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方法:让学生重温革命岁月,从文学的角度感悟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升华长征精神内涵,以此彰显语文教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七律·长征》 长征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13-0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坚不可摧、所向披靡的精神。毛泽东的七律诗《七律·长征》是长征精神酣畅淋漓的叙写,也是小学教科书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长征距今已有86年之久,如何让当代小学生增強对红军长征的认识,走近长征,继而走进《七律·长征》,去深刻领会不朽的长征精神呢?
一、分组合作探寻创作背景,追忆革命岁月
任何诗歌的创作都离不开诗人所处的那个年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也不例外。由于小学生的历史知识较薄弱,因此,教学时需要教师先介绍诗人、诗歌体裁及该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等。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可以准备较详细的文学材料,整理归纳后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解;可以观看长征题材的电影片段或话剧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可以在课前按小组布置探究问题,让学生课下搜集整理资料,上课时再让各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总结等。可将小组分成诗人组、体裁组、长征组,具体分工为:“诗人组”负责搜集诗人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简介,“体裁组”负责介绍七律诗的特点,“长征组”负责解释红军长征事件的基本概况及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与处境等。各小组代表发言及教师总结部分如下:
“诗人组”: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也是现代诗人、哲学家、书法家……是中共卓越的领导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体裁组”:七律是七言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8句,每句7字,共56字,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长征组”:红军长征(1934.10—1936.10)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经过11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曙光在前,胜利在望,毛泽东同志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
师(总结补充):两万五千多里只是中央红军的长征里程,各路红军长征的总里程应有六万五千多公里,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时期,毛泽东同志除了创作《七律·长征》,还创作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等诗词。这些充满热情与坚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词,对长征中的红军指战员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此方法通过分工协作、搜集整理、发言阐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是学生学习该诗的热身准备阶段,也是对团结合作、不怕难、不怕苦、不怕累的长征精神的初体验。
二、“四读法”赏析诗歌,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反复阅读文章对理解其内涵的作用重大。毛泽东同志的56字七律诗《七律·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红军的战斗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该诗歌时,教师可以设计“四读法”赏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引导学生逐步把握诗魂与内涵,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及熟悉诗歌,读准、读通、读懂诗词,夯实学习诗歌的基础。如生字词“逶迤”“磅礴”“岷山”等,教师可以借助文白对照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能读准、读通。
“二读”:师生齐读全诗,引导学生读准节奏并注意朗(诵)读语气。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辅工具,动画演示诗中表现出的红军长征的情景并配乐朗(诵)读全诗,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读,并要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心想画面、言表诗情等,做到边朗(诵)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诵)读中领会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读”:学生再次自由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写出他们难以理解的字词或诗句。之后,教师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诗中的难点诗句或词语等。当然,在学生自由读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诗中是怎样体现的。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从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并采取互问互答的方式加深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更深刻地把握了长征的精神内涵。
“四读”:对比读。让学生与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进行对比阅读: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对比阅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提升对《七律·长征》的赏析水平。如:1.怎样体会此诗作者的写作意图?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什么战役?“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并说出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3.尾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点睛之笔,通过内容和写作手法谈谈你们对它的理解。4.此诗与《七律·长征》都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5.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请你们归纳七言律诗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三、课外拓展实践,传承长征精神和革命传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还明确规定,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据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仿写一些长征等革命题材的诗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如设计:
题目:自创自编诗歌。
要求:小组合作创编律诗,写出你们对红军的敬仰之情和对来之不易的生活的珍惜之情。
以下是一名六年级学生自创的一首《七律·长征》改编版七律诗:
《七律·长征》(改编)
长征途中多艰险,红军视它作等闲。
四渡赤水把敌甩,巧过乌江暖心怀。
雪山草地埋忠骨,金色光芒万丈长。
而今生活比蜜甜,牢记先辈在心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还明确强调,“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为此,教师在课后还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如学习毛泽东同志有关革命题材的其他诗词《菩萨蛮·大柏地》等,让学生真正走进革命年代,了解中国革命精神。
当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有关长征题材或反映长征精神的手抄报,如根据《七律·长征》中描寫红军长征途中的“腾跨五岭”“疾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岷山千里雪”五幅图景,让学生制作相应的手抄报或手绘长征地图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他们通过描绘红军长征途中的磨难与无畏,深入领会长征精神的内涵。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红军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并要求写好观后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或瞻仰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等,让学生从小就立志做红军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忠实继承者与传播者。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利用学科特点与优势,把握时代脉络,注重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应吃透语文课标、挖掘教材资源、尝试新方法、上好新课程,在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长征路上不断拼搏前进。
【参考文献】
[1]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珍藏版)[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端嫩.《七律·长征》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2010(Z3)
[4]秦章.毛泽东和他的《七律·长征》诗[J].湘潮,2018(5)
[5]李春晖.《七律·长征》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08(32)
(责编 黎雪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七律·长征》 长征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13-0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坚不可摧、所向披靡的精神。毛泽东的七律诗《七律·长征》是长征精神酣畅淋漓的叙写,也是小学教科书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长征距今已有86年之久,如何让当代小学生增強对红军长征的认识,走近长征,继而走进《七律·长征》,去深刻领会不朽的长征精神呢?
一、分组合作探寻创作背景,追忆革命岁月
任何诗歌的创作都离不开诗人所处的那个年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也不例外。由于小学生的历史知识较薄弱,因此,教学时需要教师先介绍诗人、诗歌体裁及该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等。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可以准备较详细的文学材料,整理归纳后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解;可以观看长征题材的电影片段或话剧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可以在课前按小组布置探究问题,让学生课下搜集整理资料,上课时再让各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总结等。可将小组分成诗人组、体裁组、长征组,具体分工为:“诗人组”负责搜集诗人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简介,“体裁组”负责介绍七律诗的特点,“长征组”负责解释红军长征事件的基本概况及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与处境等。各小组代表发言及教师总结部分如下:
“诗人组”: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也是现代诗人、哲学家、书法家……是中共卓越的领导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体裁组”:七律是七言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8句,每句7字,共56字,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长征组”:红军长征(1934.10—1936.10)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经过11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曙光在前,胜利在望,毛泽东同志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
师(总结补充):两万五千多里只是中央红军的长征里程,各路红军长征的总里程应有六万五千多公里,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时期,毛泽东同志除了创作《七律·长征》,还创作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等诗词。这些充满热情与坚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词,对长征中的红军指战员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此方法通过分工协作、搜集整理、发言阐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是学生学习该诗的热身准备阶段,也是对团结合作、不怕难、不怕苦、不怕累的长征精神的初体验。
二、“四读法”赏析诗歌,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反复阅读文章对理解其内涵的作用重大。毛泽东同志的56字七律诗《七律·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红军的战斗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该诗歌时,教师可以设计“四读法”赏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引导学生逐步把握诗魂与内涵,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及熟悉诗歌,读准、读通、读懂诗词,夯实学习诗歌的基础。如生字词“逶迤”“磅礴”“岷山”等,教师可以借助文白对照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能读准、读通。
“二读”:师生齐读全诗,引导学生读准节奏并注意朗(诵)读语气。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辅工具,动画演示诗中表现出的红军长征的情景并配乐朗(诵)读全诗,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读,并要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心想画面、言表诗情等,做到边朗(诵)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诵)读中领会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读”:学生再次自由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写出他们难以理解的字词或诗句。之后,教师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诗中的难点诗句或词语等。当然,在学生自由读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诗中是怎样体现的。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从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并采取互问互答的方式加深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更深刻地把握了长征的精神内涵。
“四读”:对比读。让学生与毛泽东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进行对比阅读: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对比阅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提升对《七律·长征》的赏析水平。如:1.怎样体会此诗作者的写作意图?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什么战役?“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并说出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3.尾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点睛之笔,通过内容和写作手法谈谈你们对它的理解。4.此诗与《七律·长征》都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5.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请你们归纳七言律诗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三、课外拓展实践,传承长征精神和革命传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还明确规定,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据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仿写一些长征等革命题材的诗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如设计:
题目:自创自编诗歌。
要求:小组合作创编律诗,写出你们对红军的敬仰之情和对来之不易的生活的珍惜之情。
以下是一名六年级学生自创的一首《七律·长征》改编版七律诗:
《七律·长征》(改编)
长征途中多艰险,红军视它作等闲。
四渡赤水把敌甩,巧过乌江暖心怀。
雪山草地埋忠骨,金色光芒万丈长。
而今生活比蜜甜,牢记先辈在心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还明确强调,“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为此,教师在课后还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如学习毛泽东同志有关革命题材的其他诗词《菩萨蛮·大柏地》等,让学生真正走进革命年代,了解中国革命精神。
当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有关长征题材或反映长征精神的手抄报,如根据《七律·长征》中描寫红军长征途中的“腾跨五岭”“疾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岷山千里雪”五幅图景,让学生制作相应的手抄报或手绘长征地图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他们通过描绘红军长征途中的磨难与无畏,深入领会长征精神的内涵。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红军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并要求写好观后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或瞻仰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等,让学生从小就立志做红军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忠实继承者与传播者。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利用学科特点与优势,把握时代脉络,注重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应吃透语文课标、挖掘教材资源、尝试新方法、上好新课程,在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长征路上不断拼搏前进。
【参考文献】
[1]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珍藏版)[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端嫩.《七律·长征》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2010(Z3)
[4]秦章.毛泽东和他的《七律·长征》诗[J].湘潮,2018(5)
[5]李春晖.《七律·长征》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08(32)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