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次衬砌是公路隧道主体结构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针对其欠厚缺陷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大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了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欠厚的程度、空间分布和
【机 构】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67;公路隧道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庆400067云南公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昆明65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次衬砌是公路隧道主体结构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针对其欠厚缺陷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大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了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欠厚的程度、空间分布和地质分布等形态参数特征;继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数值计算模型;然后,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欠厚二次衬砌在不同缺陷部位和程度等参数下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路隧道欠厚二次衬砌的形态特征复杂多变,总体上欠厚部位主要分布于拱部和Ⅳ级围岩,洞口段最为密集,且欠厚程度超过33.3%的部位不足10%;隧道欠厚衬砌的安全系数与欠厚程度呈正相关降低,且安全系数对欠厚厚度的敏感程度较欠厚宽度大,其空间安全性也与欠厚位置紧密相关;边墙隅角处和拱顶是欠厚衬砌的安全控制部位.
其他文献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生成,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生成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使课堂浪花闪烁,高潮迭起。然而,课堂的生成现象,相对于“预设”或“教案”,它
课堂气氛的活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快课堂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我认为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备课时和上课中着重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使其感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直观教具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较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