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级教学需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认知能力、认知规律和学习目的,确定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予不同层次的讲解和指导。在教学的测评阶段也要用不同难度的试题,使得各类学生都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比较圆满的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会因为水平和其他同学有巨大的差异而灰心、自暴自弃。
关键词 分级教学 实践 大学英语
1 分级教学的内涵
分级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授课对象在知识基础方面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按照其水平高低的顺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针对知识基础处于不同等级的学生的具体要求,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分级教学需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认知能力、认知规律和学习目的,确定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予不同层次的讲解和指导。在教学的测评阶段,也要用不同难度的试题,使得各类学生都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比较圆满的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会因为水平和其他同学有巨大的差异而灰心、自暴自弃。分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课堂教学符合个体发展的规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为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 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所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是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其中的“i+1”输入性理论为我们的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根据Krashen的理论,人们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够真正的掌握这种语言。“i+1”表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其中,i代表学生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1代表比学生当前语言水平高一个档次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的掌握远远超过了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水平,则可以用“i+2”来表示,如果语言的习得与现有语言知识水平持平或者退后,则可用“i+0”来表示。学生在充分理解输入的语言的同时,获得新的语言知识。而要想使得输入的语言信息得以被理解,则需要语境和语言间信息的帮助。Krashen还认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对外语学习固然重要,学生还需要在情感上吸收已经理解的语言。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学生如果具有明晰的学习动机、强烈的自信心并且没有明显的焦虑感,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语言习得。
3 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在新生入学后不久,就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对新生进行一次英语水平的摸底考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般按照专业和自然班进行教学,而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则应该根据其入学时的摸底考试成绩分班,各班的等级不可分的过于细致,一般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或者分为两个等级。分级教学的班级分配好后,各个层次的班级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设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于初级层次的班级,教学目标可以设定的相对容易一些,使学生在一年半的学习后能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巩固高中所学的语法基础,有一定的听力水平,具备基本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校期间能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者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对于中等层次的班级来说,力求使他们经过学习能够听懂英语日常对话、普及型题材讲座和日常英语授课以及英语国家比较初级的英语节目,能够在课堂上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或对某一问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校期间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高级层次的学习班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比中级水平的学习班级有更高一点的要求,在校期间起码要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英语老师应该根据各班的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对于初级班的学生来说,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单词和语法基础为主,认真讲解各个单词的基本意思、各种变形以及例句,课堂笔记是必需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学生都应该认真记下来,以备在课下进行复习。语法也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并配以习题,让学生多多的练习。对于中等层次班级的学生,教学重点应该侧重于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方面,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基础。对于高等层次班级的学生,一方面要重视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适当讲解一些英美文化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后,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较低层次班级的学生如果进步比较大,则在下一学期可以调到高层次班级;反之,在较高层次班级的学生如果进步不大,甚至英语水平出现了倒退,则相应的应该调到低层次班级,这样就能够形成动态的学习、测评和修正体系。
4 结论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学都采用了分级教学的模式,这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在分级教学的探索时期,英语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分级教学的评价体系,在合理的方式下对成绩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完全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肯定英语分级教学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在分级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并加以修正,以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 分级教学 实践 大学英语
1 分级教学的内涵
分级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授课对象在知识基础方面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按照其水平高低的顺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针对知识基础处于不同等级的学生的具体要求,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分级教学需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认知能力、认知规律和学习目的,确定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予不同层次的讲解和指导。在教学的测评阶段,也要用不同难度的试题,使得各类学生都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比较圆满的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会因为水平和其他同学有巨大的差异而灰心、自暴自弃。分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课堂教学符合个体发展的规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为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 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所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是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其中的“i+1”输入性理论为我们的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根据Krashen的理论,人们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够真正的掌握这种语言。“i+1”表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其中,i代表学生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1代表比学生当前语言水平高一个档次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的掌握远远超过了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水平,则可以用“i+2”来表示,如果语言的习得与现有语言知识水平持平或者退后,则可用“i+0”来表示。学生在充分理解输入的语言的同时,获得新的语言知识。而要想使得输入的语言信息得以被理解,则需要语境和语言间信息的帮助。Krashen还认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对外语学习固然重要,学生还需要在情感上吸收已经理解的语言。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学生如果具有明晰的学习动机、强烈的自信心并且没有明显的焦虑感,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语言习得。
3 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在新生入学后不久,就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对新生进行一次英语水平的摸底考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般按照专业和自然班进行教学,而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则应该根据其入学时的摸底考试成绩分班,各班的等级不可分的过于细致,一般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或者分为两个等级。分级教学的班级分配好后,各个层次的班级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设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于初级层次的班级,教学目标可以设定的相对容易一些,使学生在一年半的学习后能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巩固高中所学的语法基础,有一定的听力水平,具备基本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校期间能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者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对于中等层次的班级来说,力求使他们经过学习能够听懂英语日常对话、普及型题材讲座和日常英语授课以及英语国家比较初级的英语节目,能够在课堂上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或对某一问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校期间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高级层次的学习班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比中级水平的学习班级有更高一点的要求,在校期间起码要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英语老师应该根据各班的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对于初级班的学生来说,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单词和语法基础为主,认真讲解各个单词的基本意思、各种变形以及例句,课堂笔记是必需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学生都应该认真记下来,以备在课下进行复习。语法也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并配以习题,让学生多多的练习。对于中等层次班级的学生,教学重点应该侧重于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方面,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基础。对于高等层次班级的学生,一方面要重视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适当讲解一些英美文化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后,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较低层次班级的学生如果进步比较大,则在下一学期可以调到高层次班级;反之,在较高层次班级的学生如果进步不大,甚至英语水平出现了倒退,则相应的应该调到低层次班级,这样就能够形成动态的学习、测评和修正体系。
4 结论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学都采用了分级教学的模式,这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在分级教学的探索时期,英语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分级教学的评价体系,在合理的方式下对成绩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完全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肯定英语分级教学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在分级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并加以修正,以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