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沁阳市辖13个乡镇(办事处),人口48.3万,其中农业人口39万,耕地42万亩,人均耕地1.077亩。近年来,该市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鼓励引导、搭建平台、培育市场、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一、开拓创新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该市以西万村、水南关村等为代表,积极探索和推行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2163亩,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流转模式采取多种形式:一是集约经营型。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整体或部分流转给农业公司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规划,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由村集体统一保障村民利益。二是“四荒”开发型。由村、组集体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农户手中转包土地,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进行开发整理,建设一定的基础设施后,再向农民发包,集中连片发展高效农业。三是对外承租型。在承包户自愿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成片出租给种养大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由承租方给予群众固定的回报。四是农地八股型。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转换为股份,八股农业公司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经营。五是宅地开发型。通过统一规划、集约建设新村。将节约出的宅基地和闲置低效等建设用地进行复耕、公益事业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使其在流转过程中为农民带来最大的收益。
二、建章立制宣传服务管理并进
该市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政策法规指导组等,积极宣传引导,深入动员。利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采取新闻报道、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观摩等措施,大力宣传西万村、紫陵村、袁屯村等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街积极推行土地流转。采取以奖代补办法,鼓励各示范村大胆探索既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又有创新性、可推广性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实施公开竞拍,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土地流转。积极搭建平台,培育流转市场。搭建起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长效的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市里建立了全省首家融政策宣传、法律指导、信息平台、维权服务等为一体的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乡镇(办事处)建立了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村街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整合沁阳市公众信息网、科技成果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设施,建立土地流转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
该市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即坚决防止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和流转后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坚持做到“五个不”,即不下达流转任务、不限定流转时间、不限定流转模式、不强迫农民意愿、不侵害群众利益。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范管理,对合法有序流转,实行严格的监管机制。对大宗土地流转实行“四议两公开一备案”。积极探索研究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竞拍和竞争性谈判暂行办法》,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合同》。该市强化服务,采取部门帮扶:将各类政策性涉农资金、项目,向土地流转示范村倾斜;资金帮扶:该市建立土地流转基金,对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给予重奖:法律帮扶设立了各种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服务和仲裁机构,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务实苦干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土地流转,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巩固了基层政权,推动了和谐新农村建设。该市投资24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其中15家被评为“焦作市级示范合作社”。全市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额8070万元,入社成员达3604户,辐射带动、服务农户3.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0%。水南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00元,较土地流转前翻了一番。紫陵镇发展万亩生态林果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亩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2007年,该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4元。通过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减少了农村矛盾和纠纷,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公信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开拓创新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该市以西万村、水南关村等为代表,积极探索和推行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2163亩,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流转模式采取多种形式:一是集约经营型。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整体或部分流转给农业公司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规划,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由村集体统一保障村民利益。二是“四荒”开发型。由村、组集体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农户手中转包土地,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进行开发整理,建设一定的基础设施后,再向农民发包,集中连片发展高效农业。三是对外承租型。在承包户自愿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成片出租给种养大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由承租方给予群众固定的回报。四是农地八股型。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转换为股份,八股农业公司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经营。五是宅地开发型。通过统一规划、集约建设新村。将节约出的宅基地和闲置低效等建设用地进行复耕、公益事业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使其在流转过程中为农民带来最大的收益。
二、建章立制宣传服务管理并进
该市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政策法规指导组等,积极宣传引导,深入动员。利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采取新闻报道、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观摩等措施,大力宣传西万村、紫陵村、袁屯村等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街积极推行土地流转。采取以奖代补办法,鼓励各示范村大胆探索既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又有创新性、可推广性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实施公开竞拍,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土地流转。积极搭建平台,培育流转市场。搭建起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长效的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市里建立了全省首家融政策宣传、法律指导、信息平台、维权服务等为一体的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乡镇(办事处)建立了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村街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整合沁阳市公众信息网、科技成果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设施,建立土地流转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
该市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即坚决防止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和流转后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坚持做到“五个不”,即不下达流转任务、不限定流转时间、不限定流转模式、不强迫农民意愿、不侵害群众利益。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范管理,对合法有序流转,实行严格的监管机制。对大宗土地流转实行“四议两公开一备案”。积极探索研究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竞拍和竞争性谈判暂行办法》,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合同》。该市强化服务,采取部门帮扶:将各类政策性涉农资金、项目,向土地流转示范村倾斜;资金帮扶:该市建立土地流转基金,对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给予重奖:法律帮扶设立了各种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服务和仲裁机构,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务实苦干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土地流转,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巩固了基层政权,推动了和谐新农村建设。该市投资24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其中15家被评为“焦作市级示范合作社”。全市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额8070万元,入社成员达3604户,辐射带动、服务农户3.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0%。水南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00元,较土地流转前翻了一番。紫陵镇发展万亩生态林果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亩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2007年,该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4元。通过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减少了农村矛盾和纠纷,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公信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做出了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