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意注意;照相;小学低段;队列;调查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特别喜欢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但是队列练习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高,教师要是用强制的方法,学生就容易疲劳。这个阶段的注意特征是:①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②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结色彩;③注意的品质较差。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注意特征,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在教学中,使用标志物、恰当的挂图、电教演示、创设情境都可以引起无意注意,这就要求我们细心琢磨,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
一、实验方法
1.实验的对象
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分别为一(1)班41人、一(2)班41人、一(3)班41人、一(4)班41人,总共164名学生被试,其中一(1)班、一(3)班为对照班,一(2)班、一(4)班为实验班,学生都来向同一地区,体育基础、遗传和发育状况基本相同,入校时也是随机编班的。
2.实验设计
在进行教学前先测试,记录四个班级每次看齐、散开、靠拢所需的时间,测20次取平均时间。然后对四个班级进行教学,对于实验的两个班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介绍照相的方法:用照相机——教师的眼睛,专门寻找那些动作比较慢,站得不整齐,小动作特别多还有爱说话的小朋友,然后把他们拍下来,贴在教师记录本上,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教师根据这个来打平时分,如果被教师拍的不好的动作比较多到同学,平时成绩差,拍到好的动作比较多的平时成绩就高。让学生了解这次拍照与平时拍照的不同之处。然后每次教师一喊完队列的动作口令,教师马上做拍照的动作,同时告诉学生现在进行拍照,让学生做好,教师开始寻找那些动作比较慢,站得不整齐,小动作特别多还有爱说话的小朋友进行拍照,从而进行队列教学。
对照的两个班级应用传统的队列教学,教师讲解示范队列队形动作,告诉学生队列要注意的方面和要求,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组间进行比较。教学进行3周后,再测试记录每个班级每次为基准两臂距离散开、以排头为基准向排头靠拢、向前看齐所需的时间,测20次记平均所需时间,单位秒(s)。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后每个班级各项练习所需的平均时间(见表1)
(1)实验前各班级成绩的测试。表1的S标准差数值表明,每个班级队列的基础差异小、稳定,水平波动趋于平均。学生体育基础、遗传和发育状况基本相同,入校时的编班是随机进行的。
(2)实验前后成绩的比较。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照相”,学生队列比教学前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方法,“照相”取得的进步更加明显。
(3)对照班级每次测试所需的时间相对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散开的练习,最快的只用7.980s,最慢的用了56.485s。这个与教师在测试的过程中受外界的干扰影响,如学生当天的情趣、疲劳度、课堂四周环境、教师的语言等主客观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而实验班级每次测试的时间比较稳定,“照相”的情境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得比较快,而且稳定。
(4)在练习的过程中实验班级学生的兴趣高于对照班级学生。在“照相”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高,比较放松,而在传统的队列练习中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队列教学比较乏味,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师用强制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容易疲劳。而“照相”是生活中每位学生都接触过的,都知道照相的时候要站好。利用低年级学生已经拥有的意识,创设情境,把新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合起来,在无意之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队列的兴趣。
2.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结果(见下表)
(1)从表2、表3、表4中分别可以得出,看齐、散开、靠拢中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成绩差异显著,0.01
(2)从表2、表3、表4中分别可以得出,在看齐、散开、靠拢中实验班级每次测试所需的时间比对照班级稳定。
(3)在访问的过程中有95%的学生表示喜欢“照相”的练习,不喜欢传统的队列练习。
三、结论
从测试结果来看,“照相”利用低年级学生已经拥有的意识,创设情境,把新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合起来,可在无意之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体育教学中很值得开发研究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一些比较枯燥、乏味,但不得不练习的项目中要多创设情境,把体育教学中要传授的新知识与生活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多利用正迁移的体育知识掌握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传统教学过程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长期处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集中辅导、纠错→继续练习→结论评价”的教学模式中。这种固定的模式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规范,有利于队列技术与技能的教学,但是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低年级学生并不适合。因此,教师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黄明教,陈志强,等.体育实验设计与科学量化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 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9-27.
[4] 阴国恩,李洪玉,李幼惠.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5] 贾利军.小学低年级学生队列练习的激趣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6(9):66-67.
[6] 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教学中的队列练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6(3).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