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理想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样子去成长。家长要做的,就是积极发现孩子的特点,并顺势引导。
知名教育专家刘湘梅的新书《顺其自然的智慧》就是教会父母如何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给慢热型的孩子预热时间
刘湘梅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比如,作为妈妈,她知道儿子熊壮壮,是个典型的慢热型孩子,对慢热型的孩子,你不能催着他,赶着他,而是在为他提供恰当帮助的情况下,耐心等待。最最关键的是,作为家长不能动不动就将“笨”等消极标签贴到孩子身上。其实很多慢热型的孩子,是相当聪明的。
刘湘梅曾经带儿子去参加亲子班,儿子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把老师递过来的玩具摸一摸,又放到嘴里尝一尝。对于儿子与大家不一致的表现,刘湘梅并不着急,她知道,首先,儿子是班上最小的孩子,对小孩来讲,差一个月,都可能让他们在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其次,儿子是爱探索的慢热型孩子,他需要了解后才会热爱。
刘湘梅发现,在所有游戏中,熊壮壮对趴在大球上晃动最感兴趣,但是课堂上那么多孩子,轮到每个人体验的时间很有限。于是,刘湘梅就在下课后,晚点回家,让儿子尽情地玩。对大球建立起了感情的熊壮壮,很快对其他游戏也很热衷了,能积极地回应老师的任务要求了。
熊壮壮学钢琴,最初的几次课,什么也没有学会。钢琴老师对熊壮壮进入不了状态有些急,但是刘湘梅心里有底儿,她没有催促和责备儿子,她知道,对于一个慢热型的孩子来讲,这样的催促会让他对所做的事情产生抵触。通过观察她发现,儿子是在识谱上遇到困难了。了解了这个症结,刘湘梅与钢琴老师做了很好的沟通,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熊壮壮渡过了识谱这一关,接下来的学习就非常顺利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表现都很积极。
因为妈妈给了熊壮壮很好的预热时间,使得熊壮壮有机会按照自己的频率去锻炼观察力、思考力,时至今日,熊壮壮不但爱好钻研,还养成了细心的习惯,比如,他会提醒妈妈系好安全带;自己的小书包从来不用妈妈操心,收拾得井井有条。
试想一下,如果刘湘梅当时违背了孩子的性格本色,不停地催促,熊壮壮又怎么能形成细心冷静的好品质呢?
给喜欢探索的孩子一定的空间
虽然刘湘梅是个爱整洁的人,但为了孩子,刘湘梅可以容忍家里出现的乱。她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游戏、玩玩具,是他们的权利,是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即使他们把家‘破坏’得乱七八糟。”
熊壮壮从小就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有些安全隐患,只要刘湘梅觉得自己能掌控或者保护,就由着儿子去折腾。熊壮壮七八个月的时候就知道,只要把一张圆圆的光盘放进那个“方盒子”里,美妙的音乐就出来了。1岁以后,熊壮壮自己能走了,一天,他独自呆在房间里安静得出奇,刘湘梅有点惴惴不安,走进去一看,他正坐在地上,把光盘一张张地往“方盒子”里面塞,已经塞不进去了,他就使劲地按。刘湘梅一看,原来“方盒子”已经被塞进了两张光盘,根本转不动了。再看那散落在地上的光盘,刘湘梅相信,每一张都一定经历了被摔、打、拍、磨、滚等种种磨难。刘湘梅忍不住想帮忙,却被熊壮壮拒绝了。在把光盘彻底整坏之前,熊壮壮终于第一次自己放出了音乐。
由此,刘湘梅也更加明白,当孩子沉浸在对一个事物的探索中时,家长“好心”地打断或是帮助,是多么没有意义。
不过,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毕竟有限,家长的适当引导配合也是非常关键的。
熊壮壮两岁多就开始玩变形金刚,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在“变”,他在看。虽然文科生“出道”的刘湘梅,面对复杂的图形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好在她是个很有钻研精神的人,有时候,为了一个图形,能研究摸索到深夜两三点,直至把这个超强大的玩具变成人或者车。
熊壮壮一直积极地参与到“变”的整个过程中,他会替妈妈出主意,尽管明摆着是个没用的主意,刘湘梅也会采纳,当熊壮壮看到这条路行不通的时候,便开始和妈妈一起再想另一条路。
过了一段时间,熊壮壮不再甘心当助手了,他开始亲自上阵。熊壮壮的大脑运转能力,令妈妈佩服,他以极快的速度吸收了妈妈的经验和教训,“变”的速度很快就超过了妈妈。而且,还开始指导起妈妈来了:“妈妈,你得先把胳膊放进去,才能塞轮子,要不就卡住了!”听着儿子的指挥,刘湘梅心里乐开了花,看来,儿子已经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总结出了经验,也总结出了规律。
给爱运动的孩子选择适合的项目
熊壮壮个头不大,但身手灵活,这除了遗传爸爸爱运动的素质外,与妈妈的宽松政策也分不开。比如,刘湘梅会扶着儿子攀到书架的最高处,让他体会“站得高看得远”和“高处不胜寒”的双重境界;她允许儿子在沙发上练习跳远和跳高,在家里骑自行车或玩轮滑。而在选运动项目时,也会充分尊重儿子的意见。
熊壮壮三岁的时候,全家人一起看奥运会,熊壮壮看得很是投入。之后,刘湘梅想让儿子参加一个体育培训班。于是与熊壮壮讨论想要学什么?
“体操?”熊壮壮摇摇头。
“游泳?”熊壮壮也摇摇头。
半天,他对妈妈说:“我想去学击剑!”
虽然这有些出乎刘湘梅的意料,但她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尊重孩子的选择很重要嘛!
不过,当花了很大心思为儿子找到教击剑的培训班后,熊壮壮发现前五节课,都是在讲动作要领,相当枯燥,连剑的影子都见不到,大失所望的熊壮壮几乎每次都哭。但是,刘湘梅却觉得,让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意义,绝对不仅仅在于动,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坚持、不怕困难的精神。于是刘湘梅鼓励儿子:“很快就摸到剑了,你想想,穿上那套衣服该多威风呀!”在妈妈的鼓励下,熊壮壮虽然前三次课都要哭鼻子,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不过,没有一条教育原则是通用于所有情况。当刘湘梅发现熊壮壮因为个子矮小,力量不足,已经影响了他对这项运动的爱好时,她再一次选择尊重孩子的意见,不再只专注于这一项运动,而是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学习游泳,跟爸爸打球等。因为她知道,儿子能够耐得住枯燥,坚持学习了四年击剑,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现在,熊壮壮每天睡觉前必做的30个仰卧起坐,就与那段坚持击剑的训练很有关系,这项运动让他懂得所有的体育运动都需要经过刻苦的训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每当看着儿子在跑跑跳跳中生龙活虎、自信满满的样子,刘湘梅就暗自庆幸,孩子没有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知名教育专家刘湘梅的新书《顺其自然的智慧》就是教会父母如何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给慢热型的孩子预热时间
刘湘梅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比如,作为妈妈,她知道儿子熊壮壮,是个典型的慢热型孩子,对慢热型的孩子,你不能催着他,赶着他,而是在为他提供恰当帮助的情况下,耐心等待。最最关键的是,作为家长不能动不动就将“笨”等消极标签贴到孩子身上。其实很多慢热型的孩子,是相当聪明的。
刘湘梅曾经带儿子去参加亲子班,儿子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把老师递过来的玩具摸一摸,又放到嘴里尝一尝。对于儿子与大家不一致的表现,刘湘梅并不着急,她知道,首先,儿子是班上最小的孩子,对小孩来讲,差一个月,都可能让他们在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其次,儿子是爱探索的慢热型孩子,他需要了解后才会热爱。
刘湘梅发现,在所有游戏中,熊壮壮对趴在大球上晃动最感兴趣,但是课堂上那么多孩子,轮到每个人体验的时间很有限。于是,刘湘梅就在下课后,晚点回家,让儿子尽情地玩。对大球建立起了感情的熊壮壮,很快对其他游戏也很热衷了,能积极地回应老师的任务要求了。
熊壮壮学钢琴,最初的几次课,什么也没有学会。钢琴老师对熊壮壮进入不了状态有些急,但是刘湘梅心里有底儿,她没有催促和责备儿子,她知道,对于一个慢热型的孩子来讲,这样的催促会让他对所做的事情产生抵触。通过观察她发现,儿子是在识谱上遇到困难了。了解了这个症结,刘湘梅与钢琴老师做了很好的沟通,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熊壮壮渡过了识谱这一关,接下来的学习就非常顺利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表现都很积极。
因为妈妈给了熊壮壮很好的预热时间,使得熊壮壮有机会按照自己的频率去锻炼观察力、思考力,时至今日,熊壮壮不但爱好钻研,还养成了细心的习惯,比如,他会提醒妈妈系好安全带;自己的小书包从来不用妈妈操心,收拾得井井有条。
试想一下,如果刘湘梅当时违背了孩子的性格本色,不停地催促,熊壮壮又怎么能形成细心冷静的好品质呢?
给喜欢探索的孩子一定的空间
虽然刘湘梅是个爱整洁的人,但为了孩子,刘湘梅可以容忍家里出现的乱。她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游戏、玩玩具,是他们的权利,是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即使他们把家‘破坏’得乱七八糟。”
熊壮壮从小就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有些安全隐患,只要刘湘梅觉得自己能掌控或者保护,就由着儿子去折腾。熊壮壮七八个月的时候就知道,只要把一张圆圆的光盘放进那个“方盒子”里,美妙的音乐就出来了。1岁以后,熊壮壮自己能走了,一天,他独自呆在房间里安静得出奇,刘湘梅有点惴惴不安,走进去一看,他正坐在地上,把光盘一张张地往“方盒子”里面塞,已经塞不进去了,他就使劲地按。刘湘梅一看,原来“方盒子”已经被塞进了两张光盘,根本转不动了。再看那散落在地上的光盘,刘湘梅相信,每一张都一定经历了被摔、打、拍、磨、滚等种种磨难。刘湘梅忍不住想帮忙,却被熊壮壮拒绝了。在把光盘彻底整坏之前,熊壮壮终于第一次自己放出了音乐。
由此,刘湘梅也更加明白,当孩子沉浸在对一个事物的探索中时,家长“好心”地打断或是帮助,是多么没有意义。
不过,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毕竟有限,家长的适当引导配合也是非常关键的。
熊壮壮两岁多就开始玩变形金刚,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在“变”,他在看。虽然文科生“出道”的刘湘梅,面对复杂的图形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好在她是个很有钻研精神的人,有时候,为了一个图形,能研究摸索到深夜两三点,直至把这个超强大的玩具变成人或者车。
熊壮壮一直积极地参与到“变”的整个过程中,他会替妈妈出主意,尽管明摆着是个没用的主意,刘湘梅也会采纳,当熊壮壮看到这条路行不通的时候,便开始和妈妈一起再想另一条路。
过了一段时间,熊壮壮不再甘心当助手了,他开始亲自上阵。熊壮壮的大脑运转能力,令妈妈佩服,他以极快的速度吸收了妈妈的经验和教训,“变”的速度很快就超过了妈妈。而且,还开始指导起妈妈来了:“妈妈,你得先把胳膊放进去,才能塞轮子,要不就卡住了!”听着儿子的指挥,刘湘梅心里乐开了花,看来,儿子已经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总结出了经验,也总结出了规律。
给爱运动的孩子选择适合的项目
熊壮壮个头不大,但身手灵活,这除了遗传爸爸爱运动的素质外,与妈妈的宽松政策也分不开。比如,刘湘梅会扶着儿子攀到书架的最高处,让他体会“站得高看得远”和“高处不胜寒”的双重境界;她允许儿子在沙发上练习跳远和跳高,在家里骑自行车或玩轮滑。而在选运动项目时,也会充分尊重儿子的意见。
熊壮壮三岁的时候,全家人一起看奥运会,熊壮壮看得很是投入。之后,刘湘梅想让儿子参加一个体育培训班。于是与熊壮壮讨论想要学什么?
“体操?”熊壮壮摇摇头。
“游泳?”熊壮壮也摇摇头。
半天,他对妈妈说:“我想去学击剑!”
虽然这有些出乎刘湘梅的意料,但她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尊重孩子的选择很重要嘛!
不过,当花了很大心思为儿子找到教击剑的培训班后,熊壮壮发现前五节课,都是在讲动作要领,相当枯燥,连剑的影子都见不到,大失所望的熊壮壮几乎每次都哭。但是,刘湘梅却觉得,让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意义,绝对不仅仅在于动,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坚持、不怕困难的精神。于是刘湘梅鼓励儿子:“很快就摸到剑了,你想想,穿上那套衣服该多威风呀!”在妈妈的鼓励下,熊壮壮虽然前三次课都要哭鼻子,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不过,没有一条教育原则是通用于所有情况。当刘湘梅发现熊壮壮因为个子矮小,力量不足,已经影响了他对这项运动的爱好时,她再一次选择尊重孩子的意见,不再只专注于这一项运动,而是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学习游泳,跟爸爸打球等。因为她知道,儿子能够耐得住枯燥,坚持学习了四年击剑,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现在,熊壮壮每天睡觉前必做的30个仰卧起坐,就与那段坚持击剑的训练很有关系,这项运动让他懂得所有的体育运动都需要经过刻苦的训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每当看着儿子在跑跑跳跳中生龙活虎、自信满满的样子,刘湘梅就暗自庆幸,孩子没有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