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但是,现在的小孩普遍缺乏感恩之心,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不懂得感恩的人格是不健全的,必将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格教育。
关健词:感恩教育 学生 健全人格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许多优秀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助人为乐、诚实笃信、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温良恭俭让的修身之道等,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感恩与图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
其次,感恩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需要。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格教育。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爱从来都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回报的义务,谁也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我们从父母、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才是一个健全、健康的人。
二.小学生感恩报恩的要求
首先,学会说“谢谢”。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或社会上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和他人的帮助时,会说声“谢谢”。在自己生日时,应该谢谢父母给了生命。
其次,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应主动关心老师的身体和生活,应主动去关心同学,特别是身体较差、学习困难、家庭特殊等同学。应主动去关心辛勤工作抚养子女的父母和年老体弱的长辈,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和母亲节、父亲节时献上诚挚的祝福。应主动去关心需要关心的朋友和他人,特别是老弱病残者。
再次,学会报答父母、他人、学校、社会和国家。应主动为老师和同学帮忙,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校和老师的关怀,主动为学校做好事。努力学习是对父母、老师和资助人的最好报答。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和花草树木,保持校园的环境卫生。如果条件许可,应该主动“施恩”去资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报答社会。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1.情境渗透教育法。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为此,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宣传专栏、电子显示屏、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媒体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情境,如在每周一歌中教唱感恩歌曲,做到人人会唱感恩歌曲。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和墙报。在广播电视台播出感恩歌曲专题和感恩电影专题以及《母子的生命之约》感恩节目等。在日常的学科教学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在年段班级管理、集体活动和学校生活中应该渗透感恩教育。
2.实践锻炼法。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法有多种表现形式。动手法。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写作法。鼓励学生在每周或每月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举办“我最感动的人和事”感恩作文竞赛。
3.专题活动法。在教师节、敬老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以年段、班级等团体形式举行大型的感恩活动,如母亲节家长与子女联欢活动,深情演唱感恩歌曲献给母亲;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开展“我以什么形式感谢父母(恩人)”、“我为父母(恩人)做些什么”等报恩活动。
四.感恩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比如说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做,他偏不这样做)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對感恩教育方式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不是一味灌输感恩如何重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可能有差距,老师要意识到并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2.系统性原则。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
3.持久性原则。感恩的观念和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否则,可能半途而废。全校教师特别是年段长、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把感恩教育贯彻到日常的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教学、管理等本职工作之中,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学生学会了知恩图报,就是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和财富。
4.情感性原则。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设置情景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诱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枯燥、无情的说教。
基金项目: 2016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05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关健词:感恩教育 学生 健全人格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许多优秀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助人为乐、诚实笃信、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温良恭俭让的修身之道等,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感恩与图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
其次,感恩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需要。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格教育。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爱从来都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回报的义务,谁也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我们从父母、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才是一个健全、健康的人。
二.小学生感恩报恩的要求
首先,学会说“谢谢”。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或社会上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和他人的帮助时,会说声“谢谢”。在自己生日时,应该谢谢父母给了生命。
其次,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应主动关心老师的身体和生活,应主动去关心同学,特别是身体较差、学习困难、家庭特殊等同学。应主动去关心辛勤工作抚养子女的父母和年老体弱的长辈,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和母亲节、父亲节时献上诚挚的祝福。应主动去关心需要关心的朋友和他人,特别是老弱病残者。
再次,学会报答父母、他人、学校、社会和国家。应主动为老师和同学帮忙,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校和老师的关怀,主动为学校做好事。努力学习是对父母、老师和资助人的最好报答。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和花草树木,保持校园的环境卫生。如果条件许可,应该主动“施恩”去资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报答社会。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1.情境渗透教育法。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为此,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宣传专栏、电子显示屏、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媒体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情境,如在每周一歌中教唱感恩歌曲,做到人人会唱感恩歌曲。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和墙报。在广播电视台播出感恩歌曲专题和感恩电影专题以及《母子的生命之约》感恩节目等。在日常的学科教学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在年段班级管理、集体活动和学校生活中应该渗透感恩教育。
2.实践锻炼法。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法有多种表现形式。动手法。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写作法。鼓励学生在每周或每月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举办“我最感动的人和事”感恩作文竞赛。
3.专题活动法。在教师节、敬老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以年段、班级等团体形式举行大型的感恩活动,如母亲节家长与子女联欢活动,深情演唱感恩歌曲献给母亲;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开展“我以什么形式感谢父母(恩人)”、“我为父母(恩人)做些什么”等报恩活动。
四.感恩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比如说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做,他偏不这样做)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對感恩教育方式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不是一味灌输感恩如何重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可能有差距,老师要意识到并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2.系统性原则。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
3.持久性原则。感恩的观念和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否则,可能半途而废。全校教师特别是年段长、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把感恩教育贯彻到日常的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教学、管理等本职工作之中,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学生学会了知恩图报,就是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和财富。
4.情感性原则。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设置情景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诱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枯燥、无情的说教。
基金项目: 2016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05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