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能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家?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近关于中国企业家,有两个事件颇耐人寻味。一个是2月26日《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如果问你在这个榜单中谁是首富,你可能不知道,如果问你谁是中国首富,你也未必知道。英国人胡润自1999年推出中国第一份财富排行榜“百富榜”至今20年,从热议到漠视,中国人显然已经对“富豪榜”这一类的财富话题失去了兴趣。另一个事件,是3月5日91岁的褚时健去世——一个人生中有污点的企业家的去世却成为了热门话题。褚时健确实值得我们缅怀,他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家的命运,折射出了一个人群的奋斗和一个时代的传奇。他最打动人之处,是他在70多岁疾病缠身的时候,依然在畅想10年后他的事业。他的褚橙既是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农产品,更是带有梦想的精神产品。当他去世,人们热切缅怀他的时候,其实是在对一种不折不挠的顽强生命精神的缅怀,也是对梦想的致敬!一言以蔽之,是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追寻。马云被2019胡润富豪榜推为中国首富,对此其团队则向媒体表示: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担当”的企业家精神,但中国不需要富豪榜。
  罗兰贝格全球首席执行官常博逸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为世界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与精神贡献。其核心就是中国企业家精神,他说:“我深刻感受到企业家精神释放后的巨大创造力和影响力,这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看来,自信的中国企业家不是简单地学习西方理论,他们对如何将西方管理模式与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决策流程相结合,以及如何塑造企业文化来激励员工等问题,都有独到见解。
  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届时中国不仅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而且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俏教授曾经表示,展望中国2035,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达成目标的关键。中国已经真正进入“企业家经济”阶段,企业家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可宝贵的资源。美国供给学派的领军人物乔治·吉尔德在其《重获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道,人们将经济增长视为很多因素决定的过程,但事实上,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和企业家以新观念和新技术开办的新企业所起的作用相比。他认为,精神和信仰才是企业家的生产方式,为了保持和激励这种信仰,政府需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的自主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国家财富保有并增值的秘密所在。
  塑造中国企业家精神,成为时代使命。我们却一直对此深感困惑。这种困惑来源于100多年前的“韦伯命题”。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著作中提出了一个精神动力问题,其要旨是:在西方,新教伦理提供了现代事功(资本主义)之精神动力,而在中国,尽管传统中国拥有诸多成就现代事功之条件因素,如人口流动、城市经济、货币等,但传统文化之儒道释三教不能提供基于法治、诚信、理性化上的现代化精神动力。在韦伯看来,中国儒家伦理无法催生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事实上,自1970年代“工业东亚”——即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崛起已经有力地反驳了“韦伯命题”。长期为现代世界批判甚至拒绝的儒家传统因“工业东亚”而获得了新的尊严和肯定。学者杜维明发现,1960年代,大多数西方学者都认为儒家的一些基本价值,如群体意识、责任感、社会职责的重要性、修身、政府的领导等与现代化是互不相容的,但1970年代末,“同一群人,再加上几位年轻的学者,使用差不多完全相同的一系列价值,来解释为什么一种特殊的经营气质和企业精神在东方(特别是日本)突然如此成功,已经到了向西方挑战的地步。”
  现代性需要伦理基础,工业东亚应当获得一种文化解释。美国学者墨子刻曾说:“韦伯要解释的是中国为什么要失败,而我们要解释的则是中国为什么成功。然而颇为矛盾的是,同韦伯的解释一样,我们的解释也强调本国精神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则成为更有力的证明。
  中国企业家精神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我们在拥有如此坚定信念的同时也发出这样的“中国之问”:中国何时能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家?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级”的企业家。首先,他一定是缔造并领导着一家世界级的公司,如果仅从规模的角度加以衡量,世界500强或可是一个标准;其次,他的事业必定要对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历史某一领域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他应该是一个社会企业家,他会基于人类的福祉进行思考和行动;第四,世界级的企业家还要为世界贡献他的影响力,这包含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文化精神以及他的管理思想。
  塑造中国企业家精神和诞生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二者是互为因果的。我们坚信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中国会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家,会告诉世界真正的中国企业家精神,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美好的开始。诚如常博逸所言,“我從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中学到的东西不仅可以应用在中国市场上,还可以推广到全球市场。在西方重塑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我经常诉诸源于《易经》的、以中国传统智慧为基础的敏捷管理风格,努力帮助西方的首席执行官们了解中国经验,重燃企业家精神。”
  中国何时能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家?等我们真正能够回答“中国之问”时,也就宣告了“韦伯命题”的终结。
其他文献
一百零八坊星罗棋布的长安城里,上元节辉煌的灯火亮起,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一场塌天大祸已近在眼前,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这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近日,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甫一搬上荧幕,便口碑炸裂,被豆瓣8.7分封神,成为2019最值得期待的好剧。原著作者马伯庸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王小波门下走狗“马亲王”  2016年,知乎上曾有人提问:“如果你来给《
期刊
近日,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小清河复航工程专题会,调度小清河复航工程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全面实施,三年完成通航目标。  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在会上指出,小清河复航工程要在3年内完成全线通航的目标。根据计划,小清河复航后可通行1800吨级船舶,济南规划设主城港区、章丘港区两个港区,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5市将通过水路相连。3年后,小清河复航运营后,从济南乘船出海不再是
期刊
6月29日,由齐鲁书社主办、明府城发展服务中心协办的“泉城老舍情——老舍研究四十年暨新书出版座谈会”在济南百花洲芷兰第召开。张桂兴、魏建、昝亮、周长风、刘昌华、李耀曦、徐国卫、陈夫龙、张炜炜、王任、凌济、钱欢青等参加会议。  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老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留下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数量众多、脍炙人口的不朽作品。
期刊
郭德纲长子、德云社少班主,这两个身份是光环,也是阴影。郭麒麟必须与之共生。  说破无毒  小时候,郭麒麟收到父亲郭德纲的朋友送的一盒巧克力,他兴高采烈地和妈妈王惠炫耀,“你看你的儿子多好,大伙儿都知道我可爱,给我巧克力。”妈妈教育他,“不是因为你可爱给的,是看在爸爸面子给的。”此后,这句话像紧箍咒一样,套在郭麒麟头上。  每位“星二代”都面临两个困境:有时候得到的不是应得的,有时候得不到应得的。他
期刊
近几年,在国际化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低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一些为低龄留学服务的国际学校、公办高中国际班也因此应运而生。  记者梳理发现,近五年内大量高中国际教育学校在山东试水建设和招生,其中青岛的国际学校数量遥遥领先,烟台市和潍坊市紧随其后,济南市位居第四,截至2018年底,山东共有50余所国际学校,目前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扩大中。  数量骤增  国际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国际学校
期刊
这是一个虚构的小城——蒙城,2003年,一个18岁的少年准备走进高考考场。同时,有两件事深深扎在他心底,一是国内的非典,一是国外的伊拉克战争。而影响更大的,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愫,他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缥缈,时间过得太快,18岁永远定格在历史……  萨达姆的春天  2003年,我18岁。  这一年3月20日,美军开始攻打伊拉克,中央台新闻频道罕见地进行全天候报道。每天吃饭的时候,我就站在学校餐厅(没
期刊
我记得村中的电影,黑影攒动,幕布荧荧;我记得村东的桃行,三月红粉,硕果中秋;我记得村南的场地,麦扬纷纷,垛积累累;我记得村西的公路,汽车闪过,顽童追随;我记得村北的小河,雨季潺流,白条窜游……  现在,榆首依旧是潘庄村的中心,摄像头凌空俯视着平整的水泥地;村民砍倒了最后一棵肥桃树,土豆和白菜种植承载起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也激起了人们在夏冬的繁忙;场地成为“牛地”,粗犷的收割脱粒一体机嗡鸣在绿夏里的金
期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始建于1890年。它从百年前的风雨飘摇一路走来,伴随着新中国70年的征途,从1953年的山东省立二院,1957年的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再到新世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几代人的薪火相传,铸就了一个传承医学人文价值的“齐鲁医学”高地。  作为一所百年名院,从建院之初的“传帮带”师徒传承模式到现行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齐鲁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走在时代前沿,同时也沉淀了丰富的精神
期刊
2月16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潘庄村民委员会协办的“潘庄村:一个中国村庄的当代影像档案”摄影展,在肥城市潘庄村开展。  在此之前,从潘庄走出的80后摄影家刘磊,已连续14年拍摄自己的家乡,记录乡村生活,寄托乡思情怀,关注社会发展。他从4万余幅照片中精选出400幅作品,呈现在家乡父老乡亲面前。“乡恋”或者“乡思”于刘磊而言,是艺术敏感
期刊
蒙陰县垛庄镇下峪村,坐落在孟良崮下,70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闻名中外的“突围”战——孟良崮战役,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在这里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74师,击毙了国民党将领张灵甫。70多年后,老朱在这片血染的沃土上,种了10亩蜜桃,桃子的品种很多,其中有一款叫“突围”。  朱明华,蒙阴县垛庄镇下峪村人,1961年出生,1978年高考失败,务农,之后养过猪、做过馒头房、开过饭店,2000年成为村上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