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抗炎和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监测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服药后0.5h、1h、2h、4h、8h的每个时间段体温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洛芬混悬液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时,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胃肠反应小,常规剂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作为儿科首选退热剂,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发热;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
【中图分类号】 R441.3 ; R7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86-01
发热是体温调节中枢因为致热原刺激,把体温上调到符合体温调节的新水平[1] 。长时间发热会增加机体耗氧和心输出量,加重患儿心肺负担。由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高热易致惊厥,及时有效的控制高热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课题。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是WHO推荐的退热药物[2]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 28例,女 32例,平均年龄(2.9±1.5)岁,患儿平均体温(39.1±0.52)℃,病程 1.5 h~3 d;对照组 60例,男29例,女31 例,平均年龄(3.1±1.1)岁,患儿平均体温 (39.1±0.53)℃,病程 1.5h~2.5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给予消炎、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含布洛芬20 mg/m1)治疗,剂量5~10 mg/(kg?次),根据病情6h可重复用药,24 h内不超过4次;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含对对乙酰氨基酚32 mg/m1)口服,剂量10~15 mg/(kg?次)。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监测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显效:服药 6 h内体温下降超过 1℃;好转:服药 6 h内体温下降 0.5℃~1℃;无效:服药 6 h内体温下降少于 0.5℃。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5.0进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x2检验(%)和t检测(x±s),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52(占86.67%)例,好转7(占11.67%)例,无效1(占1.66%)例,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显效36(占60.00%)例,好转19(占31.67%)例,无效5(8.33%)例,总有效率91.67%,观照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各时间段体温比较
观察组在每个时间段体温平均值在服药后0.5h(38.9±0.32)℃、服药后 1 h (38.14±0.24)℃、服药后 2 h(37.27±0.17)℃、服药后4 h(36.47±0.31)℃、服药后 8 h(36.57±0.21)℃;对照组在服药后 0.5 h(39.06±0.41)℃、服药后1 h(38.57±0.31)℃、 服药后2 h(37.59±0.31) ℃、服药后4 h(37.69±0.21)℃、服药后8 h(37.64±0.19)℃。两组相比,观察组在服药后0.5h、1h、2h、4h、8h的每个时间段体温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的影响而表现出发热。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机体器官将产生病变损害,一般的物理降温方式已经很难达到降温的理想效果,须通过药物降温[3]。通过我们的临床试验发现,布洛芬混悬液与对对乙酰氨基酚均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对于小儿高热都有较理想的退热效果,且无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布洛芬为环氧化酶抑制剂,既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释放,使体温中枢的调控点下移而发挥降温作用[4] 。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起到退热的作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混悬液起效的时间更快,作用更强,具有镇痛、退烧两大作用[5] 。布洛芬混悬液效果可以持续达到8h[6] ,但应注意,在使用退热药时,剂量不宜过大,以防患儿出汗过多导致虚脱,应鼓励患儿多喝水[7] 。布洛芬为果味混悬液,口感好,服用方便,胃肠反应小,常规剂量不良反应少,是目前儿童退烧安全性较高的一类药物,可作为小儿高热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礼洪.布洛芬混悬液在儿童发热中的应用与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83-84.
[2] 魏健,高志虹,候为民,等.布洛芬混悬液與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临床疗效的对照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5):46-47.
[3] 王玉杰,胡剑,赵凯.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儿童急性发热退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47.
[4] 竺益.小儿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后降温体温测定时间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8.
[5] 江英.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商热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5):308~300.
[6] 栾俊强,欧尔兰.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高热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4):423.
[7] 刘霄援,布洛芬、赖氨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09,19(4):33-55.
【关键词】 小儿发热;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
【中图分类号】 R441.3 ; R7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86-01
发热是体温调节中枢因为致热原刺激,把体温上调到符合体温调节的新水平[1] 。长时间发热会增加机体耗氧和心输出量,加重患儿心肺负担。由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高热易致惊厥,及时有效的控制高热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课题。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是WHO推荐的退热药物[2]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 28例,女 32例,平均年龄(2.9±1.5)岁,患儿平均体温(39.1±0.52)℃,病程 1.5 h~3 d;对照组 60例,男29例,女31 例,平均年龄(3.1±1.1)岁,患儿平均体温 (39.1±0.53)℃,病程 1.5h~2.5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给予消炎、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含布洛芬20 mg/m1)治疗,剂量5~10 mg/(kg?次),根据病情6h可重复用药,24 h内不超过4次;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含对对乙酰氨基酚32 mg/m1)口服,剂量10~15 mg/(kg?次)。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监测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显效:服药 6 h内体温下降超过 1℃;好转:服药 6 h内体温下降 0.5℃~1℃;无效:服药 6 h内体温下降少于 0.5℃。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5.0进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x2检验(%)和t检测(x±s),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52(占86.67%)例,好转7(占11.67%)例,无效1(占1.66%)例,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显效36(占60.00%)例,好转19(占31.67%)例,无效5(8.33%)例,总有效率91.67%,观照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各时间段体温比较
观察组在每个时间段体温平均值在服药后0.5h(38.9±0.32)℃、服药后 1 h (38.14±0.24)℃、服药后 2 h(37.27±0.17)℃、服药后4 h(36.47±0.31)℃、服药后 8 h(36.57±0.21)℃;对照组在服药后 0.5 h(39.06±0.41)℃、服药后1 h(38.57±0.31)℃、 服药后2 h(37.59±0.31) ℃、服药后4 h(37.69±0.21)℃、服药后8 h(37.64±0.19)℃。两组相比,观察组在服药后0.5h、1h、2h、4h、8h的每个时间段体温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的影响而表现出发热。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机体器官将产生病变损害,一般的物理降温方式已经很难达到降温的理想效果,须通过药物降温[3]。通过我们的临床试验发现,布洛芬混悬液与对对乙酰氨基酚均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对于小儿高热都有较理想的退热效果,且无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布洛芬为环氧化酶抑制剂,既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释放,使体温中枢的调控点下移而发挥降温作用[4] 。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起到退热的作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混悬液起效的时间更快,作用更强,具有镇痛、退烧两大作用[5] 。布洛芬混悬液效果可以持续达到8h[6] ,但应注意,在使用退热药时,剂量不宜过大,以防患儿出汗过多导致虚脱,应鼓励患儿多喝水[7] 。布洛芬为果味混悬液,口感好,服用方便,胃肠反应小,常规剂量不良反应少,是目前儿童退烧安全性较高的一类药物,可作为小儿高热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礼洪.布洛芬混悬液在儿童发热中的应用与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83-84.
[2] 魏健,高志虹,候为民,等.布洛芬混悬液與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临床疗效的对照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5):46-47.
[3] 王玉杰,胡剑,赵凯.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儿童急性发热退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47.
[4] 竺益.小儿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后降温体温测定时间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8.
[5] 江英.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商热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5):308~300.
[6] 栾俊强,欧尔兰.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高热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4):423.
[7] 刘霄援,布洛芬、赖氨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09,19(4):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