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素质教育;教育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形式上是一种教育关系,是具有道德纯洁的特殊社会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学生的喜爱自己的老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从而起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从社会个体的角度来看,教师是教育范围内的一种公众人物,必须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和优秀的内在素质,教师的形象和品德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师爱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爱才是真正的师爱,在关爱与包容中,师生关系是融洽的、和谐的,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学生是充满自信的,是富有创新思维和充分个性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育者共同的使命。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水平和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能力,熟练地运用自己所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完成传递、选择、创造文化的功能,引导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仅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相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而且要求我们善于向我们在工作中,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活动,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的博采众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首先培养优秀的个人素质,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并非短期内可以形成和塑造的,教师必须坚持长期不懈地刻苦努力,兢兢业业地钻研学科知识,逐步提升个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吸引力。
  二、教师要改变观念,真诚关爱学生
  教育发挥着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肩负的使命神圣而艰巨,对教师的从教观念也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知识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结合本职工作转换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以高尚的品德和合格的知识和教育素质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新时期的学生个性强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在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中,身为教师的我们不再是管理者而是合作者,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评价者和监督者。
  现代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其特殊性表现在,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桥梁和主要形式。由于教和学固有的授受关系,常常使得师生之间的交往由于年龄、知识等因素出现不平等的现象,所以,师生交往要坚持平等交往的原则,但又必须承认教师应在交往中起主导和示范作用。教师和学生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并引领着教育的发展方向,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教师应该把学生视为有个性的人, 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展示完整的自我,承认学生的彼此差异,寻找共性,总结规律,不断提升认识,用于指导实践;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在能量,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修正教育教学行为;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应该把学生视为有独立意义的人,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理论或是规律对待所有学生,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左右学生,不以教师个人的标准评判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真正实现师生平等。
  三、调整教育方式,注重教育细节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工作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关爱胜于斥责,欣赏优于歧视,信任是产生安全感的关键,信任的力量是无形而真实存在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教师的优势在于较学生丰富的知识,较学生理性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容易形成学生的榜样和模仿对象,而劣势在于教师容易在长久的传统师生关系中忽视学生的变化和作用,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动态,自认为可以掌握学生的一切,往往在细节中逐步产生与学生之间的隔膜,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走进学生的心理,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问题,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抓住时机对学生的每个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少一些对学生的求全责备,而是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形成质的飞跃。同时又要注意适度原则,切记物极必反的道理,教师是培养学生,不是复制学生,是在引导学生,不是在要求学生;是在理解学生,不是在命令学生。所以将自己视为学生,用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与学生在不断的修正失误和总结成功中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好的教师应该能够“蹲”下身子来和学生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伙伴,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才能建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平等的课堂、富有活力的课堂、人性化的课堂。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  【關键词】阅读;写作;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
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让读者见识了别具一格的舌尖上的苏州,将苏州菜的精致与苏州人在吃上的讲究写得妙趣横生。如果将小说联系当今时代的饮食文化发展情势,还可以从小说中
【摘要】高效课堂是教育改革的旋律,在教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开展高效课堂教育,需要遵循适应学习、有序引导、自然提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发展学生思维等原则。按照以上原则来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有利于强化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施;高效课堂;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全面实施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旋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高效课堂就是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写作训练必须与写作兴趣同步发展,必须降低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难度,使写作训练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尤为重要。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巩固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小的一枚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不仅不会削减语文自身的魅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种思维与能力;可以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优化语文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是优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