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四个自信”要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为支撑。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道德秩序的构建、价值体系的重构。通过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不断增强这种精神力量,来达到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
【关键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42-02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道德秩序的构建、价值体系的重构。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一、价值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流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多元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面对的利益选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基本细胞是家族,个体依附于国家和家族,几乎没有任何独立的职权地位,从而造就了中国民众的“臣民”和“草民”意识,缺乏自主行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当家做主,国家还是依靠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控制与调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没有更多的关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因此个人的自我意识更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个人开始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谋求实现其价值。经济领域这种变化反映到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其结果是主流文化在引导人们思考的同时,人们对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诉求日益高涨,而且呈现出多向化、多维化的发展态势。每个人都越来越有“个性”了,你给予我的,我并不一定要全部接受。
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价值观凸显。经历了封建社会的“焚书坑儒”“盛世兴儒”,今天应是价值的回归。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我们要传承和发展的价值追求。在传统社会,所认同的、所推崇的是爱国、孝道、知行合一、勤学苦读等,而在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受外界影响也促进形成了今日社会的现代价值观,公平与法治,文明与道德,竞争与效率,个性与纯真。既有对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也有对传统价值观的创新发展。追求利益和效益实现其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不择手段或者是通过不正当方式,那就是违背了公平与道德。今天的社会生活与个人交往中,价值观的印记更加凸显。
市場经济发展中价值观的缺失与扭曲。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拜金现象”开始蔓延,“一切向钱看”。 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可以通过金钱来衡量的,追求奢华、档次,以此成为他们炫耀财富的资本,丧失理想信念,心目中的偶像不再是雷锋、张海迪、焦裕禄,而是歌星、影星。追求国外品牌,以此为荣,“炫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淡忘应有的价值追求。
网络信息发展中西方价值观的挑战。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与价值观上的较量。美国用薯片、芯片、影片推行他的饮食、科技和文化。美国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把“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作为“巨大的非军事力量”,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向他国渗透。1988年尼克松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一书指出:“苏美的竞争是军事、经济和制度的竞争,但是对抗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失败。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外交和文化交流都将毫无意义。”[1](P.92)即便是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政府也从未放弃过。
新科技条件下,美国利用其先进发达的网络展开围攻态势。2012年启动“大数据研究发展计划”,全面收集我国信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达成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准确把握。2014年,美国的脸谱公司、谷歌公司先后收购了太阳能人飞行研究企业,意图通过无人飞机携带通讯设备,完全覆盖我国的无线网络。目前,支持互联网最核心的技术根服务器总共13个,9个在美国,中国一个没有。美国cbs.cnn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其他国家总和的十多倍,整个网络的信息量百分之八十是英文,中文还不到百分之十,美国完全占据了信息发布的主导权。所以在今天我们不重视价值观的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国人就会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俘虏。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的指出:“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阐释国际大国、强国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化富于吸引力。国外大多是关于中国地理、旅游、儒家、养生的书籍,而学术方面的很少,大量的文化硬件出口。正如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中国梦的实现,国家的富强其中必然包括文化的影响力。
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方向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爱”,指导着国家、社会、公民的发展、进步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粘合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才能形成合力,奔向共同的发展目标。凝聚着民族的精神记忆,潜移默化地塑造着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稳定器”,通过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整合多元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意识,从而使社会系统正常、有序、高效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护、顺畅,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文化载体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又决定着价值观的取向,脱离本土的价值观必然会把国家引向歧途。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竞争,即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同时也体现在以文化、意识形态“软实力”之间的较量。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正是依靠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总裁曾经在美国《外交季刊》上自信地说:“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应该是美国的;如果世界正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而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打都垮。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依靠我们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靠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而这种文化影响力的核心就是价值观。 解决当前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是不是忽视了精神文明,我们在经济发展速度奔跑的同时是不是应当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社会上食品安全领域事件层出不穷,社会领域道德冷漠、道德无知,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领导干部贪污腐败问题,这些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国梦就难以顺利推进。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上,坚持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有助于增添中国傲立于国际社会的底气,有助于提升共产党人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豪气。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度”,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源动力”,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稳定力”。坚持文化自信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家庭抓起、从社会抓起。一点一滴,从基础做起,如同扣扣子,第一颗纽扣错了,影响就是全局。树良好校风、家风和社会风气。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社会新风尚。
切实融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文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必然要依赖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在制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时要按照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相应的出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同时经济领域、社会治理领域的方方面面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拓宽形式和载体。
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学身边好人的主题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形成日常化与常态化。
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宣传,注重民族化、特色化和大众化。强调传播载体与传播平台作用,把真正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增强我国话语权,善发声,发强声。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上海三联书店, 1989.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关键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42-02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道德秩序的构建、价值体系的重构。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一、价值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流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多元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面对的利益选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基本细胞是家族,个体依附于国家和家族,几乎没有任何独立的职权地位,从而造就了中国民众的“臣民”和“草民”意识,缺乏自主行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当家做主,国家还是依靠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控制与调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没有更多的关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因此个人的自我意识更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个人开始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谋求实现其价值。经济领域这种变化反映到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其结果是主流文化在引导人们思考的同时,人们对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诉求日益高涨,而且呈现出多向化、多维化的发展态势。每个人都越来越有“个性”了,你给予我的,我并不一定要全部接受。
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价值观凸显。经历了封建社会的“焚书坑儒”“盛世兴儒”,今天应是价值的回归。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我们要传承和发展的价值追求。在传统社会,所认同的、所推崇的是爱国、孝道、知行合一、勤学苦读等,而在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受外界影响也促进形成了今日社会的现代价值观,公平与法治,文明与道德,竞争与效率,个性与纯真。既有对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也有对传统价值观的创新发展。追求利益和效益实现其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不择手段或者是通过不正当方式,那就是违背了公平与道德。今天的社会生活与个人交往中,价值观的印记更加凸显。
市場经济发展中价值观的缺失与扭曲。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拜金现象”开始蔓延,“一切向钱看”。 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可以通过金钱来衡量的,追求奢华、档次,以此成为他们炫耀财富的资本,丧失理想信念,心目中的偶像不再是雷锋、张海迪、焦裕禄,而是歌星、影星。追求国外品牌,以此为荣,“炫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淡忘应有的价值追求。
网络信息发展中西方价值观的挑战。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与价值观上的较量。美国用薯片、芯片、影片推行他的饮食、科技和文化。美国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把“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作为“巨大的非军事力量”,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向他国渗透。1988年尼克松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一书指出:“苏美的竞争是军事、经济和制度的竞争,但是对抗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失败。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外交和文化交流都将毫无意义。”[1](P.92)即便是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政府也从未放弃过。
新科技条件下,美国利用其先进发达的网络展开围攻态势。2012年启动“大数据研究发展计划”,全面收集我国信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达成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准确把握。2014年,美国的脸谱公司、谷歌公司先后收购了太阳能人飞行研究企业,意图通过无人飞机携带通讯设备,完全覆盖我国的无线网络。目前,支持互联网最核心的技术根服务器总共13个,9个在美国,中国一个没有。美国cbs.cnn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其他国家总和的十多倍,整个网络的信息量百分之八十是英文,中文还不到百分之十,美国完全占据了信息发布的主导权。所以在今天我们不重视价值观的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国人就会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俘虏。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的指出:“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阐释国际大国、强国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化富于吸引力。国外大多是关于中国地理、旅游、儒家、养生的书籍,而学术方面的很少,大量的文化硬件出口。正如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中国梦的实现,国家的富强其中必然包括文化的影响力。
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方向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爱”,指导着国家、社会、公民的发展、进步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粘合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才能形成合力,奔向共同的发展目标。凝聚着民族的精神记忆,潜移默化地塑造着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稳定器”,通过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整合多元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意识,从而使社会系统正常、有序、高效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护、顺畅,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文化载体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又决定着价值观的取向,脱离本土的价值观必然会把国家引向歧途。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竞争,即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同时也体现在以文化、意识形态“软实力”之间的较量。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正是依靠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总裁曾经在美国《外交季刊》上自信地说:“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应该是美国的;如果世界正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而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打都垮。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依靠我们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靠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而这种文化影响力的核心就是价值观。 解决当前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是不是忽视了精神文明,我们在经济发展速度奔跑的同时是不是应当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社会上食品安全领域事件层出不穷,社会领域道德冷漠、道德无知,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领导干部贪污腐败问题,这些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国梦就难以顺利推进。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上,坚持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有助于增添中国傲立于国际社会的底气,有助于提升共产党人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豪气。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度”,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源动力”,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稳定力”。坚持文化自信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家庭抓起、从社会抓起。一点一滴,从基础做起,如同扣扣子,第一颗纽扣错了,影响就是全局。树良好校风、家风和社会风气。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社会新风尚。
切实融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文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必然要依赖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在制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时要按照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相应的出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同时经济领域、社会治理领域的方方面面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拓宽形式和载体。
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学身边好人的主题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形成日常化与常态化。
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宣传,注重民族化、特色化和大众化。强调传播载体与传播平台作用,把真正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增强我国话语权,善发声,发强声。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上海三联书店, 1989.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