹谈艺录》所说:“画不可有弱笔,浮滑轻易皆是弱病……必须练习骨力。”笔就是画家的武器,是其与画面的媒介,笔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就代表你用笔的功力,所以书法对画家尤其重要。宋末元初的赵孟頫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方知书画本来同。”这便说明书画同源的道理。
  三、结语
  不同的大自然山水造就了不同的画家,造就了迥异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及艺术特色,这便是师造化的关注与追求的结果。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在生活中自由抒发自己的真性情,与这个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这是画家毕生追求的目标。因此,画家必须努力奋斗来实现这个目标。
  (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构图”古曰:布势布阵。早在东晋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就提出“置陈布势”的说法。“置陈”:物象的定位,布阵。“布势”:物象的分布,着意取势。“情势”:构图的核心,构
蛋鸡产业是强农富农的重要产业,我国年产鸡蛋2,600 万吨(FAO 2016),蛋鸡细菌病防控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每年因细菌病引起蛋鸡死亡淘汰,投药、蛋品废弃,损失超过 100 亿元.传统
期刊
将实际案例引人到教学任务中,将每个重要知识点融入到各个项目中,每个项目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行动导向的PLC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培养应用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久坐和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对脊椎造成压力,导致局部肌肉疲劳,进而引发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肌肉劳损等。为此,北京国际俱乐部私人健身教练张强向大家推荐了一套从欧美流
摘 要:近年来不断曝光“虐童事件” 折射出的“幼教之殇”, 实质是师德的缺失。礼仪是立身之本,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礼仪教育则是学生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品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人才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深化高职生全面素质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礼仪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
期刊
都说女人到了35岁是个分水岭,这女人到了35岁衰老的速度开始加快,而代谢速度减慢,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自由基随之的增多,导致各器官开始逐渐的氧化,从而加
通过人类的认知能力,我们将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归类、组织,并赋予一个符号与之对应,进而通过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对其进行加工,形成能够被使用和传播并且具有意义的语言符号
作为经济法所独特的法律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兼有民事、刑事责任的部分特征,但通过威慑潜在行为人预防侵权行为的手段并不属于刑法的专利,且通过缓和的补偿制度不能有效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