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动区游戏是贯彻实施《指南》的重要途径,游戏材料是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由于幼儿发展的动态性,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投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要围绕幼儿的发展方向和主体变化而进行顺应性的调整。本文将立足于幼儿行为的观察,在此基础之上对活动区的操作材料进行调整,真正满足幼儿能力、兴趣、个体差异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行为观察;材料调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35-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活动区游戏是贯彻实施《指南》的重要途径,游戏材料是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幼儿发展的动态性,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投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满足幼儿能力、兴趣、个体差异的需要,获得相应的发展。
一、现存材料调整中显现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的材料调整中,因为教师的思想及认知的误区,区域活动中材料的调整总是会出现走套路、走旧路的现象,这些现象具体表现为:
1.在调整时间上过于规范性。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往往存在着定性的检查惯例,规定着材料检查与调整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内容,老师们都是应付式或是突击式的对操作材料進行投放调整,而结合幼儿游戏中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区域材料的较少,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发展均受到限制。
2.在调整内容上过于彻底性。在材料的调整过程中,将原有材料抛弃,并更换成新的内容,忽视了材料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而关注材料呈现形式上的新颖性,往往是为了“换”而“换”,这样过于笼统性与主观性的调整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材料的浪费过于严重,材料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
3.在调整目标上过于主观性。在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里,材料的调整就意味着更换,而这种更换却只是依赖于教师的主观意识,缺乏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未能深入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内在需求,未能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及使用行为做出具体的观察和分析,导致材料的调整过于随意性与主观性。
二、材料调整的前提依据——幼儿行为观察
观察,是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现象、发展动向的一种仔细考查,同时也是一种直观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主要情况,能够具体的判定幼儿的内在差异兴趣及主体需要,从而為材料调整提供依据。
1.观察幼儿对玩具、角色的态度。态度是一种最初步的反映。幼儿拿着玩具是很有兴致地摆弄做着各种尝试?还是索然无味、很少操作?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努力模仿和扮演着角色,并伴有行为和言语?还是默默无闻地在区里呆着没有任何活动?这些信息告诉老师,有些孩子对玩具、对游戏是不是积极。教师须进一步了解幼儿不积极的原因,使其投入到游戏中去。
2.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生活经验。幼儿操作能力是和手部肌肉发展相关的,在同一年龄段里的幼儿操作能力是有差异的。另外,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不同,生活经验不同,这对操作能力也是有影响的。教师要了解幼儿在操作能力上的差异性和生活经验,根据他们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来确定对游戏的指导。
3.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幼儿喜爱某一种玩具,他说不出来喜欢的原因,只有靠教师仔细观察。当教师了解到幼儿的兴趣点时,则可以将其扩大、迁移,利用兴趣点使游戏进一步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材料调整的具体策略
对幼儿操作材料的行为进行具体观察,以幼儿的差异化表现及主体性需求作为观察的重点,以观察的结果作为材料调整的前提依据,以此实现材料调整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1.时机调整策略。时机调整策略是指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关注点与疑问点,在幼儿丧失操作兴趣和对材料操作产生问题时能够及时、科学地对材料进行调整。例如,小班运动区游戏《赶小鸡》,幼儿每人一根棍子在操场上自由赶小鸡(皮球),玩了一会,有幼儿说:“老师,球怎么会乱滚……”、“老师,我的“小鸡”不听话……”,一些幼儿把棍子乱甩,一些幼儿索性不玩,出现对游戏失去兴趣和信心的现象,教师通过观察,意识到材料单一引发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再次游戏时,对该活动的材料进行了一些调整:增添竹拍、球拍,让幼儿自主选用竹棍、竹拍、球拍来赶‘小鸡’,并在终点放置呼啦圈作为小鸡的家,通过情景化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兴趣。在一段训练和玩耍时间后,幼儿逐渐掌握了赶小鸡的技巧,此时教师又适时对操作材料进行调整,教师将呼啦圈改为鸡笼,因为鸡笼入口处有一定的高度,加大了游戏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从而不断激发和保持了幼儿的游戏兴趣。由此可见,对游戏材料进行有效调整,需要教师把握好时机与尺度,避免因材料调整的过晚、过早而失去调整的意义。
2.目标调整策略。目标调整策略,是以幼儿主体为目标,以幼儿内在需求为基础,以发展目标为根本,以此对活动区域中的操作材料进行调整。例如,大班探索区游戏《铺地砖》,教师投放3种颜色的长方形地砖,有三位幼儿参与这个铺地砖活动,幼儿A只是试图将底板铺满,但是铺满的图案毫无规律;幼儿B能力稍强,他开了一个红黄红黄排序的头;幼儿C则是非常快地铺设各种各样的创意有规律的造型。教师通过观察反思:虽然有三人参与该活动,但是三人的能力水平有所差异,如何让三个幼儿在自己已有的经验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如何让能力最强的幼儿发挥更多的创意?再次游戏,根据幼儿能力水平的差异,为幼儿准备了辅助图示和学习单,从要铺设的数量上增加了难度,从颜色上增加到6种颜色:红、黄、橙、绿、蓝、粉,幼儿可以选择按图示铺设地砖,也可以按部分图示铺设地砖,还可以不看图示独立有规律铺地砖,充分体现调整后材料的层次性。此游戏中,幼儿明显表现出个体差异,面对教师投放的材料,有的孩子望而生畏、难以理解,有的孩子却能轻松拿下,清晰反映出经验和能力上的不同。教师在过程中关注到幼儿的经验水平,关注到材料与儿童经验的适度性,及时跟进调整,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3.內容调整策略。内容调整策略是指教师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以添加、删减、组合等方法,突破原有的内容局限,赋予材料新的意义和价值,使材料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大班探索区游戏《撲克牌建筑师》,区域活动开始了,睿睿把两张牌斜斜地靠在一起,将两张牌立在桌上,但是,当他想往上搭高时,发现不但不能搭高,并且原来搭建的也倒了,只见他急的大叫“老师,我搭建的房子站不稳,老是倒……”这时,也有其他孩子说“我的也老是失败,怎么回事啊?……”甚至有些孩子直接放弃,终止了游戏。为了让幼儿重新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对操作的材料内容进行充实,为幼儿提供了积木、小纸杯、花片、回形针、纸盒等辅助材料,让幼儿通过辅助材料对扑克牌进行搭建、垒高,以此重建幼儿对纸牌操作的兴趣。由此可见,在部分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出现初次使用困难或是无法自主运用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在操作材料中所产生的问题对材料的内容进行适当添补和增设,以此为幼儿创造性的使用材料搭建平台。
总之,幼儿活动区域中材料的调整不仅影响游戏活动的质量与效果,还影响幼儿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充分解读幼儿的游戏现状,及时和正确审视材料的作用,唯有将幼儿的当下需求和材料的功能有机连接、融会贯通,才能使材料物尽其用,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的游戏进程,以此实现幼儿各种内在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雷凤英.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5,(04).
[2]陈海俏.幼儿园区域材料设计与利用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14,(09).
Based on the Living Quarters of the Children’s Behavior Observation Material Adjustment Strategy
ZHENG Hong
(Shanghang County Teacher Training Schools,Shanghang,Fujian 364200,China)
Abstract:The activity of the gam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guide",the material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game,the game due to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children,teachers must consider when put in the material material delivery process is not achieved overnight,immutable,around you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main body change and adjust for compliance.This article will base on status behavior observation,on this basis to adjust the material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activity area,real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children’s ability,interest,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Key words:children;behavior observation;material adjustment
关键词:幼儿;行为观察;材料调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35-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活动区游戏是贯彻实施《指南》的重要途径,游戏材料是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幼儿发展的动态性,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投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满足幼儿能力、兴趣、个体差异的需要,获得相应的发展。
一、现存材料调整中显现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的材料调整中,因为教师的思想及认知的误区,区域活动中材料的调整总是会出现走套路、走旧路的现象,这些现象具体表现为:
1.在调整时间上过于规范性。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往往存在着定性的检查惯例,规定着材料检查与调整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内容,老师们都是应付式或是突击式的对操作材料進行投放调整,而结合幼儿游戏中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区域材料的较少,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发展均受到限制。
2.在调整内容上过于彻底性。在材料的调整过程中,将原有材料抛弃,并更换成新的内容,忽视了材料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而关注材料呈现形式上的新颖性,往往是为了“换”而“换”,这样过于笼统性与主观性的调整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材料的浪费过于严重,材料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
3.在调整目标上过于主观性。在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里,材料的调整就意味着更换,而这种更换却只是依赖于教师的主观意识,缺乏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未能深入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内在需求,未能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及使用行为做出具体的观察和分析,导致材料的调整过于随意性与主观性。
二、材料调整的前提依据——幼儿行为观察
观察,是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现象、发展动向的一种仔细考查,同时也是一种直观的体验活动。通过观察,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主要情况,能够具体的判定幼儿的内在差异兴趣及主体需要,从而為材料调整提供依据。
1.观察幼儿对玩具、角色的态度。态度是一种最初步的反映。幼儿拿着玩具是很有兴致地摆弄做着各种尝试?还是索然无味、很少操作?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努力模仿和扮演着角色,并伴有行为和言语?还是默默无闻地在区里呆着没有任何活动?这些信息告诉老师,有些孩子对玩具、对游戏是不是积极。教师须进一步了解幼儿不积极的原因,使其投入到游戏中去。
2.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生活经验。幼儿操作能力是和手部肌肉发展相关的,在同一年龄段里的幼儿操作能力是有差异的。另外,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不同,生活经验不同,这对操作能力也是有影响的。教师要了解幼儿在操作能力上的差异性和生活经验,根据他们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来确定对游戏的指导。
3.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幼儿喜爱某一种玩具,他说不出来喜欢的原因,只有靠教师仔细观察。当教师了解到幼儿的兴趣点时,则可以将其扩大、迁移,利用兴趣点使游戏进一步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材料调整的具体策略
对幼儿操作材料的行为进行具体观察,以幼儿的差异化表现及主体性需求作为观察的重点,以观察的结果作为材料调整的前提依据,以此实现材料调整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1.时机调整策略。时机调整策略是指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关注点与疑问点,在幼儿丧失操作兴趣和对材料操作产生问题时能够及时、科学地对材料进行调整。例如,小班运动区游戏《赶小鸡》,幼儿每人一根棍子在操场上自由赶小鸡(皮球),玩了一会,有幼儿说:“老师,球怎么会乱滚……”、“老师,我的“小鸡”不听话……”,一些幼儿把棍子乱甩,一些幼儿索性不玩,出现对游戏失去兴趣和信心的现象,教师通过观察,意识到材料单一引发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再次游戏时,对该活动的材料进行了一些调整:增添竹拍、球拍,让幼儿自主选用竹棍、竹拍、球拍来赶‘小鸡’,并在终点放置呼啦圈作为小鸡的家,通过情景化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兴趣。在一段训练和玩耍时间后,幼儿逐渐掌握了赶小鸡的技巧,此时教师又适时对操作材料进行调整,教师将呼啦圈改为鸡笼,因为鸡笼入口处有一定的高度,加大了游戏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从而不断激发和保持了幼儿的游戏兴趣。由此可见,对游戏材料进行有效调整,需要教师把握好时机与尺度,避免因材料调整的过晚、过早而失去调整的意义。
2.目标调整策略。目标调整策略,是以幼儿主体为目标,以幼儿内在需求为基础,以发展目标为根本,以此对活动区域中的操作材料进行调整。例如,大班探索区游戏《铺地砖》,教师投放3种颜色的长方形地砖,有三位幼儿参与这个铺地砖活动,幼儿A只是试图将底板铺满,但是铺满的图案毫无规律;幼儿B能力稍强,他开了一个红黄红黄排序的头;幼儿C则是非常快地铺设各种各样的创意有规律的造型。教师通过观察反思:虽然有三人参与该活动,但是三人的能力水平有所差异,如何让三个幼儿在自己已有的经验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如何让能力最强的幼儿发挥更多的创意?再次游戏,根据幼儿能力水平的差异,为幼儿准备了辅助图示和学习单,从要铺设的数量上增加了难度,从颜色上增加到6种颜色:红、黄、橙、绿、蓝、粉,幼儿可以选择按图示铺设地砖,也可以按部分图示铺设地砖,还可以不看图示独立有规律铺地砖,充分体现调整后材料的层次性。此游戏中,幼儿明显表现出个体差异,面对教师投放的材料,有的孩子望而生畏、难以理解,有的孩子却能轻松拿下,清晰反映出经验和能力上的不同。教师在过程中关注到幼儿的经验水平,关注到材料与儿童经验的适度性,及时跟进调整,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3.內容调整策略。内容调整策略是指教师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以添加、删减、组合等方法,突破原有的内容局限,赋予材料新的意义和价值,使材料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大班探索区游戏《撲克牌建筑师》,区域活动开始了,睿睿把两张牌斜斜地靠在一起,将两张牌立在桌上,但是,当他想往上搭高时,发现不但不能搭高,并且原来搭建的也倒了,只见他急的大叫“老师,我搭建的房子站不稳,老是倒……”这时,也有其他孩子说“我的也老是失败,怎么回事啊?……”甚至有些孩子直接放弃,终止了游戏。为了让幼儿重新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对操作的材料内容进行充实,为幼儿提供了积木、小纸杯、花片、回形针、纸盒等辅助材料,让幼儿通过辅助材料对扑克牌进行搭建、垒高,以此重建幼儿对纸牌操作的兴趣。由此可见,在部分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出现初次使用困难或是无法自主运用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在操作材料中所产生的问题对材料的内容进行适当添补和增设,以此为幼儿创造性的使用材料搭建平台。
总之,幼儿活动区域中材料的调整不仅影响游戏活动的质量与效果,还影响幼儿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充分解读幼儿的游戏现状,及时和正确审视材料的作用,唯有将幼儿的当下需求和材料的功能有机连接、融会贯通,才能使材料物尽其用,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的游戏进程,以此实现幼儿各种内在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雷凤英.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5,(04).
[2]陈海俏.幼儿园区域材料设计与利用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14,(09).
Based on the Living Quarters of the Children’s Behavior Observation Material Adjustment Strategy
ZHENG Hong
(Shanghang County Teacher Training Schools,Shanghang,Fujian 364200,China)
Abstract:The activity of the gam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guide",the material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game,the game due to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children,teachers must consider when put in the material material delivery process is not achieved overnight,immutable,around you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main body change and adjust for compliance.This article will base on status behavior observation,on this basis to adjust the material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activity area,real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children’s ability,interest,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Key words:children;behavior observation;material adju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