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舍说:“一个作家,虽不必是一部百科全书,但必须知识丰富。天下几乎没有和作家不相干的事情。”
有人说,我不是作家,学习太多的知识会影响特长的发展。
这两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题目解析
本作文题有两则材料,分别谈及“博”与“专”的重要性,学生需要从“百科全书”“知识丰富”以及“特长”等关键词中提炼出作文的核心话题。从立意上讲,学生可以为“博学”立论,也可以为“专精”张本,还可以论“博”与“专”的辩证关系。
学生首先要从材料中准确提炼出话题,把握写作方向。诸如以“学习与实践”“知识的力量”“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技巧”“作家的修养”为话题的作文,偏执于材料的一隅,对“博与专”这一对主要矛盾视而不见,都是一叶障目,只抓住了材料的局部信息,没有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同时,还应该注意立论务必要鲜明。如果时而谈博的重要性,时而又谈专的不可或缺,时而又转回来谈博,通篇没有详略,没有重点,不能集中笔墨,就会给人观点混乱、不知所云之感。
另外,由于“博与专”话题本身比较宽泛,所以从选材来说,学生结合某个领域发表看法,比较容易驾驭,文章也会比较充实,比如作家成长的博与专、教育取向的博与专等。当然,学生也可以从话题本身入手,结合论据加以阐释。
学生如果能结合当前的社会问题展开论述,会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如有的学生谈及当前高等教育过于重视专精,忽略了广博,而中学教育科目太多,不重视特长;有的学生援引儒家“君子不器”的传统观念,反思当下人才观过于工具化的问题。这些可谓立意高远,颇有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本作文题简洁明快,考查学生基本的立论、使用论据以及初阶论证能力。话题实在而切近现实,具有广阔的探讨空间,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展示才华。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1.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运用示例
知识广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便会有一种厚重感。法国的雨果是一位大文豪;理论上,他既不是一位建筑学家,也不是一位史学家。然而,他却把自己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对建筑中的精华的厚爱,以及对建筑被某些历史事件毁灭的沉痛之情,全都在一本《巴黎圣母院》中表达无遗了。在作品中,他对各种建筑,如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都有所反映。他还指出,司法宮是法兰西最早的王宫,堪称卢浮宫长兄。这样恢宏的建造却毁于一场故意点起的大火!他不无沉痛地分析说,若不是“拉瓦伊阿克刺杀亨利四世”,司法宫的档案室里就不会存着这起事件的档案,拉瓦伊阿克的同党也就不会处心积虑地想毁掉这些档案,以至于不顾一切地纵了火。而写这本书的人,也就不必向人赘述司法宫这些恢宏华丽的细节,读者尽管自己去看就好了。雨果对每一种建筑的灵魂的深谙、对司法宫的了解、对历史精准严密的层层剖析,让读者叹为观止;读到文末,一栋伟大的建筑被毁灭的理由竟可以如此荒诞,也不免让任何有情怀的读者都扼腕叹息。可是,几个世纪以前的司法宫的原貌,不可能为雨果眼见,大火的前后经过,雨果也不可能亲历。这样经久不衰的伟大作品的诞生,与雨果的学识广博怎能没有关系呢?
(人大附中高二姜雨欣)
2.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博学人生
运用示例
博学可以使我们拥有一颗理智而清醒的头脑,可以使我们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找准自己心灵的方向。陈寅恪,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博学的人”,自幼饱读诗书,后远赴重洋,游学二十三年,却视那一纸文凭如粪土。面对别人的质疑,他却总是微微一笑,不予回应,只因他心中一直有着对国学的热爱和追求。
博学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从不同的方面来挖掘生活的意义所在。作为“鸿儒通才”,陈寅恪先生在历史、古典文学和语言方面都颇有研究。他将这些研究知识的工具彼此相融汇,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国学研究体系,这在中国学术史上空前绝后。
博学也可以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价值,从而明哲,从而感悟,从而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最大化地发展自我。陈寅恪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自由,从未写过谄媚文章,从未无感而发“遵命”写作。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作为一名中国学者最宝贵的品质。
(人大附中高二刘芷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舍说:“一个作家,虽不必是一部百科全书,但必须知识丰富。天下几乎没有和作家不相干的事情。”
有人说,我不是作家,学习太多的知识会影响特长的发展。
这两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题目解析
本作文题有两则材料,分别谈及“博”与“专”的重要性,学生需要从“百科全书”“知识丰富”以及“特长”等关键词中提炼出作文的核心话题。从立意上讲,学生可以为“博学”立论,也可以为“专精”张本,还可以论“博”与“专”的辩证关系。
学生首先要从材料中准确提炼出话题,把握写作方向。诸如以“学习与实践”“知识的力量”“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技巧”“作家的修养”为话题的作文,偏执于材料的一隅,对“博与专”这一对主要矛盾视而不见,都是一叶障目,只抓住了材料的局部信息,没有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同时,还应该注意立论务必要鲜明。如果时而谈博的重要性,时而又谈专的不可或缺,时而又转回来谈博,通篇没有详略,没有重点,不能集中笔墨,就会给人观点混乱、不知所云之感。
另外,由于“博与专”话题本身比较宽泛,所以从选材来说,学生结合某个领域发表看法,比较容易驾驭,文章也会比较充实,比如作家成长的博与专、教育取向的博与专等。当然,学生也可以从话题本身入手,结合论据加以阐释。
学生如果能结合当前的社会问题展开论述,会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如有的学生谈及当前高等教育过于重视专精,忽略了广博,而中学教育科目太多,不重视特长;有的学生援引儒家“君子不器”的传统观念,反思当下人才观过于工具化的问题。这些可谓立意高远,颇有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本作文题简洁明快,考查学生基本的立论、使用论据以及初阶论证能力。话题实在而切近现实,具有广阔的探讨空间,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展示才华。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1.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运用示例
知识广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便会有一种厚重感。法国的雨果是一位大文豪;理论上,他既不是一位建筑学家,也不是一位史学家。然而,他却把自己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对建筑中的精华的厚爱,以及对建筑被某些历史事件毁灭的沉痛之情,全都在一本《巴黎圣母院》中表达无遗了。在作品中,他对各种建筑,如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都有所反映。他还指出,司法宮是法兰西最早的王宫,堪称卢浮宫长兄。这样恢宏的建造却毁于一场故意点起的大火!他不无沉痛地分析说,若不是“拉瓦伊阿克刺杀亨利四世”,司法宫的档案室里就不会存着这起事件的档案,拉瓦伊阿克的同党也就不会处心积虑地想毁掉这些档案,以至于不顾一切地纵了火。而写这本书的人,也就不必向人赘述司法宫这些恢宏华丽的细节,读者尽管自己去看就好了。雨果对每一种建筑的灵魂的深谙、对司法宫的了解、对历史精准严密的层层剖析,让读者叹为观止;读到文末,一栋伟大的建筑被毁灭的理由竟可以如此荒诞,也不免让任何有情怀的读者都扼腕叹息。可是,几个世纪以前的司法宫的原貌,不可能为雨果眼见,大火的前后经过,雨果也不可能亲历。这样经久不衰的伟大作品的诞生,与雨果的学识广博怎能没有关系呢?
(人大附中高二姜雨欣)
2.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博学人生
运用示例
博学可以使我们拥有一颗理智而清醒的头脑,可以使我们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找准自己心灵的方向。陈寅恪,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博学的人”,自幼饱读诗书,后远赴重洋,游学二十三年,却视那一纸文凭如粪土。面对别人的质疑,他却总是微微一笑,不予回应,只因他心中一直有着对国学的热爱和追求。
博学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从不同的方面来挖掘生活的意义所在。作为“鸿儒通才”,陈寅恪先生在历史、古典文学和语言方面都颇有研究。他将这些研究知识的工具彼此相融汇,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国学研究体系,这在中国学术史上空前绝后。
博学也可以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价值,从而明哲,从而感悟,从而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最大化地发展自我。陈寅恪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自由,从未写过谄媚文章,从未无感而发“遵命”写作。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作为一名中国学者最宝贵的品质。
(人大附中高二刘芷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