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0年6月15日在罗马联合公布《2010-2019年农业展望》报告,预测未来十年世界粮价整体呈现上涨趋势,粮食产量增速虽将放缓但能满足未来长期需求。
近年来农业经受了一系列严重冲击:石油价格创纪录、商品价格飙升、食品安全忧患及其带来的贸易限制,更不用说这次遇到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首当其冲的是穷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已使全球饥饿者人数达十亿以上。在此情况下农业部门显示出了非凡的承受力,尤其是在经合组织地区,供应对高价格作出强劲反应,需求也在危机期间不断维持增长,尽管势头有所回软。2010年许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产量接近历史水平,需求得到恢复。但是,能源价格、货币汇率、世界关键国家及地区宏观经济业绩情况等诸多重要因素再次带来重大冲击的可能性,及此类冲击会造成的市场波动,仍使许多国家政府感到担忧。
在新兴经济大国引领下全球经济正在复苏
与2009年展望相比,本次商品预测有更正面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基础。它反映全球经济在2009年后期开始复苏,在近期之后将会缓慢过渡到更可持续的非通胀性增长。一种双速经济复苏似乎正在出现,特征是许多经合组织国家增长疲软犹豫、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发展中大国增长强劲恢复迅速,并逐渐扩展到其它发展中国家,正在帮助点燃全球收入的增长。能源价格再度回升,估计将是本展望涵盖时期的长期特征。石油价格若进一步上升,预计将会提高投入物和生产成本,影响作物的供应、价格和贸易流量,并提高生物燃料的原料需求。
高成本构架越来越影响着农业价格,尤其在能源投入物集约使用的地区。预计今后十年全球农业生产的增长将比前十年缓慢,在无意外冲击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增长,为满足更长期需求,全球粮食产量至2050年需再增加70%。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正在努力与人口的迅速增长比速度。全球农业部门的增长将由拉美和东欧地区拉动,其次是某些亚洲国家。
粮食价格平均高于前十年
本展望所涵盖商品粮食今后十年内的平均价格,预计将高于2007/2008年价格巅峰前十年的水平,无论名义价格还是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价格都是如此。小麦和粗粮平均实际价格预计将比1997-2006年时期高15%-40%,而植物油实际价格将提高40%以上。现在至2019年的世界食糖价格也会高于前十年平均价格,但远低于2009年末达到的29年未遇的高价位。
畜牧产品重要性不断提高
畜牧产品方面,今后十年的肉类平均实际价格除猪肉外预计都将超过1997-2006年的平均价格,首先归因于供应下降、饲料成本提高及需求增加。因预计巴西、中国猪肉供应将增加,猪肉实际价格应会维持相对疲软。与谷物相比,肉类消费更会因经济复苏而增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禽类猪肉等较廉价的肉类消费会比牛肉增加更快。2010-2019年乳类产品平均实际价格预计将比1997-2006年提高16%-45%,在能源及植物油涨价的影响下,乳品中牛油价格的增幅最大。
生物燃料前景受政府计划驱动
生物燃料市场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激励措施和准许,但由于原油价格今后走势、政策干预变化及第二代技术发展等不确定因素,前景仍不明朗。不断扩大生物燃料的生产以满足准许的使用,将会增加对小麦、粗粮、植物油及食糖作为生物燃料原料的需求。
农业生产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及国际贸易
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农业生产、消费及贸易的主要增长来源。驱动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因素有人均收入提高,都市化发展,比经合组织地区约高一倍的人口增长将进一步强化这一势头。随着收入增加,饮食习惯也将变得多样化,逐渐偏离主食而摄取更多肉类和加工食品,有利于畜产品乳制品增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中产阶级扩大,发展中国家的食品消费对价格及收入变化的敏感度将会下降,和经合组织各国现在情况一样。这意味着意外冲击来临时,需要更大的价格及收入变化才会使消费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出口增长预计都将超过经合组织地区的增长。至2019年,经合组织地区仅在蛋白类加工食品方面的出口增长会超过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份额的增加,不仅在南北贸易中也在南南贸易的扩大中得到反映。但现在至2019年,经合组织各国在各类农产品的出口中仍将继续占主导地位,如小麦占52%,粗粮占59%,猪肉80%,牛油80%,奶酪63%,全脂奶粉66%,脱脂奶粉74%。到2019年发展中国家将在以下产品中占主要份额:稻米88%,油籽56%,蛋白质类膳食80%,植物油91%,食糖90%, 牛肉57%,禽类63%。
继2007/2008年初级商品价格飙升然后回落,许多国家的食品价格将在很长时期内居高不下或保持“粘性”。2009年食品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贡献率与2008年相比有很大下降,尤其在经合组织各国,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里依然很高。
政府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政府可通过集中应对那些不易预料而又不可避免,发生频率虽不高但后果严重而且农民难以自行对付的风险,来加强农民风险管理。政府也可提高农民对经营风险的管理能力,提供良好的风险治理方案,手段可包括建立有效市场机制,不搞专项补贴扶持等鼓励寻租的激励措施。
应急储备可提高获得食品的信心
建立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粮食安全关键商品应急库存以应对粮食紧急情况,特别是在低收入粮食进口国,能增加危机来临时对食品供应的信心,有助于稳定地方市场。应该加强研究、能力建设及最佳经验交流,以改进应急储备机制的运作。无论政府考虑采取什么行动,都必需牢记要针对目标人群通盘考虑政策措施、风险及可能的应对方案。
市场价格扶持是无效政策
对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补贴,几十年来已在许多国家被证明显然是一种无效的政策选择,其使用也已经减少。价格补贴会掩盖市场向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破坏国际市场稳定,因提高了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起到不利于穷人的税务抵消作用。价格支助也会使补贴向大生产者倾斜,鼓励生产集约化,对环境产生潜在不利影响。而产生的大部分利益或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如土地和配额),最终是提高了生产成本,或向农场外转移。应将此类措施与扭曲性低的其它替代措施进行比较,如有针对性的直接收入支助、促进提高生产率的投资等。
政策行动互不协调会加重波动性
在国际层面,2006-2008年价格飙升时期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行动互不协调,对价格波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市场准入造成了障碍。需要进一步确保全球供应能不受阻碍地得到,提高对市场运作的信心。虽然国际社会在储备管理方面的努力未取得积极经验,但仍应探索有什么办法可改进粮食进口费用无法预料的局面。
有组织的商品交易是值得欢迎的体制进步
有组织的商品交易,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价格对冲机构,如果受到适当的监管,能融汇足够数量以防范垄断做法,都是有益的机制。它们在许多发达国家促进了商品市场营销,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扩展是值得欢迎的体制进进步,也是市场深化的体现。
备注:
1、从2006-2008年价格飙升以来,价格的短期波动显著增加。但对本展望评议的主要粮食而言,价格长期波动性是否有所变化或如何变化,则无结论性证据。明显的是,世界价格波及国内市场的程度在各国之间差别很大,取决于各国市场与国际接轨程度。国际价格向国内市场的转嫁会受到边境措施、国内价格扶持政策、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制约。
2、本展望预测的比较稳定的价格,是以“正常”情况为假设。气候、宏观经济要素、政策干预,尤其是能源价格,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商品价格变化莫测。许多国家政府甚至对极短期的价格波动也感到不安,因为既会威胁农民的生计(价格走低),也可能危及粮食安全(价格升高)。价格的高度不确定性也会对投资产生影响。在国内和国际层面都有许多政策选择问题需要考虑。
(译自www.agri-outlook.org,《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2010-2019: Highlights》,2010年6月15日)
近年来农业经受了一系列严重冲击:石油价格创纪录、商品价格飙升、食品安全忧患及其带来的贸易限制,更不用说这次遇到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首当其冲的是穷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已使全球饥饿者人数达十亿以上。在此情况下农业部门显示出了非凡的承受力,尤其是在经合组织地区,供应对高价格作出强劲反应,需求也在危机期间不断维持增长,尽管势头有所回软。2010年许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产量接近历史水平,需求得到恢复。但是,能源价格、货币汇率、世界关键国家及地区宏观经济业绩情况等诸多重要因素再次带来重大冲击的可能性,及此类冲击会造成的市场波动,仍使许多国家政府感到担忧。
在新兴经济大国引领下全球经济正在复苏
与2009年展望相比,本次商品预测有更正面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基础。它反映全球经济在2009年后期开始复苏,在近期之后将会缓慢过渡到更可持续的非通胀性增长。一种双速经济复苏似乎正在出现,特征是许多经合组织国家增长疲软犹豫、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发展中大国增长强劲恢复迅速,并逐渐扩展到其它发展中国家,正在帮助点燃全球收入的增长。能源价格再度回升,估计将是本展望涵盖时期的长期特征。石油价格若进一步上升,预计将会提高投入物和生产成本,影响作物的供应、价格和贸易流量,并提高生物燃料的原料需求。
高成本构架越来越影响着农业价格,尤其在能源投入物集约使用的地区。预计今后十年全球农业生产的增长将比前十年缓慢,在无意外冲击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增长,为满足更长期需求,全球粮食产量至2050年需再增加70%。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正在努力与人口的迅速增长比速度。全球农业部门的增长将由拉美和东欧地区拉动,其次是某些亚洲国家。
粮食价格平均高于前十年
本展望所涵盖商品粮食今后十年内的平均价格,预计将高于2007/2008年价格巅峰前十年的水平,无论名义价格还是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价格都是如此。小麦和粗粮平均实际价格预计将比1997-2006年时期高15%-40%,而植物油实际价格将提高40%以上。现在至2019年的世界食糖价格也会高于前十年平均价格,但远低于2009年末达到的29年未遇的高价位。
畜牧产品重要性不断提高
畜牧产品方面,今后十年的肉类平均实际价格除猪肉外预计都将超过1997-2006年的平均价格,首先归因于供应下降、饲料成本提高及需求增加。因预计巴西、中国猪肉供应将增加,猪肉实际价格应会维持相对疲软。与谷物相比,肉类消费更会因经济复苏而增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禽类猪肉等较廉价的肉类消费会比牛肉增加更快。2010-2019年乳类产品平均实际价格预计将比1997-2006年提高16%-45%,在能源及植物油涨价的影响下,乳品中牛油价格的增幅最大。
生物燃料前景受政府计划驱动
生物燃料市场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激励措施和准许,但由于原油价格今后走势、政策干预变化及第二代技术发展等不确定因素,前景仍不明朗。不断扩大生物燃料的生产以满足准许的使用,将会增加对小麦、粗粮、植物油及食糖作为生物燃料原料的需求。
农业生产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及国际贸易
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农业生产、消费及贸易的主要增长来源。驱动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因素有人均收入提高,都市化发展,比经合组织地区约高一倍的人口增长将进一步强化这一势头。随着收入增加,饮食习惯也将变得多样化,逐渐偏离主食而摄取更多肉类和加工食品,有利于畜产品乳制品增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中产阶级扩大,发展中国家的食品消费对价格及收入变化的敏感度将会下降,和经合组织各国现在情况一样。这意味着意外冲击来临时,需要更大的价格及收入变化才会使消费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出口增长预计都将超过经合组织地区的增长。至2019年,经合组织地区仅在蛋白类加工食品方面的出口增长会超过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份额的增加,不仅在南北贸易中也在南南贸易的扩大中得到反映。但现在至2019年,经合组织各国在各类农产品的出口中仍将继续占主导地位,如小麦占52%,粗粮占59%,猪肉80%,牛油80%,奶酪63%,全脂奶粉66%,脱脂奶粉74%。到2019年发展中国家将在以下产品中占主要份额:稻米88%,油籽56%,蛋白质类膳食80%,植物油91%,食糖90%, 牛肉57%,禽类63%。
继2007/2008年初级商品价格飙升然后回落,许多国家的食品价格将在很长时期内居高不下或保持“粘性”。2009年食品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贡献率与2008年相比有很大下降,尤其在经合组织各国,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里依然很高。
政府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政府可通过集中应对那些不易预料而又不可避免,发生频率虽不高但后果严重而且农民难以自行对付的风险,来加强农民风险管理。政府也可提高农民对经营风险的管理能力,提供良好的风险治理方案,手段可包括建立有效市场机制,不搞专项补贴扶持等鼓励寻租的激励措施。
应急储备可提高获得食品的信心
建立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粮食安全关键商品应急库存以应对粮食紧急情况,特别是在低收入粮食进口国,能增加危机来临时对食品供应的信心,有助于稳定地方市场。应该加强研究、能力建设及最佳经验交流,以改进应急储备机制的运作。无论政府考虑采取什么行动,都必需牢记要针对目标人群通盘考虑政策措施、风险及可能的应对方案。
市场价格扶持是无效政策
对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补贴,几十年来已在许多国家被证明显然是一种无效的政策选择,其使用也已经减少。价格补贴会掩盖市场向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破坏国际市场稳定,因提高了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起到不利于穷人的税务抵消作用。价格支助也会使补贴向大生产者倾斜,鼓励生产集约化,对环境产生潜在不利影响。而产生的大部分利益或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如土地和配额),最终是提高了生产成本,或向农场外转移。应将此类措施与扭曲性低的其它替代措施进行比较,如有针对性的直接收入支助、促进提高生产率的投资等。
政策行动互不协调会加重波动性
在国际层面,2006-2008年价格飙升时期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行动互不协调,对价格波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市场准入造成了障碍。需要进一步确保全球供应能不受阻碍地得到,提高对市场运作的信心。虽然国际社会在储备管理方面的努力未取得积极经验,但仍应探索有什么办法可改进粮食进口费用无法预料的局面。
有组织的商品交易是值得欢迎的体制进步
有组织的商品交易,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价格对冲机构,如果受到适当的监管,能融汇足够数量以防范垄断做法,都是有益的机制。它们在许多发达国家促进了商品市场营销,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扩展是值得欢迎的体制进进步,也是市场深化的体现。
备注:
1、从2006-2008年价格飙升以来,价格的短期波动显著增加。但对本展望评议的主要粮食而言,价格长期波动性是否有所变化或如何变化,则无结论性证据。明显的是,世界价格波及国内市场的程度在各国之间差别很大,取决于各国市场与国际接轨程度。国际价格向国内市场的转嫁会受到边境措施、国内价格扶持政策、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制约。
2、本展望预测的比较稳定的价格,是以“正常”情况为假设。气候、宏观经济要素、政策干预,尤其是能源价格,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商品价格变化莫测。许多国家政府甚至对极短期的价格波动也感到不安,因为既会威胁农民的生计(价格走低),也可能危及粮食安全(价格升高)。价格的高度不确定性也会对投资产生影响。在国内和国际层面都有许多政策选择问题需要考虑。
(译自www.agri-outlook.org,《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2010-2019: Highlights》,201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