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学主要目的是研究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每个人的审美观有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活动,人们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对美的情感是杂糅的。所以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环境艺术,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审美需求提升所出现的一类新兴设计门类。下面,笔者将重点以苏州园林设计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具体应用,阐述美学应用在环境艺术的布局、取景的原因以及如何对传统环境设计继承以及创新。
关键词:美学;环境艺术;苏州园林;继承;创新
一、美学与环境艺术的概念
美学这一概念,是在1750年由德国的哲学家鲍姆加通首次提出。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活动。每个人的审美观有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活动,这是人的一种精神世界,是人生的体验活动,是人类的文化活动,其主要对象是主观的人。从人类出现以来,就对美好的事物有着狂热的追求。美好的事物、景色、人都被赋予一种莫名的情愫。因而,人们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对美的情感是杂糅的。所以毫无疑问的是,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二、美学的表现形式
1、美学应用在环境艺术的布局、取景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一幕幕令人惊叹的伟大画卷。从东南的丘陵地貌到西北的冰川河流,从西南的峡谷风情到东北的原始森林。无一不彰显着大自然所赋予人类宝贵的财富。而这笔财富,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而正是人的自发性与主动性才能将平淡的景色赋予生命力与活力,使其赋予人的情感。
苏州,一座江南水乡,一座拥抱太湖,北依长江的魅力之城。河網密布、水路发达,赋予了它丰富的水运资源,依河而建的楼房让江南水乡别有韵味。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让苏州城建筑风格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在中国建筑史以及美术史上都有着无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最具特点的园林景观则突出表现了其美学与环境设计的匠心独造。
2、美学源于自然,环境设计应利用自然布景
逛苏州城,你不难发现,这是一座现代与历史完美结合的城市。古城与新城完美融合,没有冲突,只有文化碰撞出来的美感。在园林里,巧妙地利用自然植物与太湖石,让园林充满着艺术的灵动与自然的生机与此同时也夹杂着历史的沉淀。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主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一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是每一位到苏州的游客必定去的一个景点。在拙政园将自然景观利用的淋漓尽致: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花木繁绕,池广树茂,景色自然。“湖石、碧水、绿植”构成了拙政园里最核心的自然景观。体现着利用自然景物布景的美学之观——取之自然,用于自然。
3、美学源于人文,环境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任何设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人,都是为了迎合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心理需求。所以,对于任何设计都应该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苏州园林的布局与设计也不外乎如此,其中,最著名的布景格局与模式就莫过于“框景”构图法。
不难发现,苏州园林的设计中,窗,是所有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如何将窗户外有限的空间变得更加有内涵与深度?如何让窗外的景色更加吸引人?需要设计者的无限智慧与想象力,因此“框景”布局油然而生。
“框景”最大的特点便是“山水画”。巧妙地运用园林中的“湖石、碧水、绿植”的实景来构建山水画的意象,这便体现了人文的出发点与情怀。每一个窗,便是一副画。一扇窗,一个世界。我想这便是苏州园林百看不厌的奥秘所在。
除了“框景”,园林中体现“人文关怀”的设计点也不仅仅局限于此。长廊与小桥,为赏景提供了不同的去处。站在长廊,放眼望去,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感便能够出现在眼界之中;站在小桥,仿若人在画中游,与这幅人文山水画融为一体。这便是设计的精妙之处——为人赏景而设,却又自然不唐突,体现着人文关怀与人文情操。
4.美学注重整体,环境设计同应注重整体
人们建造园林,是出于对向往的生活与自然相融合与协调,以及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实用要求。因此,在当代研究借鉴古代园林艺术的造景艺术对于造景设计是尤为重要的。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园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的主要理想是“天人合一”,它综合了山水意境的自然美,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以中国传统古典意境的美学思想为指导,在方寸之间的空间内巧妙安排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小桥,使苏州园林成为富有生境、画境、意境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苏州在我国具有"人间天堂"之称,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文化景观,还拥有大量的人造园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苏州建立了数量与规模不一的园林,这些园林有着独特的造景艺术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从春秋时期到明清时期,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园林设计者都会根据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行园林设计与造景,使苏州的各大园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苏州园林造景不仅具有一定的建筑美学特征,还具有中国历史文化意义。是我国历史时代变迁的重要见证,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传统环境设计的继承以及创新
站在今日,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美学与设计的结合、时代与历史的碰撞,是我们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所以对传统环境设计的继承以及创新应该从以下最基本的两点出发:
1、注重对传统设计范例的保护以及内涵的挖掘。
横贯中华上下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我们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筑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古迹也是不胜枚举。在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设计这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我们的民族特色以及中华文化的精髓与魂魄,找到其根与魂。对于有特点、有代表性的设计范例应该加以整理与发掘。作为人文与美学设计的典范加以保存以及推广,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沿革和人文情节。
苏州园林,是保护较好的历史古建筑群,既有历史人文价值,同时在建筑学与美学、设计学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苏州,也通过在拙政园中设立“苏州园林博物馆”,为园林正名,为历史正名,为美学正名,将文化与美学进行传承,深化其内涵。对于国内其他传统设计范例保护与发掘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2、注重现代设计风格与传统的融合。
环境设计离不开创新,在当今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不创新就意味着淘汰。但是创新不能背离历史与人文的根。为此,将现代环境景观布局与历史相融合则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大方向和大趋势。苏州市博物馆,便是一个例子。苏州博物馆是由世界华人建筑史贝聿铭设计修筑。他在历史古迹“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基础上,将建筑造型所处处与自然融合,利用现代设计将建筑材料考究以及内部构思,以及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照明,无一不体现了他设计的精妙。历史与时代碰撞迸发出来的火光,熠熠生辉。
四、结语
美学的本身就蕴含着设计之美,同时,设计与美学也是相辅相成的,设计离不开美学的滋养,美学也少不了设计的理性。人们对于美学追求的提高也要求着我们紧跟这个时代的步伐,去引领去创造新的潮流。这才是设计创造者的人生价值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孙梦玥:苏州园林造景的形成及其文化内涵。《建筑与文化》2017年10期.
[2]聂丽雅: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令传媒》2016年24期.
[3]陈玉琴:从园林角度品苏州园林之美。《绿色大世界》2010年8期.
[4]金晟辉: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现代园艺》2013年6期.
[5]徐汝汝:论苏州园林的意与境。《文艺生活》2016年5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美学;环境艺术;苏州园林;继承;创新
一、美学与环境艺术的概念
美学这一概念,是在1750年由德国的哲学家鲍姆加通首次提出。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活动。每个人的审美观有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活动,这是人的一种精神世界,是人生的体验活动,是人类的文化活动,其主要对象是主观的人。从人类出现以来,就对美好的事物有着狂热的追求。美好的事物、景色、人都被赋予一种莫名的情愫。因而,人们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对美的情感是杂糅的。所以毫无疑问的是,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二、美学的表现形式
1、美学应用在环境艺术的布局、取景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一幕幕令人惊叹的伟大画卷。从东南的丘陵地貌到西北的冰川河流,从西南的峡谷风情到东北的原始森林。无一不彰显着大自然所赋予人类宝贵的财富。而这笔财富,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而正是人的自发性与主动性才能将平淡的景色赋予生命力与活力,使其赋予人的情感。
苏州,一座江南水乡,一座拥抱太湖,北依长江的魅力之城。河網密布、水路发达,赋予了它丰富的水运资源,依河而建的楼房让江南水乡别有韵味。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让苏州城建筑风格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在中国建筑史以及美术史上都有着无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最具特点的园林景观则突出表现了其美学与环境设计的匠心独造。
2、美学源于自然,环境设计应利用自然布景
逛苏州城,你不难发现,这是一座现代与历史完美结合的城市。古城与新城完美融合,没有冲突,只有文化碰撞出来的美感。在园林里,巧妙地利用自然植物与太湖石,让园林充满着艺术的灵动与自然的生机与此同时也夹杂着历史的沉淀。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主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一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是每一位到苏州的游客必定去的一个景点。在拙政园将自然景观利用的淋漓尽致: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花木繁绕,池广树茂,景色自然。“湖石、碧水、绿植”构成了拙政园里最核心的自然景观。体现着利用自然景物布景的美学之观——取之自然,用于自然。
3、美学源于人文,环境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任何设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人,都是为了迎合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心理需求。所以,对于任何设计都应该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苏州园林的布局与设计也不外乎如此,其中,最著名的布景格局与模式就莫过于“框景”构图法。
不难发现,苏州园林的设计中,窗,是所有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如何将窗户外有限的空间变得更加有内涵与深度?如何让窗外的景色更加吸引人?需要设计者的无限智慧与想象力,因此“框景”布局油然而生。
“框景”最大的特点便是“山水画”。巧妙地运用园林中的“湖石、碧水、绿植”的实景来构建山水画的意象,这便体现了人文的出发点与情怀。每一个窗,便是一副画。一扇窗,一个世界。我想这便是苏州园林百看不厌的奥秘所在。
除了“框景”,园林中体现“人文关怀”的设计点也不仅仅局限于此。长廊与小桥,为赏景提供了不同的去处。站在长廊,放眼望去,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感便能够出现在眼界之中;站在小桥,仿若人在画中游,与这幅人文山水画融为一体。这便是设计的精妙之处——为人赏景而设,却又自然不唐突,体现着人文关怀与人文情操。
4.美学注重整体,环境设计同应注重整体
人们建造园林,是出于对向往的生活与自然相融合与协调,以及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实用要求。因此,在当代研究借鉴古代园林艺术的造景艺术对于造景设计是尤为重要的。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园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的主要理想是“天人合一”,它综合了山水意境的自然美,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以中国传统古典意境的美学思想为指导,在方寸之间的空间内巧妙安排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小桥,使苏州园林成为富有生境、画境、意境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苏州在我国具有"人间天堂"之称,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文化景观,还拥有大量的人造园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苏州建立了数量与规模不一的园林,这些园林有着独特的造景艺术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从春秋时期到明清时期,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园林设计者都会根据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行园林设计与造景,使苏州的各大园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苏州园林造景不仅具有一定的建筑美学特征,还具有中国历史文化意义。是我国历史时代变迁的重要见证,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传统环境设计的继承以及创新
站在今日,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美学与设计的结合、时代与历史的碰撞,是我们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所以对传统环境设计的继承以及创新应该从以下最基本的两点出发:
1、注重对传统设计范例的保护以及内涵的挖掘。
横贯中华上下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我们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筑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古迹也是不胜枚举。在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设计这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我们的民族特色以及中华文化的精髓与魂魄,找到其根与魂。对于有特点、有代表性的设计范例应该加以整理与发掘。作为人文与美学设计的典范加以保存以及推广,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沿革和人文情节。
苏州园林,是保护较好的历史古建筑群,既有历史人文价值,同时在建筑学与美学、设计学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苏州,也通过在拙政园中设立“苏州园林博物馆”,为园林正名,为历史正名,为美学正名,将文化与美学进行传承,深化其内涵。对于国内其他传统设计范例保护与发掘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2、注重现代设计风格与传统的融合。
环境设计离不开创新,在当今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不创新就意味着淘汰。但是创新不能背离历史与人文的根。为此,将现代环境景观布局与历史相融合则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大方向和大趋势。苏州市博物馆,便是一个例子。苏州博物馆是由世界华人建筑史贝聿铭设计修筑。他在历史古迹“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基础上,将建筑造型所处处与自然融合,利用现代设计将建筑材料考究以及内部构思,以及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照明,无一不体现了他设计的精妙。历史与时代碰撞迸发出来的火光,熠熠生辉。
四、结语
美学的本身就蕴含着设计之美,同时,设计与美学也是相辅相成的,设计离不开美学的滋养,美学也少不了设计的理性。人们对于美学追求的提高也要求着我们紧跟这个时代的步伐,去引领去创造新的潮流。这才是设计创造者的人生价值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孙梦玥:苏州园林造景的形成及其文化内涵。《建筑与文化》2017年10期.
[2]聂丽雅: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令传媒》2016年24期.
[3]陈玉琴:从园林角度品苏州园林之美。《绿色大世界》2010年8期.
[4]金晟辉: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现代园艺》2013年6期.
[5]徐汝汝:论苏州园林的意与境。《文艺生活》2016年5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