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听弦外之音,品话外之意”为题,主要从音乐的角度,以及主要人物的对话表演等方面对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进行分析,以此来谈一谈如何看“戏中之戏”。
关键词:现代京剧;对话乐
对第三场“深山问苦”的分析
(一) 幕间曲
幕间曲是场与场之间演奏的器乐曲,用来衔接两场之间的情绪过度和预示下场戏剧的基本情绪。幕间曲常作为这一场戏的主要音乐形象和中心思想的呈示。
第三场幕间曲,音乐的速度为每分钟72小节、散板1=E。
在弦乐及弹拨乐快速演奏的旋律上,木管同时出现的旋律,来自常宝唱段《只盼深山出太阳》中“八年前”的唱腔旋律:
并加进了tr~~~~~~~的装饰音,表达了匪徒刚走后老常父女的惊慌心情。幕间曲在此不仅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并为剧情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 对话及对话乐
根据剧情需要,对话是必不可少的。在对话时,加进一些音乐作为陪衬,所谓对话乐,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对话乐主要是刻画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起到增加气氛,烘托对话的作用。因此对话乐使用的场合,存在一个“节骨眼”的问题,用不好会适得其反。
1、 常猎户和常宝的对话,及对话乐
常猎户 :(紧张地掩上门)“常宝,你知道这一男一女是什么人?”
常宝 :“ 那男的不是说,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嘛!”
此处,“军”字重音,表达了常宝在上当受骗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不满,言外之意:“中国人民解放军怎么这样?”
猎户 :“ 哼……他叫野狼嗥,是土匪。”
提到“土匪”二字,他的心情是紧张的。一个“哼”字表明他对土匪恨之入骨,却又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惧。
常宝 :“ 啊!”
此时音乐响起,乐队伴奏进入的及时,又恰如其分的补充对话表面所没有直接揭示的内容。深刻地挖掘和表现了老常父女的心理活动,这也是渲染气氛,和推动剧情发展的一种手段。
音乐的速度为每分钟84小节,较之幕间曲,此处的速度加快,渲染了更加紧张的气氛,结尾处还用了打击乐伴奏推动了剧情的不断发展。
此段对话中,常宝的两声“哎”的感叹,也充分表明了她内心的无奈。常宝年纪虽小,但在苦水中泡大。内心深处,有着较之同龄人更为成熟的一面,此处的两声唉叹,更是她心中有苦说不出的体现。
2、 杨子荣唱腔—“紧跟踪可疑人” 常猎户与常宝对话及对话乐
常猎户 :“ 别说话!”
后面紧跟三小节过门,速度自由,之后杨子荣唱“紧跟踪可疑人形迹不见,”“再访问猎户家解疑难。”[西皮散板],快速,两句唱腔均为介绍剧情而设,接下来有26小节过门,打击乐的运用向人们揭示了老常父女内心的恐慌。此时音乐的设置具有暗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观众明知道是人民解放军到了,但是此刻也是站在老常父女的位置上,体会了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态。
常猎户 : “你是……”“皮货商?”“你又做买卖又当兵,到底是干什么的?”“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哦,可老远的,你们到这儿干什么来了?”“打土匪?能行?”……这一系列反问跟疑问,充分体现了老常内心充满了对人民解放军的怀疑,不敢肯定杨子荣的身份,生怕再次上当受骗。等杨子荣讲明来意之后,一句:“你们爷儿俩躲进这深山老林,一定有深仇大恨哪!”勾起老常八年前的伤痛。在杨子荣进一步启发下,常宝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叔叔,我说,我说!”
在常宝的心中也有一本受尽压迫剥削的血泪史,正是这本血泪史造就了他倔强、勇敢的性格,在楊子荣的帮助下,常宝终于鼓足勇气恢复自己的身份,把男扮女装的皮帽狠狠地一摔,从此不再女扮男装,摆脱有口难言的痛苦,向杨子荣控诉座山雕的滔天罪行,阶级仇恨如决堤之水,一泻而下,势不可挡。
《乐记》云:“言之不足,故咏歌之!”“情动于衷,而形于声!”只有在人物情感用言语无法表达时,才是设唱的“节骨眼”。
结语
通过对<<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场戏,从创作者的角度讲,无论是唱词、唱腔设计、调式运用、板式选择,以及音乐伴奏设计,唱段的结构布局等,都是有目的性的,包括舞台设计,以及演员服装、道具等。抛开其他不说,仅从本文题目讲起,其中的“弦外之音”,在此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从音乐角度对第三场进行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常有人把“看戏”叫“听戏”,由此可见音乐在戏曲艺术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相应的配乐,也不只是为了好听,更重要的是“表情”。所谓“表情”顾名思义就是表达感情,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我认为音乐不仅是在表达感情渲染气氛方面功不可漠,在烘托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方面同样发挥着它独特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音乐雅俗谈》 冯光钰著 1995.10
[2]《中国戏曲音乐》 蒋 菁著 2001.1
作者简介
作者一:宋康,1982.9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菲律宾国父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作者二:马林,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作曲、音乐学
本文为2017四川省教育厅课题《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第三场的分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现代京剧;对话乐
对第三场“深山问苦”的分析
(一) 幕间曲
幕间曲是场与场之间演奏的器乐曲,用来衔接两场之间的情绪过度和预示下场戏剧的基本情绪。幕间曲常作为这一场戏的主要音乐形象和中心思想的呈示。
第三场幕间曲,音乐的速度为每分钟72小节、散板1=E。
在弦乐及弹拨乐快速演奏的旋律上,木管同时出现的旋律,来自常宝唱段《只盼深山出太阳》中“八年前”的唱腔旋律:
并加进了tr~~~~~~~的装饰音,表达了匪徒刚走后老常父女的惊慌心情。幕间曲在此不仅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并为剧情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 对话及对话乐
根据剧情需要,对话是必不可少的。在对话时,加进一些音乐作为陪衬,所谓对话乐,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对话乐主要是刻画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起到增加气氛,烘托对话的作用。因此对话乐使用的场合,存在一个“节骨眼”的问题,用不好会适得其反。
1、 常猎户和常宝的对话,及对话乐
常猎户 :(紧张地掩上门)“常宝,你知道这一男一女是什么人?”
常宝 :“ 那男的不是说,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嘛!”
此处,“军”字重音,表达了常宝在上当受骗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不满,言外之意:“中国人民解放军怎么这样?”
猎户 :“ 哼……他叫野狼嗥,是土匪。”
提到“土匪”二字,他的心情是紧张的。一个“哼”字表明他对土匪恨之入骨,却又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惧。
常宝 :“ 啊!”
此时音乐响起,乐队伴奏进入的及时,又恰如其分的补充对话表面所没有直接揭示的内容。深刻地挖掘和表现了老常父女的心理活动,这也是渲染气氛,和推动剧情发展的一种手段。
音乐的速度为每分钟84小节,较之幕间曲,此处的速度加快,渲染了更加紧张的气氛,结尾处还用了打击乐伴奏推动了剧情的不断发展。
此段对话中,常宝的两声“哎”的感叹,也充分表明了她内心的无奈。常宝年纪虽小,但在苦水中泡大。内心深处,有着较之同龄人更为成熟的一面,此处的两声唉叹,更是她心中有苦说不出的体现。
2、 杨子荣唱腔—“紧跟踪可疑人” 常猎户与常宝对话及对话乐
常猎户 :“ 别说话!”
后面紧跟三小节过门,速度自由,之后杨子荣唱“紧跟踪可疑人形迹不见,”“再访问猎户家解疑难。”[西皮散板],快速,两句唱腔均为介绍剧情而设,接下来有26小节过门,打击乐的运用向人们揭示了老常父女内心的恐慌。此时音乐的设置具有暗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观众明知道是人民解放军到了,但是此刻也是站在老常父女的位置上,体会了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态。
常猎户 : “你是……”“皮货商?”“你又做买卖又当兵,到底是干什么的?”“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哦,可老远的,你们到这儿干什么来了?”“打土匪?能行?”……这一系列反问跟疑问,充分体现了老常内心充满了对人民解放军的怀疑,不敢肯定杨子荣的身份,生怕再次上当受骗。等杨子荣讲明来意之后,一句:“你们爷儿俩躲进这深山老林,一定有深仇大恨哪!”勾起老常八年前的伤痛。在杨子荣进一步启发下,常宝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叔叔,我说,我说!”
在常宝的心中也有一本受尽压迫剥削的血泪史,正是这本血泪史造就了他倔强、勇敢的性格,在楊子荣的帮助下,常宝终于鼓足勇气恢复自己的身份,把男扮女装的皮帽狠狠地一摔,从此不再女扮男装,摆脱有口难言的痛苦,向杨子荣控诉座山雕的滔天罪行,阶级仇恨如决堤之水,一泻而下,势不可挡。
《乐记》云:“言之不足,故咏歌之!”“情动于衷,而形于声!”只有在人物情感用言语无法表达时,才是设唱的“节骨眼”。
结语
通过对<<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场戏,从创作者的角度讲,无论是唱词、唱腔设计、调式运用、板式选择,以及音乐伴奏设计,唱段的结构布局等,都是有目的性的,包括舞台设计,以及演员服装、道具等。抛开其他不说,仅从本文题目讲起,其中的“弦外之音”,在此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从音乐角度对第三场进行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常有人把“看戏”叫“听戏”,由此可见音乐在戏曲艺术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相应的配乐,也不只是为了好听,更重要的是“表情”。所谓“表情”顾名思义就是表达感情,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我认为音乐不仅是在表达感情渲染气氛方面功不可漠,在烘托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方面同样发挥着它独特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音乐雅俗谈》 冯光钰著 1995.10
[2]《中国戏曲音乐》 蒋 菁著 2001.1
作者简介
作者一:宋康,1982.9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菲律宾国父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作者二:马林,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作曲、音乐学
本文为2017四川省教育厅课题《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第三场的分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