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公共艺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得到快速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也低质化、元序化的种种不良现象。我们应当根据公共艺术的发展规律,发挥政府在公共艺术中的引领作用,激发艺术的魅力,使得城市空间规划带有特定的文化因素,确立合理的艺术思路和题材,以公共艺术的整体性规划为当下城市建设中个性缺失和建设无序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政府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026-02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出现了空前的高潮。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城市先进和繁荣程度与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参照体系,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从我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威海、西安武汉、长沙等城市在公共艺术的建设方面来看,己取得成功的经验,其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思想、工艺水平以及其形式也在城镇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和进步。公共艺术及其表现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已不再是城市建筑中的点缀,它不但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良好环境。
一、政府对公共艺术的影响表现
虽然公共艺术理论到今天为止还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但作为一种现实艺术形式存在来说,公共艺术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人类各个阶段都显示出不同的样态,其中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是统治者的意志和形象的反映
在封建时代,有普天下莫非王土的说法,国家的一切,包括城市和臣民都是皇帝的。相应的,古代城市雕塑及环境装饰主要是面向帝王,以歌功颂德为主,力求以帝王神圣它那种威严的形象使庶民感受到权力的强大,在设计和建设上更多是以强权来实现的。而进入民主时期,公共艺术更加关注的是人民权利的主张,广场成为人民议事、休闲的场所,公共艺术关注的是人民内心的需要。
2.政府用来教化民众的工具
人们的认知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往往与适应和认知身边的环境信息的接收、识别、贮存、加工信息等过程相联系。政府强力介入公共艺术设计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促使情感发生的形体与空间环境空间的构成要素设计和改变,强化环境艺术与人们认知的关系,达到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改变人们行为的效果。例如常见的宗教建筑,标志性建筑,著名的人物雕像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能在体现出来政府期望的人民的生活习性、审美心理、行为特点等特征。
3.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导向作用
公共艺术不但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且受外界风潮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指向。例如,50年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以雕塑为主导,例如广州五羊城标、北京农展馆群雕、军事博物馆组雕等,以此为榜样,其后全国各地纷纷先后出现各类雕塑;又例如,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领导的关心下,在首都机场壁画的绘制的示范效应,在全国各的广场、博物馆、火车站、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中也出现了不少在题材、形式上,还是在工艺材料上,都与北京首都机场壁画风格相类似的壁画。
从以上几点来看,作为社会环境的最有力的影响者,政府对社会公共艺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我国公共艺术的现状及困境
1.商业化日益严重无序化,缺少长期规划
进入新时期,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现以商业利益逐渐成为社会的文化价值主导价值观。与此相应,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艺术应运而生,日益繁荣。其弊端在于,为了追求利润而失去对美的追求,盲目追求华丽,甚至模仿抄袭他人,呈现出浮躁、肤浅的公共文化现象。一批没有文化支撑的、质量粗制滥造、拼凑剿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品充斥在大街广场、绿地公园,形成公共艺术的浮夸品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雕塑的建设的主体由单一的政府转变成为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甚至是个人,作品的艺术水准无法得到保证,作品的风格与城市整体形象规划之间很可能不一致,产生城市宏观整体与微观局部冲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方向失衡等问题。
2.追求长官意志、政绩化明显
在城市建设的大潮中,一些城市主要领导操纵了公共艺术投资取向和方向。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取决于领导的个人品味和爱好。在我国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沦为部分政府官员显示政绩的一张名片,成为主要领导搞城市“形象工程”的手段和形式。领导对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急于求成,不顾城市应有的地域文化特色而用照抄其他城市的艺术作品,这造成公共艺术的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还有些公共艺术出现一些盲目追求形体大、数量多、盲目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如在很多地方设立的所谓标志性雕塑,题材类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单调而生硬,缺少个性和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与整体空间缺乏有机联系,缺少整体设计意识,与居民的生活毫无关联,甚至成为日益泛滥的视觉污染。
3.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精神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丢失
本质上说,决定公共艺术形式最重要的并不是公共艺术本身的诸如风格、样式、流派等因素,一个城市文化的公共艺术是城市内在价值取向的外化,是人类整体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外部条件,反映的是一种集体或群体的空间精神。目前在我国现阶段公共艺术“大跃进”的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缺少科学可行的系统性规划,数量恶性膨胀,造成很多城市的公共藝术作品没有领悟到西方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精髓所在,公共艺术的题材、内容、制作手段上既没能很好的继承地域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失去了老城的传统韵味,也没有为新城找寻新的文化根基。相当数量公共艺术项目随意将作品置放在公共环境中,粗制滥造,品质低下,成为没有文化支撑不知所云的空虚符号。
三、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
我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原因很多。但我们如果不从公共艺术建设深层机制,政府整体规划的角度进行探讨,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艺术的现状。基于此,政府应当在社会公共艺术建设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1.进行合理规划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是城市环境层次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或表现于建筑、雕塑等形式,或依附于街道、广场、绿地、公园等特质形态构成的要素之上,构成整体的城市公共艺术环境。在我国,政府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决策者,而公共艺术设计师则缺乏公共性的理解,城市管理者应当建立公共艺术的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城市公共艺术的指导、协调、审定等工作,在艺术、空间、政府、公众等等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艺术、公共空间、公众之间的桥梁。公共艺术设计师要在了解政府、公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等各个方面要求,理解那些对公共空间、对公众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才有助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妥善处理环境与艺术,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在公共艺术作品中将功能、形象、内涵等方面与城市环境相匹配,使现代城市与城市整体环境协调统一。
2.重视民众的参与
公共艺术区别于一般私人艺术,是一种设置于城市公共空间,向公众完全开放的艺术,其最大特点是公众能够广泛参与,公共艺术与周围人群产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是公众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和介入的过程。公众公众不仅可以自由的欣赏、评判公共艺术作品,还可以对创作过程的参与,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参与者的意见并予以采纳或借鉴增添了公共艺术的生气与活力。加强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和大众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真正体现出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要求公共艺术本身应当体现当地居民人群的精神需求。公共艺术以更开放、更自由的姿态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例如,在上世纪巴塞罗那城市破败不堪,百废待兴。当时市政府意识到公共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所造成的作用和影响。采用“针灸法”的公共艺术建设模式,即借助规划设计,先从小型公共空间入手,逐步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环境,将普通社区的废弃地、改建为社区公园。此后的17年中,城市共有400多处公共空间品质得到提升,这样花费虽少,但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使城市焕发了生机,使得巴塞罗那变成一个宜居的城市。
3.注重地域的文化传承
现代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组合而成的建筑群,而是一种满足居民心理、生理、行为诸方面的需求,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公共艺术作为一种伴随城市发展的当代艺术形式,其作用已经不仅仅只是为装饰和美化城市建筑而存在,而更应体现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大众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成为建构当代城市多元的公共文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场所识别感和文化认同感的作用,已经公共藝术成为表现城市魅力的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每个地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不同,造就了各个地方自己独特的文化及地貌特征。这要求公共艺术一方面在题材、风格、尺度、材质上要考虑特定的城市环境因素;另一方面,它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改善现有文化品味和风格,产生区域心理归属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注重其美价值与实用价值。
4.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
公共艺术的是以哲学、艺术、美学、历史观念为指导,它借助于现代技术与艺术手段,达到重建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的空间关系的目的。在公共艺术作品、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公共艺术根植于人类生活的城市环境场所,以居民为媒介,与城市环境进行互动。创作者、作品、欣赏者(使用者)、特定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作用、相互共生的关系。好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为市民创造出愉悦感、快乐感,激发人们的玩心、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人们的接触和交流,带给人一种短暂却愉快的感受。由此启发和引导创作者的艺术创作从而改变自身的环境产生正向互动效应,得以实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促进环境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力,从公共艺术的本身规律出发,研究城市公共艺术与当地历史文化的关系、与市民心理和行为的关系,做出合理的城市文化规划,激发公共文化创造力,以多样化创造性的表达艺术方式,为民主、自由的城市公共空间领域寻找恰当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为城市空间规划注入特殊的城市历史文化、独特的地方个性,为市民创造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和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政府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026-02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出现了空前的高潮。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城市先进和繁荣程度与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参照体系,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从我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威海、西安武汉、长沙等城市在公共艺术的建设方面来看,己取得成功的经验,其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思想、工艺水平以及其形式也在城镇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和进步。公共艺术及其表现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已不再是城市建筑中的点缀,它不但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良好环境。
一、政府对公共艺术的影响表现
虽然公共艺术理论到今天为止还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但作为一种现实艺术形式存在来说,公共艺术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人类各个阶段都显示出不同的样态,其中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是统治者的意志和形象的反映
在封建时代,有普天下莫非王土的说法,国家的一切,包括城市和臣民都是皇帝的。相应的,古代城市雕塑及环境装饰主要是面向帝王,以歌功颂德为主,力求以帝王神圣它那种威严的形象使庶民感受到权力的强大,在设计和建设上更多是以强权来实现的。而进入民主时期,公共艺术更加关注的是人民权利的主张,广场成为人民议事、休闲的场所,公共艺术关注的是人民内心的需要。
2.政府用来教化民众的工具
人们的认知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往往与适应和认知身边的环境信息的接收、识别、贮存、加工信息等过程相联系。政府强力介入公共艺术设计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促使情感发生的形体与空间环境空间的构成要素设计和改变,强化环境艺术与人们认知的关系,达到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改变人们行为的效果。例如常见的宗教建筑,标志性建筑,著名的人物雕像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能在体现出来政府期望的人民的生活习性、审美心理、行为特点等特征。
3.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导向作用
公共艺术不但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且受外界风潮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指向。例如,50年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以雕塑为主导,例如广州五羊城标、北京农展馆群雕、军事博物馆组雕等,以此为榜样,其后全国各地纷纷先后出现各类雕塑;又例如,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领导的关心下,在首都机场壁画的绘制的示范效应,在全国各的广场、博物馆、火车站、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中也出现了不少在题材、形式上,还是在工艺材料上,都与北京首都机场壁画风格相类似的壁画。
从以上几点来看,作为社会环境的最有力的影响者,政府对社会公共艺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我国公共艺术的现状及困境
1.商业化日益严重无序化,缺少长期规划
进入新时期,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现以商业利益逐渐成为社会的文化价值主导价值观。与此相应,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艺术应运而生,日益繁荣。其弊端在于,为了追求利润而失去对美的追求,盲目追求华丽,甚至模仿抄袭他人,呈现出浮躁、肤浅的公共文化现象。一批没有文化支撑的、质量粗制滥造、拼凑剿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品充斥在大街广场、绿地公园,形成公共艺术的浮夸品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雕塑的建设的主体由单一的政府转变成为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甚至是个人,作品的艺术水准无法得到保证,作品的风格与城市整体形象规划之间很可能不一致,产生城市宏观整体与微观局部冲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方向失衡等问题。
2.追求长官意志、政绩化明显
在城市建设的大潮中,一些城市主要领导操纵了公共艺术投资取向和方向。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取决于领导的个人品味和爱好。在我国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沦为部分政府官员显示政绩的一张名片,成为主要领导搞城市“形象工程”的手段和形式。领导对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急于求成,不顾城市应有的地域文化特色而用照抄其他城市的艺术作品,这造成公共艺术的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还有些公共艺术出现一些盲目追求形体大、数量多、盲目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如在很多地方设立的所谓标志性雕塑,题材类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单调而生硬,缺少个性和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与整体空间缺乏有机联系,缺少整体设计意识,与居民的生活毫无关联,甚至成为日益泛滥的视觉污染。
3.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精神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丢失
本质上说,决定公共艺术形式最重要的并不是公共艺术本身的诸如风格、样式、流派等因素,一个城市文化的公共艺术是城市内在价值取向的外化,是人类整体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外部条件,反映的是一种集体或群体的空间精神。目前在我国现阶段公共艺术“大跃进”的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缺少科学可行的系统性规划,数量恶性膨胀,造成很多城市的公共藝术作品没有领悟到西方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精髓所在,公共艺术的题材、内容、制作手段上既没能很好的继承地域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色,失去了老城的传统韵味,也没有为新城找寻新的文化根基。相当数量公共艺术项目随意将作品置放在公共环境中,粗制滥造,品质低下,成为没有文化支撑不知所云的空虚符号。
三、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
我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原因很多。但我们如果不从公共艺术建设深层机制,政府整体规划的角度进行探讨,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艺术的现状。基于此,政府应当在社会公共艺术建设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1.进行合理规划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是城市环境层次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或表现于建筑、雕塑等形式,或依附于街道、广场、绿地、公园等特质形态构成的要素之上,构成整体的城市公共艺术环境。在我国,政府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决策者,而公共艺术设计师则缺乏公共性的理解,城市管理者应当建立公共艺术的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城市公共艺术的指导、协调、审定等工作,在艺术、空间、政府、公众等等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艺术、公共空间、公众之间的桥梁。公共艺术设计师要在了解政府、公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等各个方面要求,理解那些对公共空间、对公众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才有助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妥善处理环境与艺术,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在公共艺术作品中将功能、形象、内涵等方面与城市环境相匹配,使现代城市与城市整体环境协调统一。
2.重视民众的参与
公共艺术区别于一般私人艺术,是一种设置于城市公共空间,向公众完全开放的艺术,其最大特点是公众能够广泛参与,公共艺术与周围人群产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是公众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和介入的过程。公众公众不仅可以自由的欣赏、评判公共艺术作品,还可以对创作过程的参与,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参与者的意见并予以采纳或借鉴增添了公共艺术的生气与活力。加强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和大众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真正体现出公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要求公共艺术本身应当体现当地居民人群的精神需求。公共艺术以更开放、更自由的姿态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例如,在上世纪巴塞罗那城市破败不堪,百废待兴。当时市政府意识到公共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所造成的作用和影响。采用“针灸法”的公共艺术建设模式,即借助规划设计,先从小型公共空间入手,逐步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环境,将普通社区的废弃地、改建为社区公园。此后的17年中,城市共有400多处公共空间品质得到提升,这样花费虽少,但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使城市焕发了生机,使得巴塞罗那变成一个宜居的城市。
3.注重地域的文化传承
现代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组合而成的建筑群,而是一种满足居民心理、生理、行为诸方面的需求,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公共艺术作为一种伴随城市发展的当代艺术形式,其作用已经不仅仅只是为装饰和美化城市建筑而存在,而更应体现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大众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成为建构当代城市多元的公共文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场所识别感和文化认同感的作用,已经公共藝术成为表现城市魅力的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每个地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不同,造就了各个地方自己独特的文化及地貌特征。这要求公共艺术一方面在题材、风格、尺度、材质上要考虑特定的城市环境因素;另一方面,它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改善现有文化品味和风格,产生区域心理归属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注重其美价值与实用价值。
4.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
公共艺术的是以哲学、艺术、美学、历史观念为指导,它借助于现代技术与艺术手段,达到重建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的空间关系的目的。在公共艺术作品、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公共艺术根植于人类生活的城市环境场所,以居民为媒介,与城市环境进行互动。创作者、作品、欣赏者(使用者)、特定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作用、相互共生的关系。好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为市民创造出愉悦感、快乐感,激发人们的玩心、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人们的接触和交流,带给人一种短暂却愉快的感受。由此启发和引导创作者的艺术创作从而改变自身的环境产生正向互动效应,得以实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促进环境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力,从公共艺术的本身规律出发,研究城市公共艺术与当地历史文化的关系、与市民心理和行为的关系,做出合理的城市文化规划,激发公共文化创造力,以多样化创造性的表达艺术方式,为民主、自由的城市公共空间领域寻找恰当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为城市空间规划注入特殊的城市历史文化、独特的地方个性,为市民创造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和高品质的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