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行文化学习,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我国新时代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贯穿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但现阶段我国中学英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跨文化教学应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还不足以实现文化教学的目标。文章从分析跨文化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揭示了初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一些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252-03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作为国际主要交际工具的英语将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这种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跨文化外语教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培养“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交际和学会创新”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在我国英语教育领域中,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论著和论文并不少见。但是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相关研究来说,我们对文化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国文化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跨文化教育体制。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跨文化教学,以适应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摆在全体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英语跨文化教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以“跨文化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579篇,其中直接对中学跨文化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章有10篇,而针对初中的仅有3篇。通过查阅以上国内学者们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现存的问题依然严峻:
(一)国内对文化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
国内知名学者如罗常培(1957)、邓炎昌(1989)、顾嘉祖(1990)、王福祥、吴汉樱(1994)、胡文仲、高一虹(1997)、鲁子问(2005)等都先后著书立说,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研讨。另外,很多教学研究者们在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这些都对中国文化教学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相对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来说,我们对文化教学的研究要么脱离课堂教学实践,要么就事论事,不够深入,缺乏系统。而且多是凭个人经验的小范围调查研究,获取的结果不够令人信服。欧美文化教学研究多是由政府教育机构、团体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式和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而创导和发起、由多位知名学者集体主持参与、在全国乃至整个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项目,既有一定的规模、又得到权威支持,其研究更加切实可行。
(二) 对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整理现有文献,目前国内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阐明了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外语文化教学的优势推动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研究不深入的不足之处。
比如从整合的模式来说,按照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后者按照学习内容的开放程度又可以分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演示型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初级表现形式,也是目前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演示文稿之类的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知识结构,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片、录像等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是老师或学生共同建立教材单元主题的网站,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平台。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则可以引进国外的英语学习软件,或者选择利用因特网上现成的信息资源或者组织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研究者多在演示型教学模式上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但是在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上却没有太深入地开展过研究。而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正是IntelR未来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所以可以说IntelR未来教育将在这个研究课题上日益显示出它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具体教学方法指导的缺失
目前有关跨文化教学的论著多是阐述其概念、实施原则及实施跨文化知识教育的多种途径,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可能、可行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的方法。而且对于跨文化态度和能力培养的理论阐述明显少于跨文化知识教育。
二、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检索的与“跨文化教学”相关的4579篇文献中,直接对中学跨文化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章有10篇,而针对初中的仅有3篇。可见针对这个层次的现实研究极其匮乏。实际上,初中作为英语文化学习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尚浅,认知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着手,从而奠定文化理解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英语跨文化教学情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找到解决跨文化学习问题的对策,有必要也从教学实践中找到问题的成因。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有误区
尽管我国外语教育理论界对语言与文化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学生对文化学习很感兴趣,大多数教师也认同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文化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落实。原因主要是:
1、教学观念偏误,轻视跨文化教学
在美国教育部资助的一项题为《二语教学课堂文化:中学教师的实践与需求》的调查研究项目中,曾对16位中国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做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理解和课堂文化教学实践与其他国家教师差距很大。举例来说,有69%的被调查教师很少或者从未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涉及文化教学,而其他国家的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下。这一结果引人深思。
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因素:(1)课时不够,语言和文化教学无法兼顾;(2)缺乏足够的、令人满意的文化教学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材料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确实不多,另一方面,统编教材和统一测试限制了教师自由;(3)教师缺乏培训,对文化教学的意义、教学内容和方法认识不足;(4)没有文化测试和评价手段来对文化教学进行评价和督促。
2、跨文化教育实践方法过于简单
当前我国跨文化教育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当前外语教学中文化处于附属、次要的地位,外语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零碎,缺乏系统性。在学校课程设计中,缺乏直接面对跨文化问题的教育活动,缺少直接的跨文化交往活动。学校教育只注重跨文化的知识教育,但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能力的教育活动却明显不够。教师往往只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学生谈及一些文化主题,开展一些文化学习的课堂活动,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学。
3、在文化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
作为文化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对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课堂一向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习者几乎完全依赖教师和教材进行学习,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材里有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被动的局面不符合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需要,更不能为他们终身学习做准备。
任何教学,包括文化教学,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涵盖一切学习者今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接触的交际情景相当有限,学习者不可能为今后可能会参与的跨文化交际场合一一做好准备。因此,面对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经济和教育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今世界形势,外语教学应该同时承担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重任。
(二)英语教材有待完善,教材中的文化要素需要深入挖掘
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写的现行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充分利用这套核心资源,是我们教学及文化渗透教育的主要任务。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注重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实现将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创造了条件。教材专门通过两个单元介绍了跨文化的知识,如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介绍了在公共场合的礼节,九年级第十二单元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讨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礼仪和风俗文化的差异,如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等,都包含了跨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提供了素材。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在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这些不足:
1、因为文化不是静态的、不变的事实,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仅通过两篇课文向学生介绍文化事实不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的目的,无法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异文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即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多方面去理解和感受目的文化的特点。
2、这些课文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的知识,但是却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很高,能力的全面培养都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进行。在中级阶段,则以英语社会文化知识教学为主。但是,由于“态度”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可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社会文化持有正确的态度。不仅可为学生今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而且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时持有正确的态度,从而使社会文化知识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
(三)对师生互动的诠释有局限
师生互动是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以当代外语课堂教学观为指导的教师与学生互动是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外语跨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外语课堂,极少进行师生互动,20世纪后半期,随着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师生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至学生方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无可非议,但是一些课堂出现的学生活动失控现象无助于外语跨文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这证明目前我们对外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认识仍非常有限,对这一理念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具体表现在:
1、过分弱化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
“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概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课堂似乎变得无限广大。但是网络教学无固定的规律可循,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利用网络教学为跨文化外语教学服务。有些教师则在教学中出现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上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但没有发挥出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未完成。
IntelR未来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正是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但是以此为特点的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充裕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同时组织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教师实际上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顾问、向导、协调者以及知识和信息的来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良性互动的过程。可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不仅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也优化了教师“教”的方式。
2、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夸大信息技术手段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
IntelR未来教育理念贯彻了学科整合的思想, 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位,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 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将信息当成一种学习工具。
有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积极互动,绝不是“两张皮”。但是时常会看到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仍按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成了课件放映员。既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效率又低,不能使教学技术手段真正为当代外语教学理念服务。所以这和传统课堂上低效、单向、接收式的教育技术手段无异。
三、基于IntelR未来教育理念的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的现代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快捷的道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全新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对于课改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给IntelR未来教育理念的付诸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
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上面初中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融无心于有意——借力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初中英语跨文化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广泛了解跨文化知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是初中阶段跨文化教育的重点,应该大量增加跨文化知识。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有必要借鉴英美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融合法和附加法,并在教育实践中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英语跨文化教育活动。
融合法是把跨文化教育的目标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跨文化教育,“貌似无心,实则有意”地做好文化嵌入。附加法是在外语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地系统添加、补充一些跨文化内容,作为外语教材的附加部分。教师可以在课文中采取融合法进行跨文化教育,还可以采取附加法开展课文教学活动与一定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些主题主要包括文化差异、代表人物、生活习俗、各种节日和历史地理等内容。
基于我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缺乏对英语国家语言与文化的亲身感受,文化差异又增加了学习异国文化的困难。所以在开展活动时,就需要外部条件的配合和刺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通过资源丰富的学习网站展示实物与人物、事物的生动形象,提供实际的生活情景或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他们了解英语社会文化的表现和内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实现更具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全新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体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网络上获取资源,并把它们带到课堂中学习和讨论,这样做既能丰富跨文化知识教学的内容,也能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
总之,跨文化英语教学要求各种学习机制和多重外部环境和手段同时起作用,实现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优势,选用恰当的动态跨文化教材
目前中国流行的外语教材大都是以提高学习者英语听说读写为目的,虽然选择了很多真实的、反映目的文化某些侧面的课文,但是由于这些教材的文化内容不够全面深入,缺乏系统,而且忽视了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和活动,所以不可能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需要。
一套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必须做到:教学材料和语境真实化,教学活动个人化、多样化,文化种类和文化内容全面深入且具现实性和代表性,语言学习内容与文化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多次反复。
教师和学生必须认识到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为了保证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现时性,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可以选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和英特网丰富的信息载储和更新功能,采用动态的教学材料。
(三)授之以渔——与IntelR未来教育同行,对外语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文化教学培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要使学生成为跨文化的人,掌握新时代生存和竞争的武器,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加强英语文化修养,才能认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意义,理解其基本思想,适应文化教学的要求。然而,我国文化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理解和实践都无法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需要。
要弥补英语教师英语文化的不足,首先要求教师接受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的培训,在个人素质上为文化教学做好准备,另外还需要教师接受一定的文化教学培训。对教师的文化教学培训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教学形式,理想的文化教学培训应该授之以渔,超越具体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教师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探索能力。因为中国英语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时间不足,我们可借助IntelR未来教育全新理念来扫除英语教师进行文化培训的障碍。它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克服时间有限的困难,确定明确的文化教学目的,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和教案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优化教学过程。经过培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选择和使用会更加理性化,会更加接近文化教学的需要,而且他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自己设计测试项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结束语
外语教学发展史也是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改革史。IntelR未来教育理念既反映了时代特征,也体现了外语课堂教学的面貌。除了以上基于IntelR未来教育理念的跨文化教学策略,我们还需进一步开阔视野,在促进师生改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开发能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英语跨文化教学,使其能借力而顺行。
参考文献:
[1]程岚.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的几个问题[A],郭世安.高中新课程怎样教[C].英语.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71.
[2]鲁子问.中小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77.
[3]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0.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81-182.
[5]祝智庭,黎加厚.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兰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2003.4:4.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纲要(试行).2001.
[7]Moore,A.1996.Culture: How do teachers teach it? [A]. In Z.Moore(ed.),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raining: Multiple perspectives[C]. Lanham,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81-282.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252-03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作为国际主要交际工具的英语将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这种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跨文化外语教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培养“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交际和学会创新”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在我国英语教育领域中,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论著和论文并不少见。但是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相关研究来说,我们对文化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国文化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跨文化教育体制。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跨文化教学,以适应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摆在全体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英语跨文化教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以“跨文化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579篇,其中直接对中学跨文化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章有10篇,而针对初中的仅有3篇。通过查阅以上国内学者们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现存的问题依然严峻:
(一)国内对文化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
国内知名学者如罗常培(1957)、邓炎昌(1989)、顾嘉祖(1990)、王福祥、吴汉樱(1994)、胡文仲、高一虹(1997)、鲁子问(2005)等都先后著书立说,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研讨。另外,很多教学研究者们在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这些都对中国文化教学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相对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来说,我们对文化教学的研究要么脱离课堂教学实践,要么就事论事,不够深入,缺乏系统。而且多是凭个人经验的小范围调查研究,获取的结果不够令人信服。欧美文化教学研究多是由政府教育机构、团体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式和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而创导和发起、由多位知名学者集体主持参与、在全国乃至整个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项目,既有一定的规模、又得到权威支持,其研究更加切实可行。
(二) 对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整理现有文献,目前国内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阐明了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外语文化教学的优势推动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研究不深入的不足之处。
比如从整合的模式来说,按照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后者按照学习内容的开放程度又可以分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演示型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初级表现形式,也是目前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演示文稿之类的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知识结构,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片、录像等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是老师或学生共同建立教材单元主题的网站,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平台。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则可以引进国外的英语学习软件,或者选择利用因特网上现成的信息资源或者组织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研究者多在演示型教学模式上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但是在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上却没有太深入地开展过研究。而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正是IntelR未来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所以可以说IntelR未来教育将在这个研究课题上日益显示出它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三)具体教学方法指导的缺失
目前有关跨文化教学的论著多是阐述其概念、实施原则及实施跨文化知识教育的多种途径,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可能、可行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的方法。而且对于跨文化态度和能力培养的理论阐述明显少于跨文化知识教育。
二、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检索的与“跨文化教学”相关的4579篇文献中,直接对中学跨文化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章有10篇,而针对初中的仅有3篇。可见针对这个层次的现实研究极其匮乏。实际上,初中作为英语文化学习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尚浅,认知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着手,从而奠定文化理解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英语跨文化教学情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找到解决跨文化学习问题的对策,有必要也从教学实践中找到问题的成因。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有误区
尽管我国外语教育理论界对语言与文化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学生对文化学习很感兴趣,大多数教师也认同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文化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落实。原因主要是:
1、教学观念偏误,轻视跨文化教学
在美国教育部资助的一项题为《二语教学课堂文化:中学教师的实践与需求》的调查研究项目中,曾对16位中国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做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理解和课堂文化教学实践与其他国家教师差距很大。举例来说,有69%的被调查教师很少或者从未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涉及文化教学,而其他国家的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下。这一结果引人深思。
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因素:(1)课时不够,语言和文化教学无法兼顾;(2)缺乏足够的、令人满意的文化教学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材料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确实不多,另一方面,统编教材和统一测试限制了教师自由;(3)教师缺乏培训,对文化教学的意义、教学内容和方法认识不足;(4)没有文化测试和评价手段来对文化教学进行评价和督促。
2、跨文化教育实践方法过于简单
当前我国跨文化教育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当前外语教学中文化处于附属、次要的地位,外语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零碎,缺乏系统性。在学校课程设计中,缺乏直接面对跨文化问题的教育活动,缺少直接的跨文化交往活动。学校教育只注重跨文化的知识教育,但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能力的教育活动却明显不够。教师往往只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学生谈及一些文化主题,开展一些文化学习的课堂活动,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学。
3、在文化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
作为文化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对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课堂一向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习者几乎完全依赖教师和教材进行学习,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材里有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被动的局面不符合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需要,更不能为他们终身学习做准备。
任何教学,包括文化教学,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涵盖一切学习者今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接触的交际情景相当有限,学习者不可能为今后可能会参与的跨文化交际场合一一做好准备。因此,面对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经济和教育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今世界形势,外语教学应该同时承担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重任。
(二)英语教材有待完善,教材中的文化要素需要深入挖掘
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写的现行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充分利用这套核心资源,是我们教学及文化渗透教育的主要任务。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注重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实现将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创造了条件。教材专门通过两个单元介绍了跨文化的知识,如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介绍了在公共场合的礼节,九年级第十二单元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讨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礼仪和风俗文化的差异,如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等,都包含了跨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提供了素材。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在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这些不足:
1、因为文化不是静态的、不变的事实,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仅通过两篇课文向学生介绍文化事实不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的目的,无法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异文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即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多方面去理解和感受目的文化的特点。
2、这些课文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的知识,但是却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很高,能力的全面培养都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进行。在中级阶段,则以英语社会文化知识教学为主。但是,由于“态度”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可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社会文化持有正确的态度。不仅可为学生今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而且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时持有正确的态度,从而使社会文化知识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
(三)对师生互动的诠释有局限
师生互动是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以当代外语课堂教学观为指导的教师与学生互动是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外语跨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外语课堂,极少进行师生互动,20世纪后半期,随着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师生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至学生方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无可非议,但是一些课堂出现的学生活动失控现象无助于外语跨文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这证明目前我们对外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认识仍非常有限,对这一理念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具体表现在:
1、过分弱化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
“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概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课堂似乎变得无限广大。但是网络教学无固定的规律可循,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利用网络教学为跨文化外语教学服务。有些教师则在教学中出现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上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但没有发挥出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未完成。
IntelR未来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正是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但是以此为特点的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充裕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同时组织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教师实际上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顾问、向导、协调者以及知识和信息的来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良性互动的过程。可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不仅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也优化了教师“教”的方式。
2、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夸大信息技术手段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
IntelR未来教育理念贯彻了学科整合的思想, 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位,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 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将信息当成一种学习工具。
有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积极互动,绝不是“两张皮”。但是时常会看到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仍按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成了课件放映员。既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效率又低,不能使教学技术手段真正为当代外语教学理念服务。所以这和传统课堂上低效、单向、接收式的教育技术手段无异。
三、基于IntelR未来教育理念的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的现代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快捷的道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全新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对于课改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给IntelR未来教育理念的付诸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
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上面初中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融无心于有意——借力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初中英语跨文化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广泛了解跨文化知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是初中阶段跨文化教育的重点,应该大量增加跨文化知识。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有必要借鉴英美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融合法和附加法,并在教育实践中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英语跨文化教育活动。
融合法是把跨文化教育的目标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跨文化教育,“貌似无心,实则有意”地做好文化嵌入。附加法是在外语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地系统添加、补充一些跨文化内容,作为外语教材的附加部分。教师可以在课文中采取融合法进行跨文化教育,还可以采取附加法开展课文教学活动与一定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些主题主要包括文化差异、代表人物、生活习俗、各种节日和历史地理等内容。
基于我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缺乏对英语国家语言与文化的亲身感受,文化差异又增加了学习异国文化的困难。所以在开展活动时,就需要外部条件的配合和刺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通过资源丰富的学习网站展示实物与人物、事物的生动形象,提供实际的生活情景或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他们了解英语社会文化的表现和内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实现更具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全新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体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网络上获取资源,并把它们带到课堂中学习和讨论,这样做既能丰富跨文化知识教学的内容,也能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
总之,跨文化英语教学要求各种学习机制和多重外部环境和手段同时起作用,实现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优势,选用恰当的动态跨文化教材
目前中国流行的外语教材大都是以提高学习者英语听说读写为目的,虽然选择了很多真实的、反映目的文化某些侧面的课文,但是由于这些教材的文化内容不够全面深入,缺乏系统,而且忽视了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和活动,所以不可能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需要。
一套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必须做到:教学材料和语境真实化,教学活动个人化、多样化,文化种类和文化内容全面深入且具现实性和代表性,语言学习内容与文化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多次反复。
教师和学生必须认识到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为了保证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现时性,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可以选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和英特网丰富的信息载储和更新功能,采用动态的教学材料。
(三)授之以渔——与IntelR未来教育同行,对外语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文化教学培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要使学生成为跨文化的人,掌握新时代生存和竞争的武器,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加强英语文化修养,才能认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意义,理解其基本思想,适应文化教学的要求。然而,我国文化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理解和实践都无法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需要。
要弥补英语教师英语文化的不足,首先要求教师接受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的培训,在个人素质上为文化教学做好准备,另外还需要教师接受一定的文化教学培训。对教师的文化教学培训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教学形式,理想的文化教学培训应该授之以渔,超越具体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教师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探索能力。因为中国英语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时间不足,我们可借助IntelR未来教育全新理念来扫除英语教师进行文化培训的障碍。它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克服时间有限的困难,确定明确的文化教学目的,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和教案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优化教学过程。经过培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选择和使用会更加理性化,会更加接近文化教学的需要,而且他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自己设计测试项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结束语
外语教学发展史也是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改革史。IntelR未来教育理念既反映了时代特征,也体现了外语课堂教学的面貌。除了以上基于IntelR未来教育理念的跨文化教学策略,我们还需进一步开阔视野,在促进师生改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开发能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英语跨文化教学,使其能借力而顺行。
参考文献:
[1]程岚.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的几个问题[A],郭世安.高中新课程怎样教[C].英语.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71.
[2]鲁子问.中小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77.
[3]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0.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81-182.
[5]祝智庭,黎加厚.走向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兰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2003.4:4.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纲要(试行).2001.
[7]Moore,A.1996.Culture: How do teachers teach it? [A]. In Z.Moore(ed.),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raining: Multiple perspectives[C]. Lanham,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