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多年前,我们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在一家磁带店里看到一张专辑,封面是黑白照片,照片中人英俊逼人,穿着白色背心,歌手的名字叫陈百强。那时候,内陆地区并不流行听粤语歌,我们对他非常陌生,但那张照片却像是有魔力,吸引着我们去了解他。
而这一下,却像是掉进了一个以蓝色、紫色、白色为主调的世界里。
他生于1958年9月7日。父亲是“钟表业老行尊,是个富翁”(林燕妮语)。 他很得父亲欢心,但整个童年,他“是和母亲另外在别处居住”,是所谓的“裙脚仔”,由母亲带大。他的性格也与别的孩子不同,沉静伶俐,喜欢整洁,对人彬彬有礼,但又保持距离。在D·H·劳伦斯那些描绘母子、父子关系的小说里,有许多他的同类。他的兴趣和智力分配也和劳伦斯描写的那些聪颖孤独的儿子一样不够均衡,学画、学舞、学电子琴都非常顺利,惟独没兴趣念书:“一看见课本就头疼。”人们形容少年时期的挣扎迷乱,常用“惨绿”一词,陈百强的少年时期却更接近蓝色,绿有狰狞之感,蓝色却更多是忧郁与沉静,朦胧与暧昧。
1977年,陈百强用一首《The Rocky Road》(《崎岖之路》)参加“无线”举办的流行歌曲创作邀请赛,成为季军。第二年,他在学了几个月风琴之后,穿了一身白衣参加“香港山叶电子琴比赛”,得到冠军,同年签约“无线”。此后一年,他的音乐事业并没太多进展,就在计划重新返校读书的时候,经纪人谭国基相中了他,他加入EMI唱片,谭国基集中旗下创作力量,帮他推出专辑《First Love》。其中由陈百强自己作曲的《眼泪为你流》,成为大热金曲,入选第二届“十大中文金曲”。
他的紫色时期就此开始——他最喜欢紫色。1980年,《不再流泪》专辑后,他转投华纳。《几分钟的约会》《有了你》《突破精选》《偏偏喜欢你》等专辑相继问世。他早期的名曲,例如《念亲恩》《今宵多珍重》《偏偏喜欢你》,就在这些专辑中闪烁。10年时间,他推出二十多张专辑及精选,许多作品是由他自己创作的。
站在今日今时回头看,他的作品特质就格外鲜明。他的歌,是香港流行音乐还没成为流水线上的罐装产品时,一种相对清新质朴的歌谣,尽管他认为自己有百变的素质,曾经尝试过更激烈的表达和更前卫的方式,但最适合他的,显然还是那些舒缓别致、情味悠长的歌。这种音乐,和他的个人形象高度契合,他的歌他的人,都和他喜欢的紫色一样,温和而矜贵,含蓄而深长,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他被比喻作“紫水晶”。
1992年5月18日,他突然在家中晕倒,从此陷入昏迷,整整一年多,整个华人社会都在讨论他的病情。1993年10月25日,在被白色环绕了一年之后,他在玛丽医院去世。
但他又似乎无处不在。他和华人的音乐记忆拴在一起,直到现在,每天都有电台放他的歌;他也和80年代的风华拴在一起,谈到80年代,无论如何绕不过他;他也成为一种人生感喟的代名词,《金鸡》里回首平生时的万千感慨,要用《一生何求》来配合;他也代表一种理想的男性形象,短发、牛仔裤、白衬衣、蓝毛衣、深灰色大衣,端正、简单、醇和、质朴。这个形象,在20年前永远定格,从此再无更改。他永远35岁,永远那么年轻,永远将自己的形貌定格在蓝天碧海间,定格在留着短发、穿着白衬衣的那个形象上。
“香港从前有过一位很贵气的王子,他的名字叫陈百强,多可惜。”
在一篇写陈慧琳的文章末尾,倪震这样淡淡地提了一笔。
而这一下,却像是掉进了一个以蓝色、紫色、白色为主调的世界里。
他生于1958年9月7日。父亲是“钟表业老行尊,是个富翁”(林燕妮语)。 他很得父亲欢心,但整个童年,他“是和母亲另外在别处居住”,是所谓的“裙脚仔”,由母亲带大。他的性格也与别的孩子不同,沉静伶俐,喜欢整洁,对人彬彬有礼,但又保持距离。在D·H·劳伦斯那些描绘母子、父子关系的小说里,有许多他的同类。他的兴趣和智力分配也和劳伦斯描写的那些聪颖孤独的儿子一样不够均衡,学画、学舞、学电子琴都非常顺利,惟独没兴趣念书:“一看见课本就头疼。”人们形容少年时期的挣扎迷乱,常用“惨绿”一词,陈百强的少年时期却更接近蓝色,绿有狰狞之感,蓝色却更多是忧郁与沉静,朦胧与暧昧。
1977年,陈百强用一首《The Rocky Road》(《崎岖之路》)参加“无线”举办的流行歌曲创作邀请赛,成为季军。第二年,他在学了几个月风琴之后,穿了一身白衣参加“香港山叶电子琴比赛”,得到冠军,同年签约“无线”。此后一年,他的音乐事业并没太多进展,就在计划重新返校读书的时候,经纪人谭国基相中了他,他加入EMI唱片,谭国基集中旗下创作力量,帮他推出专辑《First Love》。其中由陈百强自己作曲的《眼泪为你流》,成为大热金曲,入选第二届“十大中文金曲”。
他的紫色时期就此开始——他最喜欢紫色。1980年,《不再流泪》专辑后,他转投华纳。《几分钟的约会》《有了你》《突破精选》《偏偏喜欢你》等专辑相继问世。他早期的名曲,例如《念亲恩》《今宵多珍重》《偏偏喜欢你》,就在这些专辑中闪烁。10年时间,他推出二十多张专辑及精选,许多作品是由他自己创作的。
站在今日今时回头看,他的作品特质就格外鲜明。他的歌,是香港流行音乐还没成为流水线上的罐装产品时,一种相对清新质朴的歌谣,尽管他认为自己有百变的素质,曾经尝试过更激烈的表达和更前卫的方式,但最适合他的,显然还是那些舒缓别致、情味悠长的歌。这种音乐,和他的个人形象高度契合,他的歌他的人,都和他喜欢的紫色一样,温和而矜贵,含蓄而深长,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他被比喻作“紫水晶”。
1992年5月18日,他突然在家中晕倒,从此陷入昏迷,整整一年多,整个华人社会都在讨论他的病情。1993年10月25日,在被白色环绕了一年之后,他在玛丽医院去世。
但他又似乎无处不在。他和华人的音乐记忆拴在一起,直到现在,每天都有电台放他的歌;他也和80年代的风华拴在一起,谈到80年代,无论如何绕不过他;他也成为一种人生感喟的代名词,《金鸡》里回首平生时的万千感慨,要用《一生何求》来配合;他也代表一种理想的男性形象,短发、牛仔裤、白衬衣、蓝毛衣、深灰色大衣,端正、简单、醇和、质朴。这个形象,在20年前永远定格,从此再无更改。他永远35岁,永远那么年轻,永远将自己的形貌定格在蓝天碧海间,定格在留着短发、穿着白衬衣的那个形象上。
“香港从前有过一位很贵气的王子,他的名字叫陈百强,多可惜。”
在一篇写陈慧琳的文章末尾,倪震这样淡淡地提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