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来,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们都在积极的进行着教育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已被大家所重视。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已经成为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较难的课题。近几年来,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们都在积极的进行着教育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已被大家所重视。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用多媒体、卡片、小黑板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答、游戏中计算等方式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给学生讲述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兴趣。
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在他们刚接触到那些两位数加减法的时候,在退进位时经常出错,所谓熟能生巧,正是这个道理,前段时间有报道说有些学校和家长要求孩子能背诵100以内任意数的加减法,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而现在我们虽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那样,但是至少应该加强训练,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也能提高他们的信心。只是,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计算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提高计算能力离不开“练”,但我从来不会麻木的训练,我每天布置的计算作业都不多,如学生上了二年级,我基本上要求他们每天只做四道的笔算题就可以了,不多,几分钟可以搞定。但这四道的笔算题并不是随便找出来的,我会先把学生已学习的计算知识一一分类,看看哪类的题目最多同学错,哪类的题目最需要技巧,因学生的情况而出题。虽然我同时教三个班数学,有时三个班做的题目并不一样,要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按程序操作的计算习惯
一些计算,方法很简单,却常常出错误,如连续进、退位的小数加减法。观察出差错学生的计算过程,往往发现一个明显的共性:进退位时,有时在竖式上打“.”做记号,有时不做记号;有时先加进位过来的1(或先减去退掉的1),有时却后加(或后减),根本没有前后一致的操作程序,所以丢三落四,颠倒错乱。因此,培养学生按程序操作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基本计算操作程序化。只有使基本计算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综合运算中,才可能把意识精力集中地用在全面把握各种联系,选取合理灵活的算法这一总体规律上。自动化要靠在大脑皮层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而这又有赖于各个计算环节按确定的顺序排列进行反复的训练。因此,一些基本计算不仅要反复训练,还要养成按程序操作的习惯,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2、混合运算审题程序化。注意审题过程程序化,不仅可以避免“顾此失彼”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形成自觉追求计算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因而错误较多;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对学生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前要认真而仔细的审题。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程序是:一看。题目的运算顺序怎样?数字、运算符号有何特征?二找。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简算途径。三判断。能简算则简算,不能简算的按常规进行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長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已经成为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较难的课题。近几年来,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们都在积极的进行着教育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已被大家所重视。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用多媒体、卡片、小黑板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答、游戏中计算等方式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给学生讲述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兴趣。
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在他们刚接触到那些两位数加减法的时候,在退进位时经常出错,所谓熟能生巧,正是这个道理,前段时间有报道说有些学校和家长要求孩子能背诵100以内任意数的加减法,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而现在我们虽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那样,但是至少应该加强训练,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也能提高他们的信心。只是,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计算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提高计算能力离不开“练”,但我从来不会麻木的训练,我每天布置的计算作业都不多,如学生上了二年级,我基本上要求他们每天只做四道的笔算题就可以了,不多,几分钟可以搞定。但这四道的笔算题并不是随便找出来的,我会先把学生已学习的计算知识一一分类,看看哪类的题目最多同学错,哪类的题目最需要技巧,因学生的情况而出题。虽然我同时教三个班数学,有时三个班做的题目并不一样,要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按程序操作的计算习惯
一些计算,方法很简单,却常常出错误,如连续进、退位的小数加减法。观察出差错学生的计算过程,往往发现一个明显的共性:进退位时,有时在竖式上打“.”做记号,有时不做记号;有时先加进位过来的1(或先减去退掉的1),有时却后加(或后减),根本没有前后一致的操作程序,所以丢三落四,颠倒错乱。因此,培养学生按程序操作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基本计算操作程序化。只有使基本计算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综合运算中,才可能把意识精力集中地用在全面把握各种联系,选取合理灵活的算法这一总体规律上。自动化要靠在大脑皮层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而这又有赖于各个计算环节按确定的顺序排列进行反复的训练。因此,一些基本计算不仅要反复训练,还要养成按程序操作的习惯,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2、混合运算审题程序化。注意审题过程程序化,不仅可以避免“顾此失彼”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形成自觉追求计算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因而错误较多;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对学生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前要认真而仔细的审题。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程序是:一看。题目的运算顺序怎样?数字、运算符号有何特征?二找。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简算途径。三判断。能简算则简算,不能简算的按常规进行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長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