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意识培养促英语学习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ai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背后必定隐藏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固有的文化底蕴。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也必然会与民族文化相联系。各种文化的差异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语言上。由于当今时代处在一个多元化时期,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也频频发生,地球村的形成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也必然会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如何通过正确、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理解并包容文化差异,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势必会成为今后英语教学中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英语课堂 文化意识 渗透 培养
  初中英语关于英语教学的任务有这样的论述:英语教学要重视语言的人文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让学生逐渐具备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然而,在现实的英语课堂上,有一部分英语老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为教学目标,注重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的讲解和操练,而忽略了对于文化的渗透,使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就是考试的工具,忽略了真实交际环境中语言的综合运用,从而创造出大量的中国式英语学习者。本文以北师大版英语九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Languages》为例,重点谈了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将文化意识渗透穿插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逐步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一、以宽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语言的背后必然会有文化的渗透,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的文化背景渗透在很大程度影响语言的应用。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去激发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听说或者阅读时,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单词,也会出现“表错意”的现象。
  在英语课前,我都会为学生介绍一个有国外的习语。我在讲述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Languages》的时候,为了尽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来猜猜“a lucky dog”的意思。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蔑视狗,狗被用来表达贬义的意思。而在西方国家,狗被用来表达褒义的意思。当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张口就说“一条幸运的狗”。我微微一笑,告诉学生如果在中國你这样说别人,其实就是在谩骂别人。而在英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幸运儿”。“狗”在这里的意思表达一种亲昵的关系,它的意思是被人们拟人化的,表达了友好和善意。这时候学生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不同国家中的语言的差异性,同时又懂得了当有外国朋友这样说你的时候,应该回应“Thank you”,而不是变得“angry”(生气)。这个问题的提出,既为学生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也为之后的讲解做了铺垫。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我的讲解又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语言表达的不同意义。因此,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语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重视文化背景的介绍。
  二、以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在《语言论》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教学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文化背景,而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能够帮助学习者在交流的氛围中了解文化。
  在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Languages》的导入环节后,趁着学生兴致勃勃的劲头,我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任务设定,我再次提问“What can you use the languages to do?”当有学生回答到“We can use languages to greet.”我接着提问“How do you greet in China?”学生回答了见面握手,微笑,点头。接着,我预设了一个情境,假如你在英国参加一个培训活动,“How about in the UK(英国)?”(英国人见面怎么打招呼?)“If you go to the UK,how do you start the conversation?”(如果你去英国,你怎么和陌生人开始谈话?)If you go to the home of English,what should you do you in polite way?”(如果你去英国的家里,以礼貌的方式,你该怎么做?)。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人如何做的同时,对比了国外的方式方法。随着情境的不断深入,问题的答案陆续揭晓。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英国人与陌生人的问候方式,以及与亲密朋友的问候方式。握手礼是中国与英国通用的礼仪,而在英语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通常会有鞠躬礼。而在中国鞠躬礼通常不用于陌生人之间的问候。对于亲密朋友,在英国会有手吻礼、亲吻礼。“亲吻”这两个字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是比较敏感的,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孩子们懂得了“亲吻”在国外可以用于社交场合,是友好意思的象征。当时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当中,我也感觉到了他们的恍然大悟。对于第二个问题,我通过让学生进行笑脸和哭脸的判断使他们明白在英语交流中我们应当尽量回避的话题。在中国,通常人们都会问“吃了吗?”“您去哪儿了?”中国人喜欢以对方的家庭、年龄、工作等问题作为聊天的内容。而英国人把这些内容作为隐私,通常会问“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以服装、球赛、电影等话题为聊天的内容。所以,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懂得涉及个人隐私的此类话题应列为禁忌性话题,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英国人交谈的原则。
  三、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巩固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作,其最终还要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说语言、用语言。
  在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 Languages》的导入环节和讲述环节后,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我再次设计了一个语言交流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记者采访,采访的主题就是中国人的礼仪,进而让学生对比中西方常见的社交礼仪的不同,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让活动顺畅,我给出了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比如:
  How do Chinese greet each other in the first time?(中国人第一次见面怎么样进行打招呼?)
  What topic can we talk about to start a conversation?(我们中国人如何开始和别人的谈话?)
  Is it polite to shout or laugh loudly in public?(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或者大笑是否礼貌?)
  Is it necessary to improve our manners?(我们有必要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吗?)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对比两国在礼仪方面的差异,从而强化文化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到达了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目的。
  四、总结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学生们在学习语言时,非常有必要去了解这个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句简单的询问“What is your job”在中国人看来是聊天的内容之一,可是放到英国这样的国家,就是一种对别人不尊重的态度。作为语言类教师,其实我们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所学的外语,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霸王别姬》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特别是人物形象的创作依然具有引领作用。在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经历了主体“阉割”、寻回、抗争等过程,在身份、性别、扮演、误认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主体特征。通过从主体理论角度出发,对程蝶衣人物形象的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霸王别姬》程蝶衣主体身份认同  电影《霸王别姬》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当下中国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国家示范校建设单位,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出“校企三动,阶段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校企三动阶段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
【摘要】“青蓝工程”,取《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意。目的在于“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青蓝工程”是学校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营造学习型学校的一项长期而深远的举措。学校组织师徒结对,表明了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殷切期望,同时也促进了老教师进一步发展。正是这样的薪火相传、厚积薄发,才使得学校与时俱进,蒸蒸日上。  【关键词】统一 以身示范 “三精”
摘要: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学习氛围、校风校貌和学校的文化底蕴。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又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还能塑造出一个学校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校园文化 班班通 学校形象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组成部分之一。现代教育信息化又推动了现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从建校
摘要:2013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要批示: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办好。怎样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也是实现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径。许多高校纷纷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道路,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其中实践教学是其探索的主要方面。但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摘要】在教学中要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作为学生了解与学习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通过有激发性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多方面探求各种知识的新意义,分析探索知识的功能,去发现新知识和新事物。  【关键词】生活情景实践活动数学游戏  一、从生活中来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测试命题的方向也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分析问题的能力、眼界、知识面等内容。基于此,从基础题、阅读题、习作题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测试命题的几点思考,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测试 命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让一张试卷反映出教学内容、教学方向等,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目前小学语文测试题目来看,多数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
【摘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开始让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形成文化心理与身份认同,建设文化强国是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以历史厚重感和神秘感为基础,增强认同感,建立规范管理体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宣传传播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以主流文化为导向,开展形式新颖、内容多变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熏陶氛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土壤和滋
【摘要】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有关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研究逐渐增多。法律信仰作为全民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够指引公民从内心感知法律、敬重法律。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主力军,更应该首先做到信仰法律。目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形成状况相差较大,虽然国内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日渐重视,但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研究基本没有。对此,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为例,阐述独立学院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
【摘要】如何在生涯规划教学中将学科优势转变为人生的职业选择,还需要教师进行钻研与尝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依据自己本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与职业。与此同时,各科老师也要在本学科课堂上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融入生涯规划教育,以“设计旅游活动为例”进行阐释。  【关键词】职业生涯地理教學渗透  基于很多大学生读大学时才知道自己选错了专业,基于新高考模式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