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师范生微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培养初探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型学习近年来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渗透下所产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的新型学习形态。师范生作为一个即将加入教育教学职业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专业知识、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品质。本文就中文系师范生微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提出要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立足根基、主体价值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中文系;师范生;微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师范生作为一个即将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重要群体,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加强教学设计实践以提升实践能力,既事关自身未来的职业成就,又事关未来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品质;既直接影响到将来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又直接影响到祖国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微型学习近年来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渗透下所产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新型学习形态。微型课程来自于英译外来词“mini-course”,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中学校,其外在形式表现为单元主题课程,通常仅围绕某学科的某个知识点而创设的短期课程,具有信息量大、灵活度高、形式简洁等诸多优良特点,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冗杂性”的弊端,有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下面,就中文系师范生微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几点策略建议。
  二、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立足根基
  中文系师范生所学学科为文科类学科,将来进入教师队伍之后所担负的教学任务也是文科类学科,相对于理科来说,文科类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们具有丰富的情景性和厚实的人文性,这些特点正是广大中文系师范生应该加以认真把握的,也正是他们搞好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必须把握好的立足根基,在立足于文科学科的这些特点,加强对相应学科知识体系的分析与把握。一是突出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对教学模式的正确遴选、对教学策略的科学引入、对教学情况的灵性创新、对教学流程环节的通畅设计、对教学结果的客观评价。二是加强对学科内容的精选提炼,由于微课程的时间限制性要求比较高,如果将学科所有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灌入微课程之中,那么必然会造成“大杂烩”“一锅粥”现象的产生,由此开发出来的微课程必然是“微将不微”,无法凸显微课程的鲜明主题,也无法有效达成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初衷。
  三、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价值
  微型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主体价值在于面向学生学科学习质量与效果更加良好,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恰到好处之应用,从而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开发实践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价值,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深度领悟,注重从更高视角考察和把握好微课程的总体框架。而作为中文系师范生来说,如何根据自身所担负的教学任务特点,把握好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主体价值呢?笔者认为重点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充分发挥中文学科所具有的情境优势,将情境特色作为微课程的主体特色,以情境为载体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所学学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性,增强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二是创设于微课程中的情境应把握好真实性,尽可能引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促使学生更为亲切地感受到微课程中的情境的真实存在性,让学生的现实情感更好地融入于微课程情感,增强他们对所学学科的切身体验,从而增强他们对所学学科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四、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实践效果
  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目标在于以“短小精悍”的信息内容给予学习者“头脑风暴”冲击,从而达到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深刻体验,提升对所学知识的印记程度,促进他们的学习质量与效果。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好微课程设计开发的实践效果,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学科学习需求的了解与把握,加强对他们的学科知识基础与知识应用能力的把握,加强对他们学习能力的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把握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具体实效。例如,可以在进行微课程开发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活动,从中获知他们对微课程学习的态度与需求,把握好他们关注微课程要素的侧重点,从而更好地在微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具体内容与目标,更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化需求,创设出有助于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他们思维活力、提升他们学习自主性的微课程,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达成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终极目标。
  五、结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性的应用,让人们的社会生活形式变得日趋丰富多彩。微博、微访谈、微电影、微信、微课堂等诸多“微个体”正快速浸润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与娱乐等领域,加速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与效率。作为中文系的师范生,面对当前这种形势和环境,加强对微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性开发,不断提升自身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育,显然非常必要与非常重要,对于提升将来身为教师的师范生的工作能力和促进学生学科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苏芳,杨苏玉.以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为主线的微型课程设计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1).
  [2]余孟想,赵国庆,张菲菲.“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2014(11).
  [3]翁菲菲,邵帅,刘淮南.基于微型课程开发的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
  附注:本文为课题《师范生微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清晨,我站在阳台上,隔着玻璃不经意往下看,外面桃红柳绿,一片春色,顿时心喜若狂,直奔樓下。  小区的空地上铺满了如绿毯般的青草,各种植物生机勃勃地立在其间,相映成趣。山茶花花瓣层层叠叠,颜色艳丽多样,气味芬芳怡人,俨然植物王国中的花中皇后,优雅地展现着花容玉貌,热情地笑对每一位观赏者。  粉红的桃花、海棠花虽然不喜张扬,淡淡地开在枝头,却簇拥成团,另有一番姿态。一阵微风吹过,树枝轻颤,抖落些许花瓣
<正> 为了在一般排水系统中消除突然断电停泵水锤,人们试图并已在某些排水系统取消了逆止阀,实践表明,取消逆止阀是消除水锤的最好方法之一。它不仅可彻底消除水锤,而且可以
以河套灌区实测资料为统计基础,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和非条件模拟模型产生的地下水开采量,排水量,灌溉引水量,降雨可以计算出蒸发量在lOOkm×100km的网格上的随机场,通过统计分析各个尺度下的各要素的均值和方差得到:该灌区地下水开采量,排水量,引水量,降雨,四个水量平衡要素的均值不随尺度变化,而方差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衡要素方差随尺度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回归分析,定量描述了各水平衡要
观叶组合盆栽的特点一是突出叶的美感,叶色、叶形、叶质;二是强健,低养护;三是观赏期长,可跨几个月,经久迷人。
根据床面扰动的传播速度C_t与水面波动的波速C_w的明显差别,本文采用了所谓准恒定模式对长江口南支河段的河床形态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在潮汐河口
蜀葵(Althaea rosea)锦葵科、蜀葵属。蜀葵,古时又称戎葵、胡葵和一丈红。《西墅杂记》记载:成化甲午年间有倭人入贡,见栏前蜀葵花不识,因问之,然后题诗云:“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
本文在考虑附加阻抗和调压室底部流速水头的条件下,进行了气压式调压室小波动稳定断面的理论推导,得到了气压式调压室临界稳定断面的解析表达式。该式适用范围广,既包括了Tho
本文提出的多重降维解法、点可靠度-分位值图解法及改进一次二阶矩法,可用于计算水工结构的可靠度或可靠指标.本文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在具有不规则分布的推算变量(如库水位)作
谢晓荣自1987年起即参加了北京市插花艺术研究会,师从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师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由于具有良好的绘画艺术基础,她对中国传统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有着较深
<正> 一、前言 材料的应力强度理论规定了临界破坏状态下材料所受的应力状态与材料的破坏强度之间的关系。回顾土在静力条件下的应力强度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已经相对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