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娶残疾友妻
朱邦月今年73岁,系福建省邵武市邵武煤矿退休矿工。上世纪60年代,身为煤矿掘进工的朱邦月爱到邻居顾伟祖家串门,顾伟祖和妻子朱玲妹都是残疾人,行动不便,生性淳朴的朱邦月经常帮他们干些挑水劈柴拉蜂窝煤之类的重活儿,让顾伟祖感动不已,时间一长,他们便成了亲密无间的挚友。
1967年初夏,顾伟祖的大儿子刚满两周岁,妻子又身怀六甲,顾伟祖却突发心脏病被送进医院抢救,临终前,顾伟祖把怀有身孕的残疾妻子以及嗷嗷待哺的儿子托付给了朱邦月。
朱玲妹产期越来越近,残疾的她行动更加不便,朱邦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很快,朱玲妹的二儿子出世了。为了更方便照顾朱玲妹母子,朱邦月毅然迎娶朱玲妹,挑起了家庭重担。
婚后不久,朱邦月发现妻子的病越来越重了,两个儿子也有了不祥的征兆。1971年8月,他带着妻儿到上海市华山医院求诊,专家告诉他,朱玲妹患的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怪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被称为世界十大疑难病症之一),更为可怕的是妻子已经将这种病遗传给了两个儿子。
朱邦月当时每月只有四十多元工资,还要为妻儿买药和补品,家里生活艰窘异常。为了增加收入,朱邦月在河边开垦了大片荒地,在田里种菜自给自足,他还在院里搭窝棚养鸡养鸭,为的是能经常改善家里的伙食。为了让孩子们多吃一点肉,朱邦月和别人一起翻山越岭去乡下,用节省下来的布票粮票去和农民家里的猪肉做原始的等价交换。
在朱邦月的精心照顾下,大儿子很快高中毕业了,学业优秀的他因为身体的缘故找工作屡屡碰壁。
老实本分的朱邦月实在想不通辛苦养大的孩子竟然不被社会接纳。朱邦月的这种苦闷在二儿子高考失利后达到极点,并常常陷入迷茫、恍惚之中,时间一长,糟糕的精神状态差一点要了他的命。
1986年5月16日,天气阴沉,朱邦月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为一号井运送材料,他满脑子想的是两个儿子的未来,压根儿没意识到一辆满载砂石的卡车朝他驶来,当人们的惊叫声响起时,他已倒在血泊之中……
因为受到重创,朱邦月的左胫骨开放型粉碎性骨折并伴有软组织挫伤,伤势严重必须截肢。截肢后,朱邦月安装了假肢,成了一个靠拐杖行走的残疾人。
40年如一日
屋漏偏逢连阴雨。朱邦月遭遇车祸致残后,朱玲妹母子三人病情日渐加剧。1998年,二儿子朱邵华开始四肢萎缩,肌肉无力,经常摔倒。大儿子顾中华自1990年就站不起来,要朱邦月扶着走路,一松手便摔倒,只能整天固定在特制木椅上看电视。朱玲妹也已四肢萎缩,同样需要固定在特制木椅上。到过朱家的人第一印象便是:这个家庭实在太惨了!
在这个特殊家庭里,朱邦月仍然算是身体最好的人。每天早上五点半他就得爬起来,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打扫室内卫生,然后洗米煮粥炒菜,等待朱玲妹母子醒来。
侍候母子三人起床后,朱邦月逐个用皮带把他们捆在特制的中间镂空的木椅上,将便桶放置其中,让他们坐在木椅上方便,拉完后还得用手替他们擦大便洗便桶。接下来,他去厨房端温热水,挤上牙膏,逐个替他们刷牙,扭好毛巾替他们洗脸。洗过脸后,朱邦月去厨房端来粥,一个一个地给他们喂早餐,他们嘴张不开和吞食困难,得像喂小孩般一点一点地喂。喂一餐饭快则40分钟,慢则个把小时。
做完这一切,时间大致在上午八点半到九点之间,这时,朱邦月该去买菜了。而在去菜场前,他总会声如洪钟地说,又完成一项任务喽!这时,小儿子朱邵华常常会幽默地回应一句:老爸,该你“放风”了……
上菜场是朱邦月唯一和外界沟通的时间,但他逗留的时间最长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因为他害怕家里会有什么意外,比如大儿子不小心从床上栽下来,妻子身子歪在一边趴在那里无法动弹……
午餐一般在中午的十一半左右,朱邦月把母子三人一个个地推到桌旁喂食,将他们喂饱后分别推回客厅、寝室看电视。这时,朱邦月已是精疲力尽。休息一会儿后,才慢慢吃午饭,饭后悄悄地去午睡两小时。
午休后,如果外面天气好,朱邦月经常把母子三人推出门外“放风”,晒太阳看花草,给他们讲故事,讲买菜途中的见闻。每当朱邦月讲得有趣时,朱玲妹便哈哈大笑,问这问那,两个儿子也跟着开心地笑,一家人这时远离了苦难,成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晚上,朱邦月给家人逐一喂过饭后,常常要给他们逐个洗澡,洗完澡后再用皮带将他们的双腿捆住固定睡姿盖好被子。为了避免一种睡姿给母子三人带来身体的麻木和痛苦,夜间朱邦月还要起床三次逐一地翻身……
这样的辛劳,朱邦月一做就是20年,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多苦,他说每天有些许时间可以午休一下,可以看几个小时的电视已是天大的恩赐。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能笑着面对生活,他就知足了。
安排身后事令人震撼
2006年4月,朱邦月一家的境遇被福建省内媒体披露后,朱邦月40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妻儿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感动了无数人。朱邦月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煤炭系统“百名感动中国的矿工”、“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发短信,汇款,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也多次打电话慰问他们一家。
长期以来,邵武煤矿把这个特殊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他们为朱邦月、朱玲妹办了社保,为顾中华申请到低保待遇,并为他发放企业固定补助生活费,这些经费都随着生活水平的浮动而水涨船高,使这个家正常生活费用有了保障。
2010年春节到来之前,北京又传出喜讯,朱邦月以高票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邦月在邵武市文明办工作人员陪同下,提前赶往北京参加颁奖晚会的录播,节目刚一做完,牵挂着妻儿的他很快又赶回家里。
2010年2月11日晚,因担心错过“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播出,朱邦月格外忙碌,备餐、吃饭都比平时提早许多。当朱邦月作为感动中国人物第二个出场时,母子三人流出了激动的眼泪,朱邦月把从北京带回的奖杯郑重地捧给了妻子,小儿子朱邵华更是热泪盈眶,他泣不成声地对在场的人说:“父亲在我们身上倾注了40多年的爱,我们无以回报。好在,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面对社会给予的诸多荣誉,朱邦月充满感激。为了回报社会对他一家的关心与厚爱,他毫不犹豫地对自己一家人的后事进行了安排。
第一件事就是征得妻子与两个儿子的同意,一家四口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由于妻子与两个孩子都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个病症也是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之一,他们捐献遗体,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最有利的价值。
第二件事就是为了让自己这种承载道德的爱心接力棒能够传承下去,朱邦月主动要求邵武市慈善总会建立以他名字命名的“朱邦月慈善基金”,今后他所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都将放到基金会中,让更多像他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与关爱。
朱邦月作出的两项举动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从这个平凡的老人身上感悟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无法不对这个坚毅而又慈爱的老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责编:辛娅)
朱邦月今年73岁,系福建省邵武市邵武煤矿退休矿工。上世纪60年代,身为煤矿掘进工的朱邦月爱到邻居顾伟祖家串门,顾伟祖和妻子朱玲妹都是残疾人,行动不便,生性淳朴的朱邦月经常帮他们干些挑水劈柴拉蜂窝煤之类的重活儿,让顾伟祖感动不已,时间一长,他们便成了亲密无间的挚友。
1967年初夏,顾伟祖的大儿子刚满两周岁,妻子又身怀六甲,顾伟祖却突发心脏病被送进医院抢救,临终前,顾伟祖把怀有身孕的残疾妻子以及嗷嗷待哺的儿子托付给了朱邦月。
朱玲妹产期越来越近,残疾的她行动更加不便,朱邦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很快,朱玲妹的二儿子出世了。为了更方便照顾朱玲妹母子,朱邦月毅然迎娶朱玲妹,挑起了家庭重担。
婚后不久,朱邦月发现妻子的病越来越重了,两个儿子也有了不祥的征兆。1971年8月,他带着妻儿到上海市华山医院求诊,专家告诉他,朱玲妹患的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怪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被称为世界十大疑难病症之一),更为可怕的是妻子已经将这种病遗传给了两个儿子。
朱邦月当时每月只有四十多元工资,还要为妻儿买药和补品,家里生活艰窘异常。为了增加收入,朱邦月在河边开垦了大片荒地,在田里种菜自给自足,他还在院里搭窝棚养鸡养鸭,为的是能经常改善家里的伙食。为了让孩子们多吃一点肉,朱邦月和别人一起翻山越岭去乡下,用节省下来的布票粮票去和农民家里的猪肉做原始的等价交换。
在朱邦月的精心照顾下,大儿子很快高中毕业了,学业优秀的他因为身体的缘故找工作屡屡碰壁。
老实本分的朱邦月实在想不通辛苦养大的孩子竟然不被社会接纳。朱邦月的这种苦闷在二儿子高考失利后达到极点,并常常陷入迷茫、恍惚之中,时间一长,糟糕的精神状态差一点要了他的命。
1986年5月16日,天气阴沉,朱邦月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为一号井运送材料,他满脑子想的是两个儿子的未来,压根儿没意识到一辆满载砂石的卡车朝他驶来,当人们的惊叫声响起时,他已倒在血泊之中……
因为受到重创,朱邦月的左胫骨开放型粉碎性骨折并伴有软组织挫伤,伤势严重必须截肢。截肢后,朱邦月安装了假肢,成了一个靠拐杖行走的残疾人。
40年如一日
屋漏偏逢连阴雨。朱邦月遭遇车祸致残后,朱玲妹母子三人病情日渐加剧。1998年,二儿子朱邵华开始四肢萎缩,肌肉无力,经常摔倒。大儿子顾中华自1990年就站不起来,要朱邦月扶着走路,一松手便摔倒,只能整天固定在特制木椅上看电视。朱玲妹也已四肢萎缩,同样需要固定在特制木椅上。到过朱家的人第一印象便是:这个家庭实在太惨了!
在这个特殊家庭里,朱邦月仍然算是身体最好的人。每天早上五点半他就得爬起来,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打扫室内卫生,然后洗米煮粥炒菜,等待朱玲妹母子醒来。
侍候母子三人起床后,朱邦月逐个用皮带把他们捆在特制的中间镂空的木椅上,将便桶放置其中,让他们坐在木椅上方便,拉完后还得用手替他们擦大便洗便桶。接下来,他去厨房端温热水,挤上牙膏,逐个替他们刷牙,扭好毛巾替他们洗脸。洗过脸后,朱邦月去厨房端来粥,一个一个地给他们喂早餐,他们嘴张不开和吞食困难,得像喂小孩般一点一点地喂。喂一餐饭快则40分钟,慢则个把小时。
做完这一切,时间大致在上午八点半到九点之间,这时,朱邦月该去买菜了。而在去菜场前,他总会声如洪钟地说,又完成一项任务喽!这时,小儿子朱邵华常常会幽默地回应一句:老爸,该你“放风”了……
上菜场是朱邦月唯一和外界沟通的时间,但他逗留的时间最长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因为他害怕家里会有什么意外,比如大儿子不小心从床上栽下来,妻子身子歪在一边趴在那里无法动弹……
午餐一般在中午的十一半左右,朱邦月把母子三人一个个地推到桌旁喂食,将他们喂饱后分别推回客厅、寝室看电视。这时,朱邦月已是精疲力尽。休息一会儿后,才慢慢吃午饭,饭后悄悄地去午睡两小时。
午休后,如果外面天气好,朱邦月经常把母子三人推出门外“放风”,晒太阳看花草,给他们讲故事,讲买菜途中的见闻。每当朱邦月讲得有趣时,朱玲妹便哈哈大笑,问这问那,两个儿子也跟着开心地笑,一家人这时远离了苦难,成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晚上,朱邦月给家人逐一喂过饭后,常常要给他们逐个洗澡,洗完澡后再用皮带将他们的双腿捆住固定睡姿盖好被子。为了避免一种睡姿给母子三人带来身体的麻木和痛苦,夜间朱邦月还要起床三次逐一地翻身……
这样的辛劳,朱邦月一做就是20年,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多苦,他说每天有些许时间可以午休一下,可以看几个小时的电视已是天大的恩赐。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能笑着面对生活,他就知足了。
安排身后事令人震撼
2006年4月,朱邦月一家的境遇被福建省内媒体披露后,朱邦月40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妻儿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感动了无数人。朱邦月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煤炭系统“百名感动中国的矿工”、“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发短信,汇款,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也多次打电话慰问他们一家。
长期以来,邵武煤矿把这个特殊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他们为朱邦月、朱玲妹办了社保,为顾中华申请到低保待遇,并为他发放企业固定补助生活费,这些经费都随着生活水平的浮动而水涨船高,使这个家正常生活费用有了保障。
2010年春节到来之前,北京又传出喜讯,朱邦月以高票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邦月在邵武市文明办工作人员陪同下,提前赶往北京参加颁奖晚会的录播,节目刚一做完,牵挂着妻儿的他很快又赶回家里。
2010年2月11日晚,因担心错过“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播出,朱邦月格外忙碌,备餐、吃饭都比平时提早许多。当朱邦月作为感动中国人物第二个出场时,母子三人流出了激动的眼泪,朱邦月把从北京带回的奖杯郑重地捧给了妻子,小儿子朱邵华更是热泪盈眶,他泣不成声地对在场的人说:“父亲在我们身上倾注了40多年的爱,我们无以回报。好在,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面对社会给予的诸多荣誉,朱邦月充满感激。为了回报社会对他一家的关心与厚爱,他毫不犹豫地对自己一家人的后事进行了安排。
第一件事就是征得妻子与两个儿子的同意,一家四口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由于妻子与两个孩子都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个病症也是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之一,他们捐献遗体,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最有利的价值。
第二件事就是为了让自己这种承载道德的爱心接力棒能够传承下去,朱邦月主动要求邵武市慈善总会建立以他名字命名的“朱邦月慈善基金”,今后他所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都将放到基金会中,让更多像他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与关爱。
朱邦月作出的两项举动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从这个平凡的老人身上感悟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无法不对这个坚毅而又慈爱的老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