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小儿心外大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儿心外大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对110例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断情况,按先天性心脏病部位分为三种:心脏、心脏-大血管连接和心外大血管。

结果

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计366处畸形,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率为90.7%(332/366),多层螺旋CT为95.6%(350/36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4,P=0.070)。366处畸形中,心脏部位160处,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率为98.1%(157/160),多层螺旋CT为97.5%(156/1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6,P=0.378)。心脏-大血管连接部位55处,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率为94.5%(52/55),多层螺旋CT为100.0%(55/5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3,P=0.243)。心外大血管部位151处,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率为81.5%(123/151),多层螺旋CT诊断为92.1%(139/1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7,P=0.01)。

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有其应用价值,尤其在心外大血管畸形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

其他文献
期刊
@@
目的检测Pokemon和c-myc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Pokemon和c-my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86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6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和4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okemon和c-myc蛋白表达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中Pokemon和c-myc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
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术后苏醒和镇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两组术前行髂筋膜间隙阻滞,试验组给予0.25%罗哌卡因60 ml,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60 ml,两组均接受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用药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同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目的观察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无临床意义。方法以回顾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124例(124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丝裂霉素组,57例,采取引流阀植入术联合应用MMC;对照组,67例,采取单纯引流阀植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眼压及抗青光眼用药数目在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
期刊
@@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Conbercept)与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NVG 68例(68眼),随机分为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34例(34眼)。两组分别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均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眼压稳定后行小梁切除术,并尽可能早地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门诊随访7~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