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战术变化之道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_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散打比赛中,双方都试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击倒对手;在防守时,也努力使自己的防线更加坚固。每一位選手都希望拥有最锋利的矛和最牢固的盾,这时,战术的合理安排与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员在场上的技术水平与教练员临场的战术指导思想是比赛中的关键。尽管场上的战况瞬息万变,但总体原则是不变的,选手在比赛中须灵活应变,不能死套公式。总体来说,用两句话可以概括战术法则:以不变应多变,以多变战不变。
  乍一听,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但变化多端是散打运动的特点,惟有变化才能打乱对方的阵脚,惟有变化才会取胜,这是比赛的规律。
  散打比赛时,按双方的实力对比,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一方较弱,一方较强。
  2.双方水平不相—亡下。
  3.一方身高比另一方高。
  4.一方体重比另一方重。
  双方战术原则无非是扬长避短,利用对方的空当,抓住对方的弱点去实施攻击。
  
  当对方的体重明显大于我方时,应该利用快速的步法,引诱对方攻击,借以消耗其体力。我方要以移动为主,变化快,佯攻和假动作多一些,同时躲闪速度要快,避免遭到对方的攻击。体重较重的选手往往移动较慢,体力消耗较快,攻击速度较慢,所以要主动诱使其消耗体力,并结合灵活多变的步法与攻击动作,不断干扰对方的体力恢复。在对方感到体力不支时,再进行猛烈攻击,往往得以奏效。
  一般来讲,身高与灵活性成反比,即身高越高,其灵活性越差,但攻击范围较大,进攻距离较长。
  如果对方的身高比我方高,首先要想方设法贴近对方,使其鞭长莫及,然后近身施以摔法。比赛中,矮个选手对付高个选手一般有两种方法:要么近身使摔;要么远离对方,避开对方的攻击范围,与其周旋。
  当我方的技术水平、身体状态及体力消耗程度等名方面优于对方时,首先要摆正心态,谨慎小心,切勿麻痹大意。要稳中求胜,不能小看对手,直至裁判宣布成绩为止。
  当我方明显处于劣势时,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存体力,伺机寻找对方的空当及薄弱部位。要知道,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整场比赛的失利。
  散打比赛时,双方的水平不相上下的情况是最为常见的。因为在每个级别中,选手体重不会相差太多。下面谈谈双方实力均等时的战术应用。
  同一级别的比赛中,首先比的是体力与胆量。前两个回合中,如果给对方一个下马威,重击对方,起到震慑的作用,那么在比赛后半程就容易控制对方。需格外注意的是,必须保留一定体力,以备后用。
  防守时,应尽量占据擂台的中间地带,尽量不要靠近擂台围绳。同样,进攻时要尽量把对方逼向边绳,让共走投无路。因为围绳处不易躲闪和防守,动作难以施展,有经验的选手往往在退至围绳附近时马上离开。
  尽量少用高腿法,可多使用摔法。前两局如果难以控制对方的进攻,就应多防守,保持体力,用于最后一局的较量。
  不要无谓地攻击对方的非要害部位,比如肩、手臂、大腿等,否则不但伤及不了对方,反而会暴露出自己的空当,使对方有机可乘。
  场上的局势如何,旁边的教练会十分清楚。在休息时,运动员要从教练的口中了解该怎样去打。进攻与防守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进攻不成,就应立刻转为防守;一旦防守时发现空当,就应马上实施进攻,这一点是教练员无法提醒的,只有靠选手自己去摸索和积累经验。
  最后,任何战术都必须在良好的体力支配下才得以使用,否则将无计可施。所以散打运动员要格外重视体能训练,以应付变化莫测的赛场情况。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张涵)3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6(2018)》(简称《法治蓝皮书》)与《四川法治蓝皮书》发布暨2018年中
旧时有不少武者到关外谋生,将武术也传到了关外,亦有关外人进关学艺,艺成归来后授徒传艺,关外武风由此渐盛。关外武术风格古朴,技法独特。在奉天(现沈阳),有一支秘传的形意拳,为张定一和辛健侯两位先生所传。张、辛两位拳师于民国初年拜一代形意大师尚云祥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术二十余载,艺成后回到奉天开门授徒,从此奉天形意拳界皆以辛健侯为首,而张定一则以摔跤、太极拳扬名。辛健侯先生在1931年东北三省擂台赛上
5月20日,由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教育科技司和中央民族大学三方共建的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成立暨首届中国兴边富民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