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研究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是坚持文化自信的表现,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创造性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提高文化思政能力,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并有效地加以运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中国历史教育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解读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增强大学生创造性转化和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继承和借鉴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不断提升思政课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以教育生态学为基础,对某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互联网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在考察分析“互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应对教学生态系统失衡的机制和措施,重构生态平衡,从而促进大学外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福建自贸区自2015年4月设立以来,以独特的“一区三片”模式发挥其虹吸效应,吸引国内外企业落地.在投资环境优化、金融改革创新、企业发展、闽台两地经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带动区域经济的明显提升.使用G-PEST模型,对福建自贸区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福建自贸区存在片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监管体系相对滞后,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自贸区内中小型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瓶颈;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等问题,应当完善政策保障,构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充分发挥资金保障作用;
以培养新工科卓越化学工程人才为目标,依托“流体过程综合实验”仿真软件,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手段于化工仿真“流体过程综合实验”的教学,化工仿真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个别化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强化师生互动的教学实施办法,践行了演示引导、分组竞赛和发散启发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立了包含线上与线下,主观与客观多元化的化工仿真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提升了化工仿真教学的效果,为相关院校化工仿真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循环”市场环境的变化迫使教育领域的变革加快步伐.从新工科的视角剖析旅游管理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教育变革的原则与教育变革的途径展开研究并提出对策.
纵观国内外“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历程,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体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要从政策法律、准入制度、培养体系、考核激励等方面入手厘清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路径选择.
以《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为例,充分发挥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制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抓好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环节,组织实施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课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优秀教学案例组织方法,以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内容较为庞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知识模块重构,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以进行体系教学实践,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顺着知识网络进行知识的推理,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
高等本科院校进行学科竞赛是促进课程改革与探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实践路径及手段.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从培养土木工程学科技术人才的目标入手.以安徽理工大学混凝土课程改革为例,阐述了以全国大学生结构比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对混凝土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等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实践结果表明:课堂上对混凝土课程结构体系的深入分析研究,采用以赛促学,增加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混凝土课程的理论把握和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本科阶段教学改革的目的 .
针对冬残奥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影响开展评估是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2017年中国残联资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评估,基于2022年冬残奥会的历史定位和特征构建了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即治理性指标(制度环境建设、综合治理成果)、普适性指标(社会残疾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领域性指标(残疾人冰雪运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研究.研究发现,5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制度创新迎来新机遇,残疾人事业发展治理成效显著,社会残疾观念更加积极,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残疾人冰雪运动迎来发展契机,冬残
结合新文科发展契机,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构建艺术人才培养融入文化自信的评价路径.将“双钻模型”同评价路径建设相结合,形成了评价问题分解、确定多元化评价主体、进行多元评价、形成不同评价要点四个阶段.针对文化自信培育及评价的复杂情况,将评价问题按阶段细分后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进行相应的阶段性评价,继而形成不同评价要点,形成了发散-聚集的评价过程,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自信培育评价路径,为学生及教师探索一种新的过程化评价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