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松龄的“五要”读书法,是从时、书、法三方面保证读书顺利进行的读书法。其主要内容为:一要天天读,二要夜夜读,三要老年读,四要抄书读,五要分类读。
一、从“恒”字入手,找准定位点
精挑细选,善导而航。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蛙》,不少同学看过这部作品,大家对主人公乡村医生“姑姑”的人物性格作了热烈的讨论,我及时作出引导与点评,效果十分好。
以鲜为恒,形式常新。有了阅读的志,就要有阅读的恒。学生若在阅读中趣从中来,只需引导其书目即可。然而,若为一时之兴,或如野鹜般人云亦云就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后点燃学生另一个兴奋点。譬如,笔者每两周上一堂讨论与辩论相结合的阅读鉴赏课。主题可以是教师定,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教师加以筛选。形式可以多样,如组织学生节选优秀作品其中的好文段堂上共赏,或举行一个小型读书会、辩论赛,或变化成高考文本阅读题目或作文题目,等等。
二、从“准”字入手,找好切入点
反复推敲,准确切入。高考文本阅读的题目并不是胡乱而生。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许多时候我们所言及的切入点,主要是通过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所获取而来的,具体表现在以文本内容为切入点,或是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切入点,又或是以作家思想感情为切入点,等等。无论哪种切入,都要我们进行反复的推敲,反复的斟酌,牢牢地把握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这条线,从而对文本进行有效、准确的解读。一篇好文章,从命题角度来说,提的问题可以很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只有一两个。笔者觉得高中语文教学要提倡“理性备考”,应该打破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切中阅读文本的要害。当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语体,根据不同的阅读层次要求,不断努力寻找适合高中学生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切入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攻破阅读难关。
平等阅读,体验情感。鉴赏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学习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我们可以从文篇的第三自然段切入,分析作者在月下的内心独白,解读作者月夜漫步荷塘的心态。这一段文字表面上看似自相矛盾,事实上恰恰正是作者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映照,把握了这一点,就可以理清全文的感情变化线索;也可以从赏析文章优美语言切入,以“作者如何描写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的呢?”为切入点,重点鉴赏文章的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体会文辞的优美,从形态美、动态美和静态美等角度,获取一种朦胧雅致的艺术感受。
三、从“趣”字入手,找出好方法
趣由心生,循序渐进。教师可以经常从名人名句中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著名学者及身边的成才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介绍90后涌现出来的新生势力,拉近榜样与学生的距离,予以学生更多的正能量。学生被吸引了,有兴趣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去阅读,去了解。但是,教师一定要依循阅读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财富。
掌握方法,紧跟高考。十年高考,散文阅读多出自中国当代散文。所选散文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有明确要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教师需依据而教,依法而行,给学生点明方向,让学生有路可走。2012年广东卷中,韩开春的《荷叶》就直接考查到学生的鉴赏和辨析能力。如果平常多从阅读方法着手,而非单从应试手法入手,那就会事半功倍。教师作为一个点拨手,要通过让学生自我发现、分组讨论、交换批改等形式,充分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求学,学会从语言、结构和表达技巧等把握文篇主旨和作者观点的技巧,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深入领悟文本深意,在高考中夺取高分。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从“恒”字入手,找准定位点
精挑细选,善导而航。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蛙》,不少同学看过这部作品,大家对主人公乡村医生“姑姑”的人物性格作了热烈的讨论,我及时作出引导与点评,效果十分好。
以鲜为恒,形式常新。有了阅读的志,就要有阅读的恒。学生若在阅读中趣从中来,只需引导其书目即可。然而,若为一时之兴,或如野鹜般人云亦云就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后点燃学生另一个兴奋点。譬如,笔者每两周上一堂讨论与辩论相结合的阅读鉴赏课。主题可以是教师定,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教师加以筛选。形式可以多样,如组织学生节选优秀作品其中的好文段堂上共赏,或举行一个小型读书会、辩论赛,或变化成高考文本阅读题目或作文题目,等等。
二、从“准”字入手,找好切入点
反复推敲,准确切入。高考文本阅读的题目并不是胡乱而生。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许多时候我们所言及的切入点,主要是通过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所获取而来的,具体表现在以文本内容为切入点,或是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切入点,又或是以作家思想感情为切入点,等等。无论哪种切入,都要我们进行反复的推敲,反复的斟酌,牢牢地把握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这条线,从而对文本进行有效、准确的解读。一篇好文章,从命题角度来说,提的问题可以很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只有一两个。笔者觉得高中语文教学要提倡“理性备考”,应该打破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切中阅读文本的要害。当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语体,根据不同的阅读层次要求,不断努力寻找适合高中学生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切入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攻破阅读难关。
平等阅读,体验情感。鉴赏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学习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我们可以从文篇的第三自然段切入,分析作者在月下的内心独白,解读作者月夜漫步荷塘的心态。这一段文字表面上看似自相矛盾,事实上恰恰正是作者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映照,把握了这一点,就可以理清全文的感情变化线索;也可以从赏析文章优美语言切入,以“作者如何描写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的呢?”为切入点,重点鉴赏文章的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体会文辞的优美,从形态美、动态美和静态美等角度,获取一种朦胧雅致的艺术感受。
三、从“趣”字入手,找出好方法
趣由心生,循序渐进。教师可以经常从名人名句中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著名学者及身边的成才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介绍90后涌现出来的新生势力,拉近榜样与学生的距离,予以学生更多的正能量。学生被吸引了,有兴趣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去阅读,去了解。但是,教师一定要依循阅读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财富。
掌握方法,紧跟高考。十年高考,散文阅读多出自中国当代散文。所选散文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有明确要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教师需依据而教,依法而行,给学生点明方向,让学生有路可走。2012年广东卷中,韩开春的《荷叶》就直接考查到学生的鉴赏和辨析能力。如果平常多从阅读方法着手,而非单从应试手法入手,那就会事半功倍。教师作为一个点拨手,要通过让学生自我发现、分组讨论、交换批改等形式,充分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求学,学会从语言、结构和表达技巧等把握文篇主旨和作者观点的技巧,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深入领悟文本深意,在高考中夺取高分。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