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中国式摔跤走进高校体育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i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在“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激发众多的高校、中小学融入了各学科的传统文化内容,高校对传统体育的重视也愈之强烈。在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中国式摔跤是集民族性、竞技性、观赏性于一身的传统运动代表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作为体育公共课或选修课列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本专业领域的教育者、实践者和传承者,将从新时代和高校体育发展角度出发,响应中共中央十九大提出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规划要求,旨在研究高校开展本项目可预见性问题的分析,试图提供新时代下中国式摔跤在高校强有力的发展性思路,其价值一是继承发展优秀本土体育项目;二是培养高校学子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三是丰富与扩充高校体育内容与内涵,为进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形成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摔跤;高校体育;机遇;对策
  一、中国式摔跤在高校中面临的“挑战”
  1.本土体育文化育人的功能“后劲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基本任务指出高校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在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中阐释“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方面着力培养德智体美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思想百家争鸣,主张异彩纷呈,尤其是外来体育洋文化对本土体育的冲击,很多学生热衷于跆拳道、拳击、街舞、瑜伽等项目的学习,像本土体育武术、舞龙舞狮、中国式摔跤等运动却没激发学习的欲望,再加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于长期被“遗忘”,在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很难找寻其踪影,相比之下本土体育文化还未能强有力的在此扎根。
  2.高校传统体育发展与专业师资的困境
  第一,各高等院校的办学层次,教育性质,学科范围不同,按自身的办学特色,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与侧重点也不同。目前体育院校、部分师范类高校、综合类高校才开设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并有对应的学院或教研室,多数高校的体育课以公共课形式呈现,项目类别较少。针对传统体育进高校面临的问题,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高校“优选它”“发展它”“支持它”,为学校办学特色增加民族体育的亮点。
  第二,高校体育教师一般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学能力要到达“一专多能”,虽然国内大多体育院校都开设了本课程,但因中国式摔跤专业没有对应硕士研究方向,只有极少数人符合即时专业出身又是研究生学历,所以高校聘用高质量专业人才难上加难。虽说高校体育教师经过学习和培训也可以担任教学,但大多并不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也无法传授它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技术精髓。
  第三,目前本项目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专用版本教材甚少,现有的教材虽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但运用于普通高校则显得专业性过强,缺乏时代感,操作难度大等问题。
  3.缺少大学生群体的竞赛平台
  体育最高的呈现形式是竞赛。目前,中国式摔跤赛事类别比较单一,一般为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农运会、俱乐部等,参赛对象为专业的摔跤运动员,导致了部分对本项目有热情、有兴趣、有天赋的“半路出家”的学生没有竞技与展示的平台,更没有夺得奖牌的机会。所以说“没有赛事为抓手”,“没有奖杯为背书”中国式摔跤项目很难赢得学校的扶持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新时代中国式摔跤进入高校的发展机遇
  1.新时代下:高校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战场
  目前高校充分利用传统体育文化来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中国式摔跤项目从健身价值、娱乐价值、文化价值无疑加大了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及课程改革的推进,增加学生的选择性。新一代中国青年群体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愈发强烈,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任必须深入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占领高校优质的资源与学习平台必然是发展本项目的主战场。
  2.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课堂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中国式摔跤作为高校体育科目的选择之一,有它民族独特的风格,也不再成为大众不能学的“冷门”项目,其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凸为明显,为高校体育特色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中国式摔跤在高校发展的对策
  1.依靠“政策”力量,推动项目发展
  政策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政策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传统文化是国家兴盛之基和民族生存之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政策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指出:高校要把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放在发展首位,其中就包括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
  教育部在2015年所列出的国家重点扶持的体育项目中,将武术排在第二而仅次于足球,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新课标。所以说政策引领着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众多高校陆续开展对本专业的招生,目前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实行中国式摔跤单独招生的有二十余所,在高校開设选修课的综合类大学三十余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受到高度重视,陈宝生部长称之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和“打底色工程”,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现实环境下,传统文化抢占青年教育阵地具有非常强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课程也必将成为高校各学科发展的趋势。   2.依靠“自身”力量,提升竞争优势
  以“强大的内驱力”推动项目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内驱力一是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官方协会中国式摔跤发展委通过的《中国式摔跤十年发展规划》方案,明确指出在普竞赛组织、普及社会、储备人才、竞赛组织、行业规范、产业市场、传承文化扥更多个方面正确在2026年前获得重大进展,同时也进一步规划、部署了中国式摔跤未来10年的发展方案。划分了2017年-2019年、2020年-2022年、2023年-2026年三个阶段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基础期,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化、净化赛场环境、打造良好的比赛分析、健全工作责任考核机制、实现协调发展;第二个阶段过渡期,完成在全国的推广工作,进而加速发展,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构建并完善长效管理体制,进一步促进行业水平及社会、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中国式摔跤运动在此阶段实现健全发展体系、社会影响力大增、行业法治程度大幅度提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服务效益等目标,最终推动中国式摔跤行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内驱力二是专业教师要秉承“革新精神”。首先是师资方面,教师要肩负传承与发展优秀民族体育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主动学习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技能与理论知识,高校积极组织或外派培训的形式对本校体育教师的培养,比如参加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关于举办2018年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全国中国式摔跤教练员培训班等,支持本校教师参加知识与技能学习,强化其自身本领,逐步组建一支能胜任开展民族体育项目的师资队伍,为开展中国式摔跤师项目奠定基础。其次是教学方面,高校指导体育教学与优秀民族文化育人的价值和正确认识,内容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状况、教学需求、专业教师经验、项目传承者技术经验等,融入自由式及古典式摔跤等精髓,同时开展中国式摔跤训练、教学、资质考核等工作研究,编写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传统中国式摔跤文化特点的专业教材。最后教师组织喜欢、热爱、具有摔跤天赋的学生共同创建大学校园中国式摔跤组织,为学生提供课外专业指导与训练,为专业项目的发展培养人才。
  3.依靠“赛事”力量,点燃本土体育
  以竞赛为突破口,借助媒体增加曝光量。首先体育部门要做好竞赛赛制的制定、舞台的打造、竞赛规则及比赛体制的设计与推广。目前,官方比赛有锦标赛、冠军赛、青少年赛和俱乐部赛等。青少司新出台的二青会设置方案,中国式摔跤设置体校组、社会俱乐部组,男女两个年龄组共计80个小项。大学生体育协会民传分会举办的大学生锦标赛从2016、2017、2018年已经成功举办三届。2018年大学生体协组织大学生中国式摔跤比赛,参赛人数达近500人。随着中国式摔跤发展委员会一系列工作的推动,国内各项比赛参与人数更是屡创新高,仅2018年9月在山东聊城市举办的全国冠军赛,参赛人数达900人。同时,体育院校的中国式摔跤代表队也进入“白热化”,开展院校包括天津体院、内蒙古师范、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成都体院、青海民族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其次,通过丰富多样的比赛来拓展媒体报道的内容,来宣传其项目的文化历史,运动内涵与社会价值,深入大众尤其是高校新一代青年的群体的参与。最后,丰富高校的比赛活动,各高校间联动组织联谊赛、对抗赛,组建专业队伍参赛专,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就。最后借助其自身力量扩大宣传,高校和教师激励学生自发建立中国式摔跤协会或组织,运用丰富多样媒介手段,比如线上课堂、公众微信号、微博来传播本校的特色体育课程。
  4.依靠“社会”力量,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我国处于体育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力量在推动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等领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指导意见》指出“社会力量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兴办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训练机构”,明确提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道路、方向。中国式摔跤在赛事举办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为社会各界搭建参与平台,通过吸收社会资金与社会力量的方式实现竞赛活动的多样化,允许专业部门或单位承办中国式摔跤活动外,还要鼓励地方政府、各地区高校、民营企业、个人等积极承办相关赛事。自2014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民营企业承办全国青少年中国式摔跤锦标赛的方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2016年由企业家出资举办的《跤坛英雄榜》首个商业赛事,到提供举办研讨会、年会等各类活动的费用支持,再到挖掘整理中国式摔跤名人、名家访谈及影视资料的投入,都为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工作注入活力。
  四、结论
  新时代下中国式摔跤项目在高校的发展应以国家政策为纲领,项目优势为基础,赛事与社会力量为手段,使得传统体育项目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更好的在高校教学中“成熟落地”,使学生“如获至宝”,让中国式摔跤“重焕生机”。
  参考文献:
  [1]灿莉.中国式摔跤在我国高校开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研究[J].王武术研究,2018 (03):123-124+132.
  [2]李龙.摔跤吧!别怕[J].成才与就业,2017 (09):30-31.
  [3]唐文尚.试分析摔跤运动的教育价值和特点[J].亚太教育,2016 (27):280.
  [4]朱建亮,叶伟.中国式摔跤推广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 (05):425-428.
  [5]史力夫.浅谈大健康背景下体育教师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7 (07).
  [6]韦迪.凝聚社会力量办体育[D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6539380469910570&wfr=spider&for=pc.2017.
  [7]《华夏文化》编辑部.文化自信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华夏文化,2017.
  [8]許鹤.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的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 (02):103-105.
  [9]黄文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师培训是时代的必然要求[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8 (01):47-49.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图书馆服务的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相比,新的服务体系发生了诸多变化,进而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结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观念需要进行改变,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合理的进行角色转变,社会角色理论是当下终身体育教育事业下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科学化的社会教育理论。角色定位主要指的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身份特征,并且明确按照身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社会角色理论在我国教育事业开展过程中,通过对教师职业这一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对角色的认知,伴随着教
摘要: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体育运动参与误区,认为体育课堂的开展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运动能力的提升。其实不然,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远不止于此,教师还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的实施来训练学生的体育习惯,并引导学生在良好体育习惯的秉持下实现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动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习惯;教学培养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根据体育教程的指导
独立学院大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特殊身份带给他们多方面的质疑和考验,这不但会造成学生的身心压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