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脂肪肉瘤与其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按照发生部位不同将本院61例脂肪肉瘤患者分为腹膜后43例(A组)、纵隔2例(B组)、四肢和躯干体表13例(C组),另外3例因有恶性肿瘤病史和术后放疗史而不列入上述分组中。回顾性对比研究深部组(A+ B组)与表浅组(C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发生情况、肿瘤切除根治性、病理分型、手术方式、转移情况、是否复发等临床病理指标。【结果】不同部位脂肪肉瘤在肿瘤大小(以10 cm分界)、是否单发、肿瘤根治性切除、病理分型、联合脏器切除、周围脏器受侵、是否复发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在性别、年龄(以60岁分界)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免疫组化指标S-100(9/22)、CD34(6/12)和Vimentin(2/3)在脂肪肉瘤中表达阳性率相对高,前两者尤其在粘液性脂肪肉瘤中表达阳性率高。1例行分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表阿霉素和伊马替尼对脂肪肉瘤无效。【结论】深部脂肪肉瘤与浅部相比肿瘤直径大、多发常见、根治性切除率低、病理分型差、周围脏器受侵率高、联合脏器切除率高、复发率高。免疫组化指标S-100、CD34和Vimentin可用于脂肪肉瘤辅助诊断。放疗是脂肪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子基因检测可作为术后指导化疗和分子靶向用药的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