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及时跟进,设计的教学活动仍然停留于三维目标,甚至有些停留于“知识与技能”,因此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无法落实。林小驹等指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化学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化学思维素养等。笔者认为,为了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必须钻研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体系,理论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改进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首先必须是基于让学课堂的化学教学课堂,只有在课堂中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活动、讨论与思考,学生的自主行为、自主行动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化学能力、化学思维素养等核心素养才能得到发展。下面笔者以初中化学《原子结构》一节教学为例,探索“打造让学化学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让学促“动”,发展学生自主行为、参与能力、分析能力等素养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的教学目标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原子结构”这节课,精心设计了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让学课堂的学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如下:
设计了“情景引入”“阅读书本”“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探究讨论法”“分析比较法”“形象比喻法”等学习方法,把“原子结构”多个抽象的内容成功地整合成一条主线。通过探讨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等科学知识。
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来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接着模拟科学家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形成过程,最后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进行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这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家研究的历程、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由“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课前介绍了自己“精确查阅原子的直径、原子核的直径以及精确计算两者之间的倍数”等亲身经历的计算活动,课堂上给出精确的数据。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国家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的视频片段,还介绍了“江苏省的化学家张青莲”的事迹。这些教学素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化学、热爱国家的情感,并确立了将来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引向自主能力、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二、让学促“研”,发展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素养
课堂上学生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思考能力。在“原子结构导入”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们相互講述原子的构成,然后请两位学生展示氧原子和氯原子的构成,接着请学生评价。通过这些活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顺畅地描述各原子的内部结构,教学效果良好。在讨论“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时,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他们之间相互补充,逐步完善,并让学生互相讨论掌握这些知识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后来,笔者对这个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然后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改进,突出学生的概念探究活动:在观看化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串,并组织体验化学家探索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在互动交流中逐渐激发出思维的火花,思维更加灵活完整。这样学生充分享受了实验所带来的愉悦,顺利完成了探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核心素养。
三、让学促“思”,发展学生化学方法、学科观念、化学思维等素养
著名化学教育家毕华林教授说:“知识的理解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的,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多层次的学生活动,更要创造一切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在“原子结构”中设计了如下问题串: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吗?②不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③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等吗?④原子是否显电性?这些问题串不仅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也为思维方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视角,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更让学生享受思维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索,进而激发学生通过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愿望,发展学生的化学方法、学科观念、化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精彩的讨论,高效地让出时间、空间、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自然思考、交流讨论中,发展全球化社会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与品格,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值得每一个教师研究的课题。这样的研究不仅会引领化学教师创设高效的让学课堂,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也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让学促“动”,发展学生自主行为、参与能力、分析能力等素养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的教学目标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原子结构”这节课,精心设计了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让学课堂的学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如下:
设计了“情景引入”“阅读书本”“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探究讨论法”“分析比较法”“形象比喻法”等学习方法,把“原子结构”多个抽象的内容成功地整合成一条主线。通过探讨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等科学知识。
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来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接着模拟科学家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形成过程,最后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进行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这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家研究的历程、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由“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课前介绍了自己“精确查阅原子的直径、原子核的直径以及精确计算两者之间的倍数”等亲身经历的计算活动,课堂上给出精确的数据。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国家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的视频片段,还介绍了“江苏省的化学家张青莲”的事迹。这些教学素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化学、热爱国家的情感,并确立了将来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引向自主能力、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二、让学促“研”,发展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素养
课堂上学生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思考能力。在“原子结构导入”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们相互講述原子的构成,然后请两位学生展示氧原子和氯原子的构成,接着请学生评价。通过这些活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顺畅地描述各原子的内部结构,教学效果良好。在讨论“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时,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他们之间相互补充,逐步完善,并让学生互相讨论掌握这些知识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后来,笔者对这个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然后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改进,突出学生的概念探究活动:在观看化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串,并组织体验化学家探索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在互动交流中逐渐激发出思维的火花,思维更加灵活完整。这样学生充分享受了实验所带来的愉悦,顺利完成了探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核心素养。
三、让学促“思”,发展学生化学方法、学科观念、化学思维等素养
著名化学教育家毕华林教授说:“知识的理解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的,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多层次的学生活动,更要创造一切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在“原子结构”中设计了如下问题串: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吗?②不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③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等吗?④原子是否显电性?这些问题串不仅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也为思维方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视角,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更让学生享受思维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索,进而激发学生通过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愿望,发展学生的化学方法、学科观念、化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精彩的讨论,高效地让出时间、空间、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自然思考、交流讨论中,发展全球化社会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与品格,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值得每一个教师研究的课题。这样的研究不仅会引领化学教师创设高效的让学课堂,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也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