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书画包含了学养、道德和技术为一体的具有浓厚人文价值的艺术,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艺术家一定的人格精神、情感因素,并以此来感动他人。与逯国平相识多年,其在篆刻书画上的才华,令我羡慕,其性情温和,待人谦逊、真诚,和其书画篆刻作品一样,让我喜欢。
国平于书画篆刻三才兼具,其篆刻尤为突出,这在当代书画界尤其难得。他的书画篆刻作品,三者互为相通,互为滋养。
于书法篆刻,国平出身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正是基于扎实的书法篆刻功底,国平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更多地追求笔墨意趣的境界,而不拘泥于细谨物象的刻画。因此,“用笔”便成为国平绘画作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所谓“用笔”,主要指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画家必须共同遵守绘画技法中的根本方法,即谢赫“六法”之一“骨法用笔”。“骨法”是以表现笔墨线条特有的情趣和意味为依据和支柱,依靠它方能传情达意,以至“畅神”。国平山水画中的“用笔”,便是融入了他的书法和篆刻中线条的“骨法”,从而达到“畅神”的艺术境界。
从古人笔墨的用意上去探究表现自然造化的规律,并借助古法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力,是国平所采取的方法,恰是学习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途径之一。国平学习前人典范,融入了他自己对笔墨和林壑位置的理解,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而在古人的画作中,发现其结构上的特征,并引以为己用,是隋唐至宋元以来,续接传统中国绘画正脉的良方。
国平的山水画,起初师法龚贤,于“四王”用功尤多,以“四王”根基,上追元人。将倪云林的“减而简”与黄公望的“松而灵”的笔法糅合在一起,而在布局上兼取龚贤的繁密,而融为自己的笔墨风格,而使笔活墨灵,活而生气,灵而韵动。
他的作品画面讲究笔墨的丰富性,在水墨运用方面注重淡墨渲染,山石树木总是经过多次的皴擦渲染,在氤氲透明的墨色里运用笔线皴法隐含丰富细微的明暗变化,通过层层积墨效果的对比关系来传达山水的“浑厚”与“苍秀”。用笔的技法上吸收了元人山水画中注重“线”的表现,尤其追求“苍”、“润”效果。章法上注重形态势能的变化,形成视觉节奏之间的挪让、呼应,亦颇见才华。
他的小品山水平远恬淡,烟云秀润,拙中带秀,蕴蓄丰厚。尤善于“留白”,“空白”绝非空白,留得空而不空、白而不白、虚而不虚。而大幅巨制布局繁密却不拥塞,山与树与云,既虚又实,虚实相映,从而使得他能寄奇崛、跌宕于中和、沉稳中,不激不厉,笔线放达而又绵厚。
浮躁是当下人生活、艺术以及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静穆或者空寂的宁静无疑是东方人追求的人生至境,浮躁自然是艺术家最可怕的东西。国平篆刻书画皆能,艺术修养全面,加之其平和笃静,故能作静观自得。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讲求因心造境,都是强调心的作用,静观自得,静观是种精神。也正是如此,国平能在静观中将自我世界中的一山一水,用一条线、一方空间、一种笔法升华为一种境界——一种国平自己的艺术境界。
逯国平
1978年生于河南,别署逯平,嵎堂,镌工;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成员;河南省篆刻委员会委员;北京印社社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书法和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展并获奖。山水画作品曾获“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优秀奖”,入选“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重温经典娄东全国中国画展”,“万年浦江中国画展”。曾出版《逯国平篆刻集》,《逯国平山水集》,《怡然集》,《逯国平山水小品集》,《逯国平书画小品集》等专著。书、画、印作品多次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被中央美院、中国国家画院等机构收藏。
国平于书画篆刻三才兼具,其篆刻尤为突出,这在当代书画界尤其难得。他的书画篆刻作品,三者互为相通,互为滋养。
于书法篆刻,国平出身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正是基于扎实的书法篆刻功底,国平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更多地追求笔墨意趣的境界,而不拘泥于细谨物象的刻画。因此,“用笔”便成为国平绘画作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所谓“用笔”,主要指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画家必须共同遵守绘画技法中的根本方法,即谢赫“六法”之一“骨法用笔”。“骨法”是以表现笔墨线条特有的情趣和意味为依据和支柱,依靠它方能传情达意,以至“畅神”。国平山水画中的“用笔”,便是融入了他的书法和篆刻中线条的“骨法”,从而达到“畅神”的艺术境界。
从古人笔墨的用意上去探究表现自然造化的规律,并借助古法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力,是国平所采取的方法,恰是学习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途径之一。国平学习前人典范,融入了他自己对笔墨和林壑位置的理解,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而在古人的画作中,发现其结构上的特征,并引以为己用,是隋唐至宋元以来,续接传统中国绘画正脉的良方。
国平的山水画,起初师法龚贤,于“四王”用功尤多,以“四王”根基,上追元人。将倪云林的“减而简”与黄公望的“松而灵”的笔法糅合在一起,而在布局上兼取龚贤的繁密,而融为自己的笔墨风格,而使笔活墨灵,活而生气,灵而韵动。
他的作品画面讲究笔墨的丰富性,在水墨运用方面注重淡墨渲染,山石树木总是经过多次的皴擦渲染,在氤氲透明的墨色里运用笔线皴法隐含丰富细微的明暗变化,通过层层积墨效果的对比关系来传达山水的“浑厚”与“苍秀”。用笔的技法上吸收了元人山水画中注重“线”的表现,尤其追求“苍”、“润”效果。章法上注重形态势能的变化,形成视觉节奏之间的挪让、呼应,亦颇见才华。
他的小品山水平远恬淡,烟云秀润,拙中带秀,蕴蓄丰厚。尤善于“留白”,“空白”绝非空白,留得空而不空、白而不白、虚而不虚。而大幅巨制布局繁密却不拥塞,山与树与云,既虚又实,虚实相映,从而使得他能寄奇崛、跌宕于中和、沉稳中,不激不厉,笔线放达而又绵厚。
浮躁是当下人生活、艺术以及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静穆或者空寂的宁静无疑是东方人追求的人生至境,浮躁自然是艺术家最可怕的东西。国平篆刻书画皆能,艺术修养全面,加之其平和笃静,故能作静观自得。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讲求因心造境,都是强调心的作用,静观自得,静观是种精神。也正是如此,国平能在静观中将自我世界中的一山一水,用一条线、一方空间、一种笔法升华为一种境界——一种国平自己的艺术境界。
逯国平
1978年生于河南,别署逯平,嵎堂,镌工;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成员;河南省篆刻委员会委员;北京印社社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书法和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展并获奖。山水画作品曾获“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优秀奖”,入选“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重温经典娄东全国中国画展”,“万年浦江中国画展”。曾出版《逯国平篆刻集》,《逯国平山水集》,《怡然集》,《逯国平山水小品集》,《逯国平书画小品集》等专著。书、画、印作品多次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被中央美院、中国国家画院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