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还可深入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k303968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老师借“修正带”事件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这当然是对的,然而他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呢?这是我们的希望。范老师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其实就是告诉学生:“你们这么做是错误的,你们必须记住学生行为规范,必须改正。”这太简单了,基本上属于管理行为。
  范老师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而且主观地认为自己平日信任的好学生“不应该”如此。这是教师的通病。事实上有些所谓好学生未必比别人诚实,他们只是更善于掩盖。他们也有苦衷,他们也是孩子,孩子哪有不犯错的?但为了保持自己“好学生”的形象,他们常常不得不演戏,演得多了,作假的技巧和胆量可能反而比普通学生更多更大。对此,教师常常蒙在鼓里,一旦发现,只会吃惊,其实我们应该反思,他们的作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学校的形式主义评比逼出来的。
  另外,我们的社会是所谓“人情社会”,这种风气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染孩子,在“修正带”事件里,我们就看到了班级的微型“人情社会”在发育。有鉴于此,教师应该仔细查清班级学生之间的一些“朋友圈子”,进行坚持原则的教育,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现象。
  还有,此事发生之后,教师应该想个办法,建立一个监督机制,使学生无法私自修改班级日志。我们也没看到范老师在这方面有什么作为或者打算。总而言之,范老师大致上是孤立地表面地处理此事的,范老师在此事中的角色,更像一个道德警察,而不太像深入学生心灵的教育者。范老师满腔道德义愤,行为情绪化,情况还没完全弄清楚就请家长,这是很莽撞的,长此以往,可能会碰钉子。
其他文献
年过四十,我又要重新做班主任了,内心既感慨又矛盾。  教书十七年,先做了六年班主任,又做了七年学校中层领导,突然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官,便放弃了领导职务。许多人感到不解,也有人感到惋惜。不解也好,误解也罢,鞋穿在自己脚上,只有自己知道合不合适。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孔子说“四十而不惑”,而今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竟有些迷惑了。  四十岁重做班主任,我图什么呢?现在我已经是高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还
期刊
“调皮鬼,犯小错;优等生,捅娄子。”人无完人,何况未成年的学生。可有时候跟资深班主任们交流后会发现,有时候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虽然小错不断让人费神,但是大错不犯,有的甚至走上社会发展后如鱼得水。而一些意想不到的严重问题,恰恰发生在个别成绩优秀,自律性强,受人欢迎的“优等生”身上。稍加关注相关新闻,就会发现魏老师所述案例中的女生,并非特例。  为了扮演爸妈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
期刊
二十多年过去了,但我总是会想起小学时候的班主任“老杨”。他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时隔多年,地隔两界,他却总在不经意间,细细地触动我心灵深处某个柔软的角落。  老杨其实并不老,当时20多岁的样子,在城里读完高中,考不上师范学校,就回到我们湘西的村小代课,做我们的班主任。其他老师都叫他“小杨”,我们这帮顽皮的孩子也跟着叫他“小杨”。直到有一天,杨老师笑眯眯地跟我们说:“你们不能叫我‘小杨’,会折寿的,该
期刊
“老班,可不可以帮我个忙?”下班回家,我收到了萍的信息。  我回复:“尽管说,能帮就帮。”20分钟后我收到了回信:“明天我们几个小学同学出去玩,我妈妈不让我去,我情急之下说你要和我一起去,我妈就说要给你打电话,所以……”  亲爱的孩子,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知道你向我求援的原因,是因为很多时候我总会站在孩子这一边,向不理解孩子的家长讨回“公道”,于是孩子们在遇到为难的时候常常有求于我。但是,请你明白
期刊
背景介绍  齐齐说:“我太累了,我过够了讨好她的日子!我不想这样了。”我很惊讶,一个如此美丽聪慧的女孩子,需要去“讨好”谁呢?  齐齐说,她来咨询室找我很多次了,可每次都有人在,今天终于碰上了我的空当时间。我在想,得有多么深刻的痛苦,才能让齐齐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之后还有足够的勇气再来一次。  我问她,为什么说讨好呢?  疏导过程  一、情境梳理  齐齐来咨询室的原因是与朋友交往感到不愉快,这种
期刊
尽管《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条文中早已有禁止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等方面的规定,但不恰当的教育管理方式并没有因此消失,犹如一块顽藓,时隐时现。  一、案例呈现  余老师在某中学担任班主任,她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学校有检查学生宿舍的规定,班主任配合学生处不定时抽检。我带的班级,男生比较调皮,在宿舍门上贴了一个纸条,不巧被学生处的老师(K老师)查到。K老师后来找到我,把纸条给我看
期刊
高三年级15班,这个注定这一年时间里与我紧紧相连的班集体,刚接手时,让我倒吸了好几口凉气。谈恋爱的、打架的、逃学的,高二时就出了名,开学不久,师生关系也有点糟糕,这些让我一时有点措手不及。  开学一周后,我用心打印了一张座次表贴在班级讲桌上,一个个跃然纸上的名字与一张张或文静或活泼的脸庞一一对应。座次表的另一功能是可以提醒上课谋乱的同学,任课老师可随时掌握其名,并告之班主任。  可座次表贴上去没到
期刊
爱,是需要一种能力的,是让你所爱的人也爱你。  ——王海  我的故事在2013年8月12日中午拉开帷幕。朋友打电话来说,有人以学生的名义,在网上发帖指名谩骂我。  头一嗡,我懵了,发疯似的登上网站,找到了!帖名很具攻击性——“ 中学的垃圾老师, ”,内容更是火药味十足:污辱家长,因“财”施教……愤怒的火焰在我心头熊熊燃烧:工作19年来,我对学生尽心尽责,所带班级连续16个学期被评为文明班级,怎么会
期刊
新学期开始,我把座位编排好没几天,便陆续接到好几个学生对男生刘青的投诉:不讲究个人卫生,大热天不洗澡,几天不换衣服,老远就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强烈希望老师把他的座位调开……  对于刘青的情况,我也有所耳闻:不注意个人卫生,平时不爱说话,对周围同学似乎有些排斥,很多同学也不愿理他。接到投诉,我马上找来刘青到办公室谈话:“刘青,同学们对你不注意个人卫生很有意见,现在老师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及时改正
期刊
学生在值日本上偷偷抹掉自己的名字,可谓弄虚作假,班干部帮违纪学生隐瞒“罪行”,可谓徇私舞弊……学生的这些做法,我们往往会视之为严重的违纪行为,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一把尺子衡量,“违纪”也许可以重新定义。  我觉得,要求“改名字”的学生值得宽容。如果是师生眼中的好学生,如案例中提到的课代表、学习委员、班长等,说明他们十分在意形象,“珍惜自己的羽毛”,老师高兴还来不及呢,又何须动怒?基于此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