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不能沿用过去旧体制和传统的发展模式。“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有了新的思路,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适应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据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的思路应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在开发规划上,要统筹安排,把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有机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要编制开发战略规划和专项规划,开发的规划和计划要有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并要把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结合起来。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安排西部开发的计划与步骤,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在开发目标上,彻底改变在西部建立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着眼点,从根本上转向强国兴区富民的目标。所谓强国,是指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战略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实施要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谓兴区,是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标不再是服务于东部的发展,而是要通过西部自身努力、国家适当扶持和东部的援助,实现西部经济社会的振兴,最终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安定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所谓富民,则是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归根结底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使西部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摆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提高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三)在开发体制上,要形成与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的对外开放环境的新型西部大开发体制。在开发主体上,不能再以国家为单一的开发主体,而是要有广泛的经济主体参与,不仅要充分调动西部地区各类经济主体参与,而且要广泛引导、吸引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各类经济主体参与西部地区开发,给西部大开发注入活力与生机。要建立全方位开放的新的开发体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开放促大开发。
(四)在开发基点上,要由单靠国家财力搞建设转向立足于区域经济增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完全依靠国家大规模投资进行西部大开发是不切实际的,西部地区要彻底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开拓进取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和挖掘一切可用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大开发;要在大开发中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区域自身的结构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要营造良好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吸引、稳定国内外的资金、人才、企业进入西部开发,或者以各种形式参与西部开发;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总之,只有在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增长、“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国家的扶持、东部的支援才能产生更大的作用。
(五)在开发导向上,要由传统的资源导向型开发转向市场导向型开发。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因而很长时间以来开发思路往往是“立足于资源优势搞开发”。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东部沿海地区也凭借港口优势加快利用国外资源,降低了对中西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因此,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再要以资源导向进行开发显然难以为继,必须转向以市场导向进行开发。要从简单地着眼本地资源的开发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确定具体的开发内容;要从单纯地开发能矿资源转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开发方向;要从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品创优,培育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六)在开发模式上,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更加重视资源保护、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千百年来频繁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黄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给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荒漠化逐步向东推移。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严禁砍伐森林和破坏植被,保护长江、黄河等源头和上游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封山育林,植树种草。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新西部,必将加大推动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七)在开发布局上,要突出重点,寻找或选择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具有辐射和扩散功能、 关联效应较强的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块,率先进行开发布局。为此,西部地区的开发,必须从省情区情出发,突出重点,有先有后,先易后难,从点到面。同时,要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比如,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确定的开发思路是要建设好五大基地。
(八)在开发观念上,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新的资源观、开发观、发展观、优势观、人才观、合作观。观念落后在某种意义上,是经济开发、经济开放、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进行观念大转变。随着人们旧观念的逐步改变,必将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力。
(九)在开发项目的切入点上,近期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据统计,基础设施存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提高0.86%。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步伐,当前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形成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扩大西部与东部、西南与西北的运输通道。生态环境建设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地区占80%。全国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2400平方公里,也大都在西部地区。因此,必须强化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尽快恢复林草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不断改变生态环境和山川地貌,为把西部大开发推向一个新的广度与深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在开发规划上,要统筹安排,把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有机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要编制开发战略规划和专项规划,开发的规划和计划要有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并要把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结合起来。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安排西部开发的计划与步骤,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在开发目标上,彻底改变在西部建立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着眼点,从根本上转向强国兴区富民的目标。所谓强国,是指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战略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实施要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谓兴区,是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标不再是服务于东部的发展,而是要通过西部自身努力、国家适当扶持和东部的援助,实现西部经济社会的振兴,最终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安定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所谓富民,则是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归根结底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使西部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摆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提高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三)在开发体制上,要形成与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的对外开放环境的新型西部大开发体制。在开发主体上,不能再以国家为单一的开发主体,而是要有广泛的经济主体参与,不仅要充分调动西部地区各类经济主体参与,而且要广泛引导、吸引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各类经济主体参与西部地区开发,给西部大开发注入活力与生机。要建立全方位开放的新的开发体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大开放促大开发。
(四)在开发基点上,要由单靠国家财力搞建设转向立足于区域经济增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完全依靠国家大规模投资进行西部大开发是不切实际的,西部地区要彻底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开拓进取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和挖掘一切可用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大开发;要在大开发中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区域自身的结构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要营造良好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吸引、稳定国内外的资金、人才、企业进入西部开发,或者以各种形式参与西部开发;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总之,只有在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增长、“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国家的扶持、东部的支援才能产生更大的作用。
(五)在开发导向上,要由传统的资源导向型开发转向市场导向型开发。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因而很长时间以来开发思路往往是“立足于资源优势搞开发”。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东部沿海地区也凭借港口优势加快利用国外资源,降低了对中西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因此,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再要以资源导向进行开发显然难以为继,必须转向以市场导向进行开发。要从简单地着眼本地资源的开发转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确定具体的开发内容;要从单纯地开发能矿资源转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开发方向;要从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品创优,培育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六)在开发模式上,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更加重视资源保护、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千百年来频繁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黄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给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荒漠化逐步向东推移。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严禁砍伐森林和破坏植被,保护长江、黄河等源头和上游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封山育林,植树种草。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新西部,必将加大推动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七)在开发布局上,要突出重点,寻找或选择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具有辐射和扩散功能、 关联效应较强的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块,率先进行开发布局。为此,西部地区的开发,必须从省情区情出发,突出重点,有先有后,先易后难,从点到面。同时,要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比如,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确定的开发思路是要建设好五大基地。
(八)在开发观念上,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新的资源观、开发观、发展观、优势观、人才观、合作观。观念落后在某种意义上,是经济开发、经济开放、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进行观念大转变。随着人们旧观念的逐步改变,必将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力。
(九)在开发项目的切入点上,近期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据统计,基础设施存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提高0.86%。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步伐,当前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形成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扩大西部与东部、西南与西北的运输通道。生态环境建设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地区占80%。全国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2400平方公里,也大都在西部地区。因此,必须强化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尽快恢复林草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不断改变生态环境和山川地貌,为把西部大开发推向一个新的广度与深度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