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与《悲怆》(一)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女演员索菲·玛索重新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真实可信的著名文学形象。而对比影片的音乐,这个新版本当之无愧成为托氏这一名著众多电影改编版中的佼佼者。
  
  


  前苏联著名演员塔吉亚娜·萨莫伊洛娃1967年领衔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似乎成为了这部俄国名著的一“经典演绎”。1997年,美俄合拍、英国青年导演伯纳德·罗斯执导的新版《安娜》再次登上世界影坛。法国女演员索菲·玛索重新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真实可信的著名文学形象。而对比影片的音乐,这个新版本当之无愧成为托翁这一名著众多电影改编版中的佼佼者。
  该片第一个镜头,在粗犷而又古老的歌声中,冰雪覆盖的茫茫原野上一个孤独的人在拼命奔跑。他身后不远处,狼群正在追赶。突然,他失足掉入一个洞穴。幸亏抓住洞壁上的树根,他才没直落洞底。此时,身下又传来了熊的吼叫……“在梦里,我总是抓住树枝,但我深知最终难逃一死。尚未去爱就先死掉,这比死亡本身更可怕。不止是我一个人惧怕这种黑暗,安娜·卡列尼娜也一样”。
  伯纳德·罗斯1960年出生于英国。他的这部重拍片,从原著中相当于作者代言人的重要角色列文那充满寓意的噩梦开始。随着隐喻女主人公未来命运的车轮声和笔尖划在纸上的书写声的交叠,银幕上安娜若隐若现的娇好面庞上出现片名《Anna Karenina》。
  沃沦斯基伯爵去圣彼得堡车站接母亲,在车厢门口邂逅同车归来的安娜。原著有这样一段精彩描述:“……当他转身一瞥时,她也转过了头,那双灰色的眼睛闪亮着,因睫毛浓密而显得暗淡,友好而殷切地在他脸上停了停,仿佛她认识他似的……。在这短短的一瞥中,沃沦斯基及时地察觉到一种谨慎克制的盎然生气,……仿佛有一种什么从她身上满溢出来的东西正不由自主时而在那目光的闪耀中,时而在那微微一笑中显现。她有意想把她眼睛里的光芒熄灭掉,然而事与愿违,那光芒却又在她隐隐的笑容中闪露了出来。”当人们离开车站时,一个铁道员不慎被启动的列车轧死。安娜把这看成了不祥之兆。影片开头列文噩梦中的那段阴郁、压抑的旋律再次回响在观众耳畔。这是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一乐章的序奏。最初是低音提琴奏出的半音下行,巴松在暗淡的背景上吹奏出沉思和叹息般的忧郁曲调,它预示了第一乐章主部的主题。音乐开始时调性的不确定,使序奏本身的戏剧性得到增强。乐句反复时,b小调确立以后,在中提琴奏出的下行旋律和大管的叹息之间形成了对比。在短短的18小节里,集中概括了整个第一乐章的基本乐思。这一序奏被看作柴科夫斯基惊人才思的范例。我们发现,这部影片的音乐总监、指挥大师索尔蒂以此作为对安娜未来命运的预言与概括,再恰当不过了。
  罗斯此前的代表作是1994年的《不朽的情侣》(Immortal Beloved)。这是关于贝多芬爱情传说的一部传记体影片。而在《安娜·卡列尼娜》当中,他表现出在驾驭大场面时的身手不凡。舞会场景是影片的一个重要段落,正是在这儿,安娜和沃沦斯基伯爵第一次相拥共舞,安娜虽外表冷漠、克制,但心中爱火已开始燃烧;也正是在这里,一直受到沃沦斯基英俊倜傥的外貌吸引而拒绝了列文求婚的吉蒂,因受到伯爵的冷遇陷入了巨大的失落,从而为她日后重新认识列文并与之结合埋下伏笔。安娜感觉到舞会上气氛突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谢绝了主人的热情挽留匆匆离去。
  深夜,开往圣彼得堡的列车上,安娜坐在包厢角落里,情不自禁地回味着刚刚逝去的诱人时光。列车在途中一个小站停车,安娜走到月台上去呼吸新鲜空气,发现沃沦斯基伯爵就站在冰天雪地中不远的地方,正一往情深地凝视她。情绪受到震动的安娜只能对伯爵的行为发出斥责,悄然响起的音乐却在揭示沃沦斯基对心上人渴望的同时,也揭示了安娜对美好、纯真爱情的期盼。影片原声CD第三首曲目标题意为“追随安娜回彼得堡”,实际上,这正是“柴六”第一乐章呈示部最著名的副部主题。三段体的A段具有迷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是柴科夫斯基笔下最富于灵感、最简单质朴同时又最真挚感人的主题之一,显示出柴氏后期作品所特有的旋律因素:温柔的下行音程和下行音阶,叹息般的二度和模进中的情绪累积。加弱音器的小提琴与中提琴旋律线,仿佛同圆号与木管的和声“粘”在了一起。我国最受尊崇的音乐学者钱仁康先生曾这样形容这一主题:它不是热情的迸发而是迷惘的温柔,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幻想,又像是藏在心底的甜蜜回忆……。■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某刻起,即兴创作似乎从古典音乐的演奏中消失了。不少接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音乐家,并不见得都知道如何进行即兴演奏。然而,纽约市区举行的翠贝卡新音乐节(Tribeca New Music Festival)却将这种古老的形式焕发了青春。新一代的作曲家和演奏者,重新把它作为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为古典音乐的形式,注入了即兴创作的生机。  本次音乐节的一个精彩部分是弦乐四重奏的乐队成员,他们既可
期刊
论文呈现    理论研究水平见长  本次会议共征集论文45篇,在数量上较上一届有所减少,但质量有所提高。大体上归为两类:即作曲综合课程和理论研究、作品与技法研究。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关于作曲理论课程改革方案对原有的教学思路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专家提出自己的应对措施。陈旭在《论传统作曲理论学科的重构-普通高等学校作曲理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中强调,以最为简捷有效的途径学习掌握作曲理论基本技能是高校作曲
期刊
创作杂谈  借鉴前人经验、融入个人感悟、归纳心得见解、独辟理论蹊径、授人赏乐新法,实为本书一大亮点。    《人生必修——赏音析乐方法论》(人民出版社出版),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刘丽英教授的新著,笔者以为有三新。  首先,欣赏音乐是需要方法,但运用何法,却能显出鉴赏者或著书者的高下。而《赏音析乐方法论》这一能勾起人的好奇心的书名本身就有别于笔者案头琳琅满目的诸多音乐欣赏类读物。而该书目录“析乐篇”
期刊
音教关注    10月13日至16日,“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暨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第八次年会”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旨在交流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高校理论作曲课的改革与发展。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高师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组织,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来自全国60余所高等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的专家、研究生150余人与会。该研讨会两年一届,下一届将于2010年在安徽师
期刊
现场播报    国家大剧院秋季音乐会中,有两个来自欧洲的交响乐团亮相,一个是已有63年建团史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一个是仅有6年建团史的罗马交响乐团。新老乐团相隔数日出现在同一舞台上,其中的差别显而易见,有趣的是,音乐会上所反映出的差别正是两团各自的特点所在,这样的相同相异,给人们带来了思考。  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由老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夫·冯·多纳伊率领,他们在音乐会上演奏了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西
期刊
舞榭戏台    本报讯(记者 张欢)10月至11月,李飚将率领他的打击乐团在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四地巡演。11月29日晚,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作为此次李飚打击乐团巡演的终点站,上演“节奏之歌—李飚打击乐团中国巡演北京音乐会”。  李飚于2005年创建了李飚打击乐团,另5位乐团成员来自智利、德国和丹麦。李飚介绍,本次音乐会近两个小时,演奏曲目涵盖古典、爵士、现代和流行,除了乐队的炫技,还注重与现场观
期刊
院团风景    10月18日,武汉乐团亮相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向北京的观众展现了浓郁的楚韵风情。本场音乐会原属于4月份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交响乐之春”系列之内,但是因为地震影响推迟至今,在等待了几个月后,武汉乐团终于实现了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次亮相。  尽管迟到但演出依然精彩,上半场乐团在刘鹏的指挥下演奏了巴伯的《造谣学校》和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对于巴伯,观众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柔版》,这首优美的小品
期刊
音教专递    本报讯(记者 刁艳)10月4日,国家图书馆音乐厅,首届中国校歌合唱音乐会举行。北京、四川、河北、贵州、山西、内蒙等地的大中小学合唱团精心演绎了自己的校歌,歌声激情昂扬、催人奋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近千名大中小学生参加演出。  这是我国首次全国性的以校歌为主题的专场合唱音乐会,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老教授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承办。活动自5
期刊
10月5日,2008上海音乐学院第五届国际钢琴大师班落下帷幕。6天里,举办了7场大师音乐会,安排了72节大师公开课,86节大师个别课,3场大师专题讲座。有40名学员多次接受了大师们面对面的指导。  参加这一盛事的有西班牙钢琴家吉·冈萨雷斯、现任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院长齐·阿·阿利哈诺夫、加拿大钢琴家安·克迪、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鲍·贝尔曼、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陈宏宽、西班牙钢琴大师马·
期刊
考级信箱    【续上期第十级 第三项 巴洛克一古典风格乐曲(二)】  (三)《降A大调奏鸣曲》(OP.26第四乐章)贝多芬曲2/4拍,快板,回旋曲式。  这是贝多芬富于流动性而又充满年轻气息绮想的乐章。全曲充满青春躁动与不安。旋律线条隐秘地从一个声部转移到另一个声部。连绵不断的16分音符快速进行,似“无穷动”。  一、呈示部[1一48](1一7)主题,右手弱起,温柔流畅。在连续跑动的16分音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