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会联合国馆展览展示设计团队
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坐落在卢浦大桥东侧,紧邻滨江公园,是一个蓝色的鞋盒式建筑。尽管区位优势明显,但与其它明星展馆相较, 显得格外的低调。正如每届世博会都有一个主题一样,联合国馆也有自己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One Earth , One UN(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图1)
展览展示设计概念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园”。首先,空间和功能架构是基于园林的格局。设计以一个三维的世界地图为原型,通过拉伸、变形,空间延展而形成基本的骨架。整个展厅被分隔成五大块区域代表五大洲,限定出来的空间成为主要的功能区:固定展区、论坛区、VIP、主秀区等。同时,精心设计的通道、桥等又把各大区域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图2)展馆内部的主色调采用了联合国馆的标志色,蓝色和白色,分别对应于海洋和陆地。
其次,交通和景观组织,又完全借鉴了中国园林的手法。“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移步换景”、“接景框景”、“叠石理水”等设计手法在整个场馆设计中的应用,使得观众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展览馆里获得丰富的空间感受。(图3)参观的流线分为两条,一条快线和一条慢线。并非所有的观众都想参观展馆内所有的展项,快线的设计可以让这部分观众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参观完展馆的主要内容;慢线则为对联合国馆更有兴趣的观众而设,30分钟的流线可使观众细细品味展馆的各个展项。
本届世博会联合国馆的展馆展示设计颇多亮点:
1、开放论坛
联合国馆可能是世博会中唯一拥有开放式论坛的场馆, 每天都有各种不同的主题论坛在这里召开。既要保持这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开放性,同时又要有效地保证内部论坛进行时不受参观人群干扰,是设计的重点。论坛区位于建筑的东北角,设计为椭圆形,由玻璃穹顶覆盖。论坛区朝向展区的半弧为自动玻璃推拉门,当论坛区有会议或活动举行时,玻璃门全部关闭,使论坛区成为封闭的空间;在论坛区没有活动举行时,玻璃门全部打开,普通观众可以进入论坛区参观留念,并作休息。论坛区弧墙上部为投影幕,展示以反映应对气候危机的名为“Six Billion Others (那60亿人)”的主题作品。(图4)
2、互动地面
一个互动设计作品统摄了整个场馆的公共空间。由于大部分公共空间都处于“海洋”的位置,因此,我们在蓝色自流平地面里隐藏了光纤,就如海洋的洋流。吊顶中隐藏着红外感应探测器,可以侦测人群的移动并发出无线信号。这种信号被地面的传感器接收后,就会控制光纤的亮度。于是,整个地面随着人群的移动而忽明忽暗。所有的光纤都会汇聚到入口附近的导航区,这是实物模型和互动影像的结合。展示台四周分别设有不同的感应点,当观众的手触摸感应点时,模型上方的投影仪会在模型上相应的区域投射出展区的实景影像,当观众的手离开感应点后,影像消失,恢复初始状态。不同的感应点对应不同主题的展示区,既起到信息导航的作用,又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性。(图5)
3、创意走廊
“创意长廊”的内容由UNDP提供。展示的是在全球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发挥着自己的智慧,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然而,很多新的发明都是双刃剑,我们不得不反思每项创意背后可能或已经产生的弊端。如何对新创造新发明善加利用才能有效减少和消灭它们的反面作用,从而使其正面作用充分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贡献?展厅的镜面墙和LCD背面的镜面,即暗示了创意有两面性之意;它们的反射意欲引发观众对人类每项新创意双面性的思考。观众进入展区后,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扑面而来,光线变暗,两侧高低错落大小不等的 LCD显示屏,悬挂在空中2米至3米六之间的高度,指引游客参观,每个单元都展示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创意长廊”展厅右侧是一面镜面墙,通过镜面墙和LCD显示屏背面镜面的反射,空间得以延展,更具趣味。(图6)
4、One Earth,,One UN(主秀)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作为联合国展馆的主题展示区,是全场最大的空间,也是最“空”的空间。在这寸土寸金的世博会中,可谓是奢侈之极。但也正因为了这个“空”,才使得这个部分显得如此之与众不同。观众从琳琅满目的丰富中,走到这个有些空旷的黑白世界,顿时心灵归于纯净。在“地图”中,这个区域是海洋的范围。四周是周长约80米的互动式黑白数字媒体作品。地面的平面设计则凸现了海洋的意向,吊顶由波涛起伏的多面反射体形成,不断地将周边的影像反射并投影到地面和参观者身上。互动式的光纤也随着人的走动变化着光亮,同时,互动也控制了周边数字媒体作品的变化,当人的运动被侦测后, 就会激发预设程序,多媒体影像就出现剧烈变化,从而产生强大的动态。这部互动数字媒体作品控制了参观的节奏,每场展示秀时长2分钟,观众可随时进入展馆。每当展示达到高潮时,音乐达到最高点,霎时影片出现强烈的白色调,随后音乐和光亮逐渐减弱,指示出出口处位置。(图7)
展示设计就如导演一场戏剧,就联合国馆这个项目而言,运用中国园林式的空间处理手法、交互设计和媒体设计技术,营造出贴合主题、又印象深刻的体验是设计的关键所在。“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个园、一出戏,”这就是这个项目的实质。
现在大幕还未拉开,我们依然忙碌!
世博会联合国馆展览展示设计团队
总设计师:娄永琪 (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筑道城市设计设计总监)
室内设计:丁婵
展示设计:郭泠
陈设设计:Katja
平面设计:杨皓
互动设计:李松平
媒体设计:达彦
设计助理:吴震 陆燕杰
结构设计:马海青
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坐落在卢浦大桥东侧,紧邻滨江公园,是一个蓝色的鞋盒式建筑。尽管区位优势明显,但与其它明星展馆相较, 显得格外的低调。正如每届世博会都有一个主题一样,联合国馆也有自己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One Earth , One UN(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图1)
展览展示设计概念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园”。首先,空间和功能架构是基于园林的格局。设计以一个三维的世界地图为原型,通过拉伸、变形,空间延展而形成基本的骨架。整个展厅被分隔成五大块区域代表五大洲,限定出来的空间成为主要的功能区:固定展区、论坛区、VIP、主秀区等。同时,精心设计的通道、桥等又把各大区域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图2)展馆内部的主色调采用了联合国馆的标志色,蓝色和白色,分别对应于海洋和陆地。
其次,交通和景观组织,又完全借鉴了中国园林的手法。“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移步换景”、“接景框景”、“叠石理水”等设计手法在整个场馆设计中的应用,使得观众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展览馆里获得丰富的空间感受。(图3)参观的流线分为两条,一条快线和一条慢线。并非所有的观众都想参观展馆内所有的展项,快线的设计可以让这部分观众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参观完展馆的主要内容;慢线则为对联合国馆更有兴趣的观众而设,30分钟的流线可使观众细细品味展馆的各个展项。
本届世博会联合国馆的展馆展示设计颇多亮点:
1、开放论坛
联合国馆可能是世博会中唯一拥有开放式论坛的场馆, 每天都有各种不同的主题论坛在这里召开。既要保持这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开放性,同时又要有效地保证内部论坛进行时不受参观人群干扰,是设计的重点。论坛区位于建筑的东北角,设计为椭圆形,由玻璃穹顶覆盖。论坛区朝向展区的半弧为自动玻璃推拉门,当论坛区有会议或活动举行时,玻璃门全部关闭,使论坛区成为封闭的空间;在论坛区没有活动举行时,玻璃门全部打开,普通观众可以进入论坛区参观留念,并作休息。论坛区弧墙上部为投影幕,展示以反映应对气候危机的名为“Six Billion Others (那60亿人)”的主题作品。(图4)
2、互动地面
一个互动设计作品统摄了整个场馆的公共空间。由于大部分公共空间都处于“海洋”的位置,因此,我们在蓝色自流平地面里隐藏了光纤,就如海洋的洋流。吊顶中隐藏着红外感应探测器,可以侦测人群的移动并发出无线信号。这种信号被地面的传感器接收后,就会控制光纤的亮度。于是,整个地面随着人群的移动而忽明忽暗。所有的光纤都会汇聚到入口附近的导航区,这是实物模型和互动影像的结合。展示台四周分别设有不同的感应点,当观众的手触摸感应点时,模型上方的投影仪会在模型上相应的区域投射出展区的实景影像,当观众的手离开感应点后,影像消失,恢复初始状态。不同的感应点对应不同主题的展示区,既起到信息导航的作用,又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性。(图5)
3、创意走廊
“创意长廊”的内容由UNDP提供。展示的是在全球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发挥着自己的智慧,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然而,很多新的发明都是双刃剑,我们不得不反思每项创意背后可能或已经产生的弊端。如何对新创造新发明善加利用才能有效减少和消灭它们的反面作用,从而使其正面作用充分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贡献?展厅的镜面墙和LCD背面的镜面,即暗示了创意有两面性之意;它们的反射意欲引发观众对人类每项新创意双面性的思考。观众进入展区后,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扑面而来,光线变暗,两侧高低错落大小不等的 LCD显示屏,悬挂在空中2米至3米六之间的高度,指引游客参观,每个单元都展示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创意长廊”展厅右侧是一面镜面墙,通过镜面墙和LCD显示屏背面镜面的反射,空间得以延展,更具趣味。(图6)
4、One Earth,,One UN(主秀)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作为联合国展馆的主题展示区,是全场最大的空间,也是最“空”的空间。在这寸土寸金的世博会中,可谓是奢侈之极。但也正因为了这个“空”,才使得这个部分显得如此之与众不同。观众从琳琅满目的丰富中,走到这个有些空旷的黑白世界,顿时心灵归于纯净。在“地图”中,这个区域是海洋的范围。四周是周长约80米的互动式黑白数字媒体作品。地面的平面设计则凸现了海洋的意向,吊顶由波涛起伏的多面反射体形成,不断地将周边的影像反射并投影到地面和参观者身上。互动式的光纤也随着人的走动变化着光亮,同时,互动也控制了周边数字媒体作品的变化,当人的运动被侦测后, 就会激发预设程序,多媒体影像就出现剧烈变化,从而产生强大的动态。这部互动数字媒体作品控制了参观的节奏,每场展示秀时长2分钟,观众可随时进入展馆。每当展示达到高潮时,音乐达到最高点,霎时影片出现强烈的白色调,随后音乐和光亮逐渐减弱,指示出出口处位置。(图7)
展示设计就如导演一场戏剧,就联合国馆这个项目而言,运用中国园林式的空间处理手法、交互设计和媒体设计技术,营造出贴合主题、又印象深刻的体验是设计的关键所在。“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个园、一出戏,”这就是这个项目的实质。
现在大幕还未拉开,我们依然忙碌!
世博会联合国馆展览展示设计团队
总设计师:娄永琪 (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筑道城市设计设计总监)
室内设计:丁婵
展示设计:郭泠
陈设设计:Katja
平面设计:杨皓
互动设计:李松平
媒体设计:达彦
设计助理:吴震 陆燕杰
结构设计:马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