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取舍,让语文课回归本色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不是不能讲、不要讲,而是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情出发,精心选择好讲解点,精要地“点讲”,并要使自己的“点讲”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关键词 合理取舍 整合学科 回归本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取舍,让语文课回归本色。
  一、整合学科,但学生不能远离语文
  我们先来看这样两个案例:
  (1)《雨后》教学片段。师:小朋友们,你们在雨后最想干什么呀?拿出你的画笔把它画下来,传达出你的快乐。部分学生拿起彩笔开始画画,有些小朋友在观望,因为不会画。等画完了,课也结束了。(2)《冰花》教学片段。师:多么美丽神奇的冰花呀,真惹人喜爱!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种,你还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冰花来呢?你能把它画下来吗?(生边听音乐,边画画)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画的冰花贴到黑板上,并说一说你画的冰花像什么?生:我画的冰花像美丽的白珊瑚。生:我画的冰花像漂亮的白蝴蝶。生:我画的冰花像闪闪的星星。生:我画的冰花像一朵白云……
  两个案例,同样是把画画引进了语文课堂,但案例(1)的落脚点是画画,学生始终置身于语文学习之外,没有得到语文文字方面的发展。而案例(2)的落脚点是语言实践,老师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放飞想象的情境,学生始终置身于浓浓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欢欣地画,尽情地说,语言实践的目标落到了实处。这两个案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但究竟该在什么时候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整合学科,千万不能让学生远离语文。
  二、超越文本,但文本不能束之高阁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次竞赛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小动物过冬》时,没有让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去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会要旨,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向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青蛙、小燕子、蜜蜂等多种小动物的图片及小动物怎么過冬的资料上。充满声像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在展示图片、资料的过程中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完全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书没读,字没认,词句没理解,语言没积累,忽视了对文本的阅读、感悟。
  发生这样的现象绝非偶然。在随机调研听课中我们发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很强,有时他们的兴趣点往往不是教学的重点,讲到动物、植物、星座就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抢着说,离“文”十万八千里。
  针对《这儿真好》一文,他们会问:小熊怎么会一个人在荒岛上?可能会是出海遇到风浪漂来的,那它爸爸妈妈在哪里?着急吗?小熊怎么会有树种的?它是怎么种树的……一连串具体有趣的问题,确实诱人,再加上想象,简直可以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但是,作为有一定规律和时间限制的课堂教学,应该给予必要的调整: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围绕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文本是语文学习的本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凭借,语文教学必须尊重文本,用好文本。“超越”要得法,要适度,要从基础出发,从文本出发,要引领学生把潜心会文、领悟文本的精神实质和习得文本的语言文字作为超越的起点。丢失文本去进行所谓的“超越文本,超越课堂”,只能是舍本逐末。
  三、主动探究,但教师不能置身事外
  有一次,我参加外市的一个教研活动,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我叫足球》一课。为了使学生从根本上弄懂“流行”一次的意思,教师就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是“流行”的?本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教师的本意是为了体现“主动探究”这一精神,让学生见仁见智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却导致学生漫无边际地想、天南海北地说,使本来主题集中的对话变成了毫无中心的“群言堂”,而且无论学生说得如何,教师一律用“你真聪明”“你知道的真多”等所谓的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和赞扬,结果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是许多流行歌曲的名字、许多流行颜色的名称、许多流行文具的款式……而关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关于“流行”的意思、关于为什么说“足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等一系列语文教学目标都落空了。
  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类似这样为了所谓的“主动探究”而丢失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部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情况对课堂进行适时收放调控,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漏不予以及时纠正,对学生探究的结果不进行及时讲评,凡事以学生说了算,这表面上看是对学生的尊重,实际上却是严重的失职,是对“主动探究”的曲解。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不少教师的心目中,语文课上教师讲得越少越好,不讲更好。这当然是认识上的误区。因为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老师精要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老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不是不能讲、不要讲,而是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情出发,精心选择好讲解点,精要地“点讲”,并要使自己的“点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其他文献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损伤。小麦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有效缓解其在干旱胁迫下所受损伤,是解决人们生存大计的重要课题。三唑类化合物具有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氮化硼纳米管(BN-NTs)、硼碳氮纳米管(BCN-NTs)等一维纳米结构是继碳纳米管之后的又一类成为研究热点的类石墨轻元素纳米材料。氮化硼纳米管有着不同于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能,其禁带
  中国2012年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正完成了刑事诉讼制度的又一次变革。重视保障人权,注重预防错案,转变刑事诉讼模式等构成了刑事诉讼法修正的核心内容,其制度变革的进步意义是明
Ⅰ Introduction The most pervasive remedy for breach of a private law obligation in common law systems of law is damages.2 That remedy responds to caus
会议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加剧,开拓绿色、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迫在眉睫。生物质催化热解为制备芳烃等高值化化学品提供了可靠的途径。目前关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芳烃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原料稳定供应是其规模化应用的最大阻碍。微藻作为第三代生物质能源的代表,其高值化利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文献中关于微藻热解制备芳烃的研究较少,微藻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混合热解制备芳
  商法在近代的兴起有赖于司法在法源选择中的主导性、私法局部呈现机制导使多元社会秩序形构等法源特征的形成,此后商法衰落也缘于这些法源特征融入推动民法古近转型的民法
会议
在当代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法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的国家、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下的人们,都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并随之逐步产生相同的
会议
本文较系统的合成了四种表面修饰的纳米颗粒,并研究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四氢呋喃-饱和食盐水的两相体系中,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两种不
1.War of Advice to Transformation Countries and Study of Legal Assistance as an Academic Subject After the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following th
会议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活动,它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最本质的特性——自由创造的特性.正如马克思所言:“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