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渤海湾盆地渤中25-1南油田在开发中面临含水升高、产能下降、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等问题,急需了解各层产量变化情况,以便科学安排产量,优化开采。本文采用地球化学指纹色谱的方法,研究发现渤中25-1南油田E平台Nm4油组原油在指纹上与Nm5油组原油具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利用原油特征"指纹"来计算渤中25-1南油田E平台Nm4、Nm5两个油组的产能贡献,发现Nm4、Nm5油组的产能贡献具有分区、分带的分布规律,E平台西部生产井主要以Nm5油组的贡献为主;东部E24、E27、E28、E32井主要以Nm4油组的贡献为主。
[关键词] BZ25-1南油田 原油指纹 明化镇Nm4、Nm5油组 合采井产能分配
[中图分类号] TE14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271-2
0引言
为了节约成本、优化生产,渤海湾盆地渤中25-1南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采用多层混合开采。井口采出的油是来自不同油层的混采油,那么,弄清单层对总产量的贡献,并监测各层产量随时间的变化,监测油井生产动态,进行油藏分层管理,对于油田制定和调整开发生产方案,优化油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合采油井,各生产层段的产量贡献是油田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参数,目前各类常规技术(如单井作业、生产测井、示踪剂)成本高且无法实时监控,因此油田生产迫切需要建立先进、实用、廉价的监测技术。生产测井是当前最常用的产液剖面测量手段,但由于一些完井方式及井自身条件,使得生产测井无法进行,更主要的是,进行生产测井作业,需要关井、停产,从而影响产量。所以,海上油田生产测井的频率往往是每几年一次,而且仅对少数井进行测试。这样无法对油田开发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油藏地球化学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则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手段,在多层合采产量分配中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
油气在成藏过程中由于断层、非渗透层的封隔作用,其化合物的组成与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它们峰高和峰面积各不相同,这些代表不同化合物组成和含量的不同峰形曲线被形象地称为气相色谱指纹原油色谱指纹。每一个小峰代表了原油中的某一种化合物或几个甚至好几个化合物的混合。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的变化是原油非均质性的具体表现,在成藏前、成藏期和成藏后都有可能发生。这是因为烃源岩有机相和成熟度的变化决定了石油组成的差异;这些进入圈闭储层的油气在热对流混合、密度驱动混合和扩散混合等作用下,将以与地质时期相匹配的速度进行重新分配[1~2]。这种重新分配造成了不同相互分隔的产层指纹的变化,利用其变化可预测不同产层的贡献。
1渤中25-1南油田油田概况
渤中25-1南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西北距塘沽约150km,东南距龙口127km。渤中25-1南油田在构造上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渤南凸起西端倾没部位,渤中凹陷与黄河口凹陷的分界处(图1),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渤中25-1南油田发现于1998年,也是由古近系沙河街组和新近系明化镇组2个油藏构成,2004年投产,主要目的层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属典型的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其中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东营组三段和东营组二段, 储集层主要为东营组二段、东营组一段、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下段, 区域盖层为明化镇组[3]。渤中25-1南油田自上而下钻遇到的地层有:第四系平原组、上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
胡勇等[4] (2010)根据对渤中25-1南油田大量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古生物分析、沉积学编图及区域地震分析, 特别是在目的层段中发现大段暗色泥岩指示存在湖泊沉积,并结合区域沉积特点,指出研究区明化镇组下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发育浅水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该区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不同于经典的三角洲沉积, 其特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微相不发育,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的骨架砂体以分支流水道砂体为主。明化镇组下段储集砂体主要发育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低角度交错层理。
渤中25-1南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油藏为正常温度和压力系统。油藏压力为11.45~16.24 MPa,温度在60~75℃之间。渤中25-1南油田原油密度、粘度分布均表现为自西南向东北降低,即靠近主断层一侧原油密度低、远离主断层一侧高的特点,而含蜡量则相反,这可能与原油二次注入量的大小以及烃源岩的母质类型有关。
2基本原理分析
原油色谱指纹技术关键是采用毛细管色谱氢离子火焰检测技术得到一定范围的色谱图,配以色谱质谱分析鉴定,选择特征峰,建立各单层原油样品的原始指纹,进而建立不同配比的差别模型和设计编制专用软件,使其在严格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具有自动检索和自动对比功能(张洪君等,1998)[5]最终对未知混层样品进行分析对比,推算出各油层组对单井(混采)原油产量的贡献率。
3色谱指纹分析
油藏地球化学指纹技术在混层开采中单层产量分配预测的必须条件是不同层的油指纹存在差异性,故首先需要对不同层的原油指纹进行区分。
本文选取BZ25-1-8井Nm4油组1687m原油和Nm5油组1703m、1720m、1732.5m原油中全烃色谱异构烷烃、环烷烃以及一些芳烃化合物的分布进行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BZ25-1-8井这些Nm4油组原油和Nm5油组的原油指纹差异十分明显,故所选指纹可用于产能分配预测。
4原油配方实验与计算模型的建立
首先根据生产渤中25-1南油田明化镇单层原油井的分布,特选取了Nm4、Nm5单层原油作为两个端元。然后分别称取这两个原油样品,以Nm4:Nm5重量百分比为100:0、80:20、60:40、40:60、80:20和0:100配成6个样品,总重量相同,均为15mg。在相同的仪器条件下进行色谱-质谱分析。然后利用拟合的方法对指纹参数进行筛选,最终选取15个指纹参数,其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最接近,最大差值为6%(表1)。
[关键词] BZ25-1南油田 原油指纹 明化镇Nm4、Nm5油组 合采井产能分配
[中图分类号] TE14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271-2
0引言
为了节约成本、优化生产,渤海湾盆地渤中25-1南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采用多层混合开采。井口采出的油是来自不同油层的混采油,那么,弄清单层对总产量的贡献,并监测各层产量随时间的变化,监测油井生产动态,进行油藏分层管理,对于油田制定和调整开发生产方案,优化油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合采油井,各生产层段的产量贡献是油田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参数,目前各类常规技术(如单井作业、生产测井、示踪剂)成本高且无法实时监控,因此油田生产迫切需要建立先进、实用、廉价的监测技术。生产测井是当前最常用的产液剖面测量手段,但由于一些完井方式及井自身条件,使得生产测井无法进行,更主要的是,进行生产测井作业,需要关井、停产,从而影响产量。所以,海上油田生产测井的频率往往是每几年一次,而且仅对少数井进行测试。这样无法对油田开发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油藏地球化学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则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手段,在多层合采产量分配中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
油气在成藏过程中由于断层、非渗透层的封隔作用,其化合物的组成与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它们峰高和峰面积各不相同,这些代表不同化合物组成和含量的不同峰形曲线被形象地称为气相色谱指纹原油色谱指纹。每一个小峰代表了原油中的某一种化合物或几个甚至好几个化合物的混合。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的变化是原油非均质性的具体表现,在成藏前、成藏期和成藏后都有可能发生。这是因为烃源岩有机相和成熟度的变化决定了石油组成的差异;这些进入圈闭储层的油气在热对流混合、密度驱动混合和扩散混合等作用下,将以与地质时期相匹配的速度进行重新分配[1~2]。这种重新分配造成了不同相互分隔的产层指纹的变化,利用其变化可预测不同产层的贡献。
1渤中25-1南油田油田概况
渤中25-1南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西北距塘沽约150km,东南距龙口127km。渤中25-1南油田在构造上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渤南凸起西端倾没部位,渤中凹陷与黄河口凹陷的分界处(图1),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渤中25-1南油田发现于1998年,也是由古近系沙河街组和新近系明化镇组2个油藏构成,2004年投产,主要目的层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属典型的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其中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东营组三段和东营组二段, 储集层主要为东营组二段、东营组一段、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下段, 区域盖层为明化镇组[3]。渤中25-1南油田自上而下钻遇到的地层有:第四系平原组、上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
胡勇等[4] (2010)根据对渤中25-1南油田大量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古生物分析、沉积学编图及区域地震分析, 特别是在目的层段中发现大段暗色泥岩指示存在湖泊沉积,并结合区域沉积特点,指出研究区明化镇组下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发育浅水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该区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不同于经典的三角洲沉积, 其特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微相不发育,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的骨架砂体以分支流水道砂体为主。明化镇组下段储集砂体主要发育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低角度交错层理。
渤中25-1南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油藏为正常温度和压力系统。油藏压力为11.45~16.24 MPa,温度在60~75℃之间。渤中25-1南油田原油密度、粘度分布均表现为自西南向东北降低,即靠近主断层一侧原油密度低、远离主断层一侧高的特点,而含蜡量则相反,这可能与原油二次注入量的大小以及烃源岩的母质类型有关。
2基本原理分析
原油色谱指纹技术关键是采用毛细管色谱氢离子火焰检测技术得到一定范围的色谱图,配以色谱质谱分析鉴定,选择特征峰,建立各单层原油样品的原始指纹,进而建立不同配比的差别模型和设计编制专用软件,使其在严格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具有自动检索和自动对比功能(张洪君等,1998)[5]最终对未知混层样品进行分析对比,推算出各油层组对单井(混采)原油产量的贡献率。
3色谱指纹分析
油藏地球化学指纹技术在混层开采中单层产量分配预测的必须条件是不同层的油指纹存在差异性,故首先需要对不同层的原油指纹进行区分。
本文选取BZ25-1-8井Nm4油组1687m原油和Nm5油组1703m、1720m、1732.5m原油中全烃色谱异构烷烃、环烷烃以及一些芳烃化合物的分布进行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BZ25-1-8井这些Nm4油组原油和Nm5油组的原油指纹差异十分明显,故所选指纹可用于产能分配预测。
4原油配方实验与计算模型的建立
首先根据生产渤中25-1南油田明化镇单层原油井的分布,特选取了Nm4、Nm5单层原油作为两个端元。然后分别称取这两个原油样品,以Nm4:Nm5重量百分比为100:0、80:20、60:40、40:60、80:20和0:100配成6个样品,总重量相同,均为15mg。在相同的仪器条件下进行色谱-质谱分析。然后利用拟合的方法对指纹参数进行筛选,最终选取15个指纹参数,其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最接近,最大差值为6%(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