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徽派建筑在中国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其徽派建筑色彩特色鲜明。本文剖析了徽派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解读了徽派建筑的色彩美学,并分析了徽派建筑色彩对于现代设计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徽派建筑色彩建筑色彩
中图分类号:S26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469―01
一、徽州地区文化
徽州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称之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敦煌文化和藏文化都位于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徽州文化位于中原汉族聚居区,可以说徽州很好的继承了汉文明的精髓。徽州文化涵盖了徽商、徽菜、徽剧、徽雕以及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等很多文化支流。徽州地区的黟县的经典古村落的民居建筑就像一幅水墨画,黑瓦、白墙、砖石雕刻,还有曲径通幽、亭台楼榭等相匹配,黑色、白色、灰色的协调统一,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二、徽派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而最具特色的是传统民居村落,它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儒家思想、地域美学的特点。徽派建筑以其巧妙的构思设计、精湛的建筑工艺、科学的环保意识,融美观实用于一体,在世界建筑艺术与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徽派建筑在外观形式上突出表现为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朴素美学观念。
1、徽派建筑的色彩——粉墙黛瓦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对于色彩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一般平民百姓绝不允许使用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绘与装饰,尤其不能用黄色。故此聪明的建筑师依据徽州人所特有的美学意识,设计了灰白的色彩基调,因为这种单色色彩的构成,往往体现了更多层次的审美内涵。自然界没有纯白的颜色,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光线都会给这白色的墙体染上自己的色彩。特别是几百年后的今天,经过长期的日晒、风吹、雨淋,墙面上的白粉早已斑斑驳驳地脱落,从而出现一种冷暖相交的重复色,尽管它失去了白色的明朗和单纯,却因此产生了一种厚重的历史底蕴。
2、徽派建筑的外部特点——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封火墙”。设计师采用抽象手法,将其设计成昂首长嘶的马头,千姿百态。这种设计,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在建筑上的高超技术。灰黑色的鱼鳞瓦、非常高大的马头墙、灰白色的墙体,错落有致,相互映衬。
3、徽派建筑的色调特征——黑白灰
徽派建筑的色调是黑色、白色、灰色,但并不是绝对的黑色、白色、灰色。徽州地区的气候、降水、水文条件等因素,使建筑显露出冷色调和暖色调相交集的多元色彩,点缀色调为属暖色调的木色。主色调为灰色和白色,辅色为黑色、深蓝色、深灰色,点缀一点褐色。这种色调搭配幽静致远,简约而不单调,色彩值得回味,与自然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相得益彰。
三、徽派建筑的色彩美学
徽派建筑的色彩追求清幽、古朴、自然的田园气息,有如下几个主要特色:
1、就地选材
徽派建筑采用的材料是当地的木材、石料、黏土,对材料的色彩非常考究,像质地、纹理等。这种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展现出纯天然的美,展现出天然的色彩。材料使用时不破坏原有的性状,或是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使色彩得到升华。材料表面涂一层清油,增加材料的光洁质感。在保留材料本色的同时,加入了人工雕琢,使得人工创造出来的美与纯天然的美有机结合起来。
2、内外格局一致
徽派建筑的色彩搭配注意与外部环境和内部格局一致,安排色彩的形状、大小、比例。色彩在室内格局与外部环境的使用要相互兼顾,不能单独使用色彩。室外有大面积的灰白墙体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下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和味道。
3、简约朴素
在封建社会时期,徽州可耕种的土地非常有限,这样艰苦环境下的徽州人对养家糊口之艰难深有体会,以此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即使是成功的徽商也不例外,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同样,在建造宅院时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一切从简。在结实耐用的基础之上追求最自然、最本真的美感,并没有加入过多的色彩元素。
四、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徽派建筑集山川風景之灵气,融文化风俗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工精湛,无论是建筑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徽派建筑在四面高墙内设置天井采光,外墙很少开窗,自白色外墙体中黑色的小窗成了视觉的中心点,使建筑色彩主次分明,现代设计中经常会用到这样的手法,在整体立面上突出表达一个中心点。
②木结构建筑有直观的结构概念,柱、梁、襟、斗拱组合形成线条,徽派建筑中高墙顶是流畅粗矿的水平线,白墙面是干净的垂直线,坡屋面是柔美圆滑的弧线。不同的线条形态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点,现代设计中强调不同线条的长短曲直、多样统一的结构形式美。
③徽派建筑黑白灰三色的色彩对比形成了明快、沉稳的建筑色彩艺术,现代设计中大多采用色彩鲜明、淡薄典雅的色调,徽派建筑中浅色系的色彩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比较好的运用。
五、徽派建筑色彩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黑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它传达了色彩构成的巧夺天工,黑色、白色、灰色对比和谐,建筑的色彩与内外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协调统一。徽派建筑的色彩搭配对现代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注重对比
徽派建筑的黑与白的对比,是并不矛盾的。现代设计应该注重色彩对比,比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对比的过程中找寻和谐,丰富表现的层次,强化表现的力度,使色彩成为设计表达的一个方式,为设计增色。
2、色彩统一
现代设计者设计色彩,不要单独看一个色彩,应站在整体的角度,通盘考虑,包括室内色彩、室外色彩、外部环境色彩。现代社会的人们是非常浮躁的,选择的色彩多是明度高的纯色,这些颜色给人的视觉感觉是冲击力强、耀眼的,激情过后,人们往往就厌倦了这些色彩。这些色彩只能用作陪衬起到点缀的作用,不适宜大范围的使用。
3、青山碧水
融入徽派风格的现代建筑如果没有“青山碧水”的搭配,无疑将是失败的。当然,“青山碧水”并不是必须把山或是水整体的引进,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追求的是意境。
4、淡雅简约
建筑色彩淡雅清新—黑白灰;建筑元素简约精粹—点线面。黑和白,在色彩学里称为“极色”,它深邃、高雅、永恒;点线面,是最本的造型元素。
5、点到为止
建筑形式不夸张,浅尝辄止,有一种婉约的美。一砖一木无不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又有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雍容华贵。
结束语
徽派建筑黑白有序交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徽派建筑的色彩对现代设计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其特有的对比艺术中谋求一致。在建筑视觉形态要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徽派建筑在色彩对比中求得协调统一,色彩的表现层次丰富,色彩的表现力度增强,色彩成为徽派建筑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现代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建明.色彩设计在法国[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3):16-26
[2] 李达利,李萌,黄岩.色彩基础与应用[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39-45
[3] 郑筱莹.色彩设计基础[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8):68-85
[4] 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47-52
作者简介
李梦莹,女,北京人,1992.8出生,中国农业大学设计101,专业:工业设计。
[关键词]徽派建筑色彩建筑色彩
中图分类号:S26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469―01
一、徽州地区文化
徽州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称之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敦煌文化和藏文化都位于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徽州文化位于中原汉族聚居区,可以说徽州很好的继承了汉文明的精髓。徽州文化涵盖了徽商、徽菜、徽剧、徽雕以及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等很多文化支流。徽州地区的黟县的经典古村落的民居建筑就像一幅水墨画,黑瓦、白墙、砖石雕刻,还有曲径通幽、亭台楼榭等相匹配,黑色、白色、灰色的协调统一,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二、徽派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而最具特色的是传统民居村落,它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儒家思想、地域美学的特点。徽派建筑以其巧妙的构思设计、精湛的建筑工艺、科学的环保意识,融美观实用于一体,在世界建筑艺术与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徽派建筑在外观形式上突出表现为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朴素美学观念。
1、徽派建筑的色彩——粉墙黛瓦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对于色彩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一般平民百姓绝不允许使用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绘与装饰,尤其不能用黄色。故此聪明的建筑师依据徽州人所特有的美学意识,设计了灰白的色彩基调,因为这种单色色彩的构成,往往体现了更多层次的审美内涵。自然界没有纯白的颜色,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光线都会给这白色的墙体染上自己的色彩。特别是几百年后的今天,经过长期的日晒、风吹、雨淋,墙面上的白粉早已斑斑驳驳地脱落,从而出现一种冷暖相交的重复色,尽管它失去了白色的明朗和单纯,却因此产生了一种厚重的历史底蕴。
2、徽派建筑的外部特点——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封火墙”。设计师采用抽象手法,将其设计成昂首长嘶的马头,千姿百态。这种设计,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在建筑上的高超技术。灰黑色的鱼鳞瓦、非常高大的马头墙、灰白色的墙体,错落有致,相互映衬。
3、徽派建筑的色调特征——黑白灰
徽派建筑的色调是黑色、白色、灰色,但并不是绝对的黑色、白色、灰色。徽州地区的气候、降水、水文条件等因素,使建筑显露出冷色调和暖色调相交集的多元色彩,点缀色调为属暖色调的木色。主色调为灰色和白色,辅色为黑色、深蓝色、深灰色,点缀一点褐色。这种色调搭配幽静致远,简约而不单调,色彩值得回味,与自然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相得益彰。
三、徽派建筑的色彩美学
徽派建筑的色彩追求清幽、古朴、自然的田园气息,有如下几个主要特色:
1、就地选材
徽派建筑采用的材料是当地的木材、石料、黏土,对材料的色彩非常考究,像质地、纹理等。这种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展现出纯天然的美,展现出天然的色彩。材料使用时不破坏原有的性状,或是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使色彩得到升华。材料表面涂一层清油,增加材料的光洁质感。在保留材料本色的同时,加入了人工雕琢,使得人工创造出来的美与纯天然的美有机结合起来。
2、内外格局一致
徽派建筑的色彩搭配注意与外部环境和内部格局一致,安排色彩的形状、大小、比例。色彩在室内格局与外部环境的使用要相互兼顾,不能单独使用色彩。室外有大面积的灰白墙体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下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和味道。
3、简约朴素
在封建社会时期,徽州可耕种的土地非常有限,这样艰苦环境下的徽州人对养家糊口之艰难深有体会,以此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即使是成功的徽商也不例外,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同样,在建造宅院时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一切从简。在结实耐用的基础之上追求最自然、最本真的美感,并没有加入过多的色彩元素。
四、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徽派建筑集山川風景之灵气,融文化风俗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工精湛,无论是建筑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徽派建筑在四面高墙内设置天井采光,外墙很少开窗,自白色外墙体中黑色的小窗成了视觉的中心点,使建筑色彩主次分明,现代设计中经常会用到这样的手法,在整体立面上突出表达一个中心点。
②木结构建筑有直观的结构概念,柱、梁、襟、斗拱组合形成线条,徽派建筑中高墙顶是流畅粗矿的水平线,白墙面是干净的垂直线,坡屋面是柔美圆滑的弧线。不同的线条形态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点,现代设计中强调不同线条的长短曲直、多样统一的结构形式美。
③徽派建筑黑白灰三色的色彩对比形成了明快、沉稳的建筑色彩艺术,现代设计中大多采用色彩鲜明、淡薄典雅的色调,徽派建筑中浅色系的色彩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比较好的运用。
五、徽派建筑色彩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黑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它传达了色彩构成的巧夺天工,黑色、白色、灰色对比和谐,建筑的色彩与内外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协调统一。徽派建筑的色彩搭配对现代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注重对比
徽派建筑的黑与白的对比,是并不矛盾的。现代设计应该注重色彩对比,比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对比的过程中找寻和谐,丰富表现的层次,强化表现的力度,使色彩成为设计表达的一个方式,为设计增色。
2、色彩统一
现代设计者设计色彩,不要单独看一个色彩,应站在整体的角度,通盘考虑,包括室内色彩、室外色彩、外部环境色彩。现代社会的人们是非常浮躁的,选择的色彩多是明度高的纯色,这些颜色给人的视觉感觉是冲击力强、耀眼的,激情过后,人们往往就厌倦了这些色彩。这些色彩只能用作陪衬起到点缀的作用,不适宜大范围的使用。
3、青山碧水
融入徽派风格的现代建筑如果没有“青山碧水”的搭配,无疑将是失败的。当然,“青山碧水”并不是必须把山或是水整体的引进,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追求的是意境。
4、淡雅简约
建筑色彩淡雅清新—黑白灰;建筑元素简约精粹—点线面。黑和白,在色彩学里称为“极色”,它深邃、高雅、永恒;点线面,是最本的造型元素。
5、点到为止
建筑形式不夸张,浅尝辄止,有一种婉约的美。一砖一木无不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又有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雍容华贵。
结束语
徽派建筑黑白有序交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徽派建筑的色彩对现代设计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其特有的对比艺术中谋求一致。在建筑视觉形态要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徽派建筑在色彩对比中求得协调统一,色彩的表现层次丰富,色彩的表现力度增强,色彩成为徽派建筑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现代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建明.色彩设计在法国[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3):16-26
[2] 李达利,李萌,黄岩.色彩基础与应用[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39-45
[3] 郑筱莹.色彩设计基础[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8):68-85
[4] 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47-52
作者简介
李梦莹,女,北京人,1992.8出生,中国农业大学设计101,专业: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