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最近,看了《德育報》的一篇文章《除了“说服”还能怎样》。吴玉明老师在文章中感慨:现在舆论、法律不应该将教师逼到只剩“说服教育”一招可使的境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了《德育報》的一篇文章《除了“说服”还能怎样》。吴玉明老师在文章中感慨:现在舆论、法律不应该将教师逼到只剩“说服教育”一招可使的境地。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壮,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養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就一堂语文阅读课而言,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即:紧扣一个“疑”字,抓实一个“探”字,落实一个“行”字,形成“三层次导探式”小学语文阅读教
为提高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多初中语文老师都采用了“课前演讲”的方式,也有人把它叫作“课前三分钟”,即在开课前轮流由一两名同学到讲臺前演讲。这个办法确实在训练同学们的胆量、提高普通话水平等方面比较有效,但时间稍长,新鲜感一过,往往又会变得敷衍起来,使其功用大打折扣。
国际理科教育改革的“为全体学生的理科”的思想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已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潮流。
“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这是人人都喜欢提在口頭上的问题,但真正落到实处的,恐怕就谈不上“全社会”了。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边远、落后地区,无论家庭,社会或者学校都存在一些有损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问题,或多或少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面,试作一下粗浅的分析。
新课标颁布五年来,全国的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在这次教改活动中,广大的教师是成败的关键,因为教师是“将课标理念转化为实际活动”的执行者。作为一线教师要深刻領会课标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课改精神落在实处。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生活、健康人格,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怎样才能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呢?引发兴趣是激活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就引发学生兴趣,激活积极的情感体验谈些作法,與同行商榷。
隨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在教育资源、教育模式上发生了形式上的改变,而且要求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发生质的转变。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追求学生成绩均分和高分,主要是講授和灌输。学生所学的方法是死板生硬。学生被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数学新课标》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为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調控态势,这是现代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格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老师的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地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做到尊重孩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革除陈腐的家长式教育作风,建立互相尊重的新型的健康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大力提倡的。它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