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是一个由技术与应用、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与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网络探究(Webquest)模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他人的合作,实现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普及,农村学校技术资源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大,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
农村高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贴近生活才能激发学习兴趣 农村学校的孩子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基本都没用过电脑。求知欲、兴趣、好奇心,加上良好的任务情境可以快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创设中应当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他们感兴趣的形式和内容来创设情境吸引他们才是更为科学有效的学习。引入的情境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为教学任务做铺垫。通过让学生在设立的情境中感受学习任务,继而开始对任务进行分析,进行任务实践。情境中的内容一定要与学生原有的已知经验相近,熟悉的生活情境更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理解现实背景,从而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认识当前的新知识,完成新内容的建构。
教师起到引领作用以实现持续性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基本都是采用讲授和任务式教学,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架构体系,当然这是在教学知识清晰、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的。除这些外,还需要主观性较强、学生可以自主发挥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最终形成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相关联的观点和看法。这种类型知识更适合采用网络探究来进行教学,它突出地表现为探究过程,让学生去研究知识、去拓展知识广度,形成自己的答案。如在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这一节,理论性比较强,虽然可以通过讲授概念或者演示相关的案例,但学生依然只可能了解个大概,印象也不会很深,学生可能还会有一些疑问,如“这种智能化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运用到了什么程度,具体又是如何来表现出的?”等问题。因此可以借助网络探究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這些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消除原有的未知感,并加深印象。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获取网上的信息,鼓励他们自己探索并找到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设计“脚手架”串联学习过程 与城市高中学生相比,农村高中生在认知和动手能力上都有所欠缺,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将学习任务细化分成若干小问题,引导他们通过研究学习任务的步骤,从而能够运用他们的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脚手架”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一连串步骤,学生可以多方面地考虑问题,将繁琐复杂的任务细分成多个小任务和步骤,指引学生一步步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如教科版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材中第四章《规划网站》这一节,本节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构思、规划一个网站并且熟悉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分小组完成,将这个大任务分成多个小任务以学习性网页的形式给予提示:①各小组确定自己的主题内容;②小组内任务分工分别完成:信息搜索(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信息,教师提供相关网络资源或资源型网站)、信息集成(对搜索到的信息再次筛选,形成网站主体内容)、信息发布(主要利用网页编辑软件对内容进行编辑,完成制作)。
及时反馈与评价也是学习的重要补充 网络探究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研究性学习,除了要对学生任务完成后的成果评价,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任务学习时使用的方法和过程加以评价,指出过程与结果中的不足才能更促进学生的进步。另外,引入学生之间的互评,通过不同的声音来发现不足之处,中肯地指出他人的优点、缺点,也是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培养珍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还应该做总结性评价,把握好正确的方向,注意评价的情感性和多维性。
实践反思
根据网络探究案例实践过程中和结果的反馈,学生在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网络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实现学习过程。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就凸显出来,对任务中的问题的把握和认识,要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查找相适应的资源,以主动探究的方式深入学习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还要把握教师的主导性,教师通过对教学策略、情境设计、支架的设计、组织合作学习和课堂辅导等方面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与人合作。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 网络探究教学模式以任务问题为核心,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由于农村学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知识结构认知的不足。另外,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再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评机制,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
农村高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贴近生活才能激发学习兴趣 农村学校的孩子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基本都没用过电脑。求知欲、兴趣、好奇心,加上良好的任务情境可以快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创设中应当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他们感兴趣的形式和内容来创设情境吸引他们才是更为科学有效的学习。引入的情境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为教学任务做铺垫。通过让学生在设立的情境中感受学习任务,继而开始对任务进行分析,进行任务实践。情境中的内容一定要与学生原有的已知经验相近,熟悉的生活情境更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理解现实背景,从而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认识当前的新知识,完成新内容的建构。
教师起到引领作用以实现持续性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基本都是采用讲授和任务式教学,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架构体系,当然这是在教学知识清晰、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的。除这些外,还需要主观性较强、学生可以自主发挥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最终形成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相关联的观点和看法。这种类型知识更适合采用网络探究来进行教学,它突出地表现为探究过程,让学生去研究知识、去拓展知识广度,形成自己的答案。如在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这一节,理论性比较强,虽然可以通过讲授概念或者演示相关的案例,但学生依然只可能了解个大概,印象也不会很深,学生可能还会有一些疑问,如“这种智能化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运用到了什么程度,具体又是如何来表现出的?”等问题。因此可以借助网络探究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這些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消除原有的未知感,并加深印象。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获取网上的信息,鼓励他们自己探索并找到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设计“脚手架”串联学习过程 与城市高中学生相比,农村高中生在认知和动手能力上都有所欠缺,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将学习任务细化分成若干小问题,引导他们通过研究学习任务的步骤,从而能够运用他们的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脚手架”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一连串步骤,学生可以多方面地考虑问题,将繁琐复杂的任务细分成多个小任务和步骤,指引学生一步步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如教科版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材中第四章《规划网站》这一节,本节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构思、规划一个网站并且熟悉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分小组完成,将这个大任务分成多个小任务以学习性网页的形式给予提示:①各小组确定自己的主题内容;②小组内任务分工分别完成:信息搜索(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信息,教师提供相关网络资源或资源型网站)、信息集成(对搜索到的信息再次筛选,形成网站主体内容)、信息发布(主要利用网页编辑软件对内容进行编辑,完成制作)。
及时反馈与评价也是学习的重要补充 网络探究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研究性学习,除了要对学生任务完成后的成果评价,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任务学习时使用的方法和过程加以评价,指出过程与结果中的不足才能更促进学生的进步。另外,引入学生之间的互评,通过不同的声音来发现不足之处,中肯地指出他人的优点、缺点,也是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培养珍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还应该做总结性评价,把握好正确的方向,注意评价的情感性和多维性。
实践反思
根据网络探究案例实践过程中和结果的反馈,学生在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网络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实现学习过程。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就凸显出来,对任务中的问题的把握和认识,要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查找相适应的资源,以主动探究的方式深入学习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还要把握教师的主导性,教师通过对教学策略、情境设计、支架的设计、组织合作学习和课堂辅导等方面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与人合作。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 网络探究教学模式以任务问题为核心,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由于农村学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知识结构认知的不足。另外,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再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评机制,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