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通过创造扶植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氛围,做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布局规划,构建外联型信息支持系统等措施以促进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型 产业集群 发展对策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现代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由多个企业及与其利益攸关的其它社会组织(如客户、供应商、高校、研究院所、中介组织、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在某一个空间区域上聚集、共生而成的有相对专业分工、各类资源流动频率高、区域社会资本共享的群体。产业集群作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主脉及支柱,可形成强劲的地区或国际竞争优势。但是产业集群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乃至风险,若再单纯依赖改革开放以来的惯性路径运行,以低成本、低价格来取得市场利润与份额,则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必然受到制约,甚至使其生命周期提前进入衰退期,相应区域的经济发展亦会随之大受影响。同时伴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国际竞争的激烈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产业集群的加速创新变得更为必要及迫切。
因此,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是要向高附加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要实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把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型产业集群面临的困境
社会缺乏对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层次的认识。虽然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我国直到近些年来才普遍运用产业集群这个概念。目前,很多人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缺乏了解,对产业集群特别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认识还较模糊。将产业集群理解为产业集中或产业聚集或产业链等,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单纯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集群。政府“缺位”与“越位”现象并存,行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亟待提高与增强,龙头企业参与集群治理的积极性仍需激励。
产业集群相关环境缺乏对创新的支持。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内外部环境的支撑。虽然近年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看,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约束日益严峻,主要有: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些产业集群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有关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也不完善,尚无系统的、具体的、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指导意见。
创新型产业集群内部条件也存在着问题:一是集群的研发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一定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二是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和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销售较为分散,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支撑机构不完善,企业根植性差。许多创新型产业集群,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型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群居链”形式,在这样的企业集群网络中,一旦部分关键企业决定迁移,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的企业,从而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网络的崩溃,形成整体迁移。部分地区企业集群根植性差,游弋性产业较多的关键原因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配套的地方网络。①
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偏低。由于我国许多创新型产业集群尚处于形成初期,产业集群发展层次还很低,产业集群多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总体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主要依赖国内外低档市场,集群在国内外的行业地位还不高。主要依靠低成本战略来形成竞争优势,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分工协作水平较低。创新型产业集群本是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由于受市场制度不完善和信用环境较差的影响,许多地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水平较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表现在集群内企业外包意识差,产业链不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跟风仿效之风盛行,模仿多于创新产品,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我国产业集群进行自主创新的压力将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名牌企业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使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创建国际品牌增加了障碍,提高了成本。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政府要创造扶植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产业集群绝大多数都是自发形成的,但政府在产业集群的成长中依然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产业集群生长要靠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引导、规划和必要的宏观调控作用。主要措施有:政府可通过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以增强集群企业竞争力;政府为企业营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创新型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把政府的职能从重企业微观管理转变到重点抓区域产业管理上来。
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氛围。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一种产业氛围,在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引导人们崇尚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敢于创新,同时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于规范市场行为,立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力量,逐步建设信用体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氛围。
做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布局规划。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上,可依托现有的各类园区,合理规划其总体布局,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加强项目分布的合理性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性。但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现各园区产业定位不清、产业结构雷同化等问题。在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布局规划中,必须明确产业定位,各类工业园区都要朝专业化方向调整,使产业定位最终落到行业定位上,最好能细化到小行业乃至产品层次。
引进创新主体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体,在产业集群内部创新能力尚未挖掘出来之前,引进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础手段。首先,要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大力引进、培育和提高创新型企业。其次,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就要优先壮大企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提高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集群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在产业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强化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等功能,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支撑平台,支持和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培育名企名牌向形成品牌产业集群转变。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的群体品牌,推动品牌经济由创名企、创名牌向产业化、集群化迈进。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推进集群形象建设,逐步培育一批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集群品牌。二是鼓励集群内现有“贴牌”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支持现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仿冒,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②
健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配套设施。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配套设施上,侧重专用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中介机构和产业氛围等的培育建设。一是应根据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具体要求进行专用基础设施的研究和规划,合理衔接公共基础设施、园区(项目)专用基础设施和生产辅助设施。二是任何产业集群发展都离不开四通八达、快捷及时和成本低廉的物流体系。三是产业集群内的中介机构在市场运行中起着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提高创新型产业集群绩效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自组织,政府要帮助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并制定行业规范。同时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
构建外联型信息支持系统。依托互联网,构建外联型信息支持系统,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外联型信息支持系统能够实现集群相关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发布,不仅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交互提供地理方位、设备、技术、工艺、产品等信息资源的公共服务,同时也为集群外的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等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这有利于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在集群企业之间传播应用,提升地区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注释
①金青梅:“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3期,第5~6页。
②魏后凯:“我国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11月27日。
【关键词】创新型 产业集群 发展对策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现代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由多个企业及与其利益攸关的其它社会组织(如客户、供应商、高校、研究院所、中介组织、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在某一个空间区域上聚集、共生而成的有相对专业分工、各类资源流动频率高、区域社会资本共享的群体。产业集群作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主脉及支柱,可形成强劲的地区或国际竞争优势。但是产业集群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乃至风险,若再单纯依赖改革开放以来的惯性路径运行,以低成本、低价格来取得市场利润与份额,则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必然受到制约,甚至使其生命周期提前进入衰退期,相应区域的经济发展亦会随之大受影响。同时伴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国际竞争的激烈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产业集群的加速创新变得更为必要及迫切。
因此,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是要向高附加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要实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把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型产业集群面临的困境
社会缺乏对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层次的认识。虽然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我国直到近些年来才普遍运用产业集群这个概念。目前,很多人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缺乏了解,对产业集群特别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认识还较模糊。将产业集群理解为产业集中或产业聚集或产业链等,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单纯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集群。政府“缺位”与“越位”现象并存,行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亟待提高与增强,龙头企业参与集群治理的积极性仍需激励。
产业集群相关环境缺乏对创新的支持。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内外部环境的支撑。虽然近年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看,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约束日益严峻,主要有: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些产业集群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有关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也不完善,尚无系统的、具体的、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指导意见。
创新型产业集群内部条件也存在着问题:一是集群的研发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一定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二是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和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销售较为分散,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支撑机构不完善,企业根植性差。许多创新型产业集群,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型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群居链”形式,在这样的企业集群网络中,一旦部分关键企业决定迁移,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的企业,从而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网络的崩溃,形成整体迁移。部分地区企业集群根植性差,游弋性产业较多的关键原因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配套的地方网络。①
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偏低。由于我国许多创新型产业集群尚处于形成初期,产业集群发展层次还很低,产业集群多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总体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主要依赖国内外低档市场,集群在国内外的行业地位还不高。主要依靠低成本战略来形成竞争优势,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分工协作水平较低。创新型产业集群本是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由于受市场制度不完善和信用环境较差的影响,许多地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水平较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表现在集群内企业外包意识差,产业链不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跟风仿效之风盛行,模仿多于创新产品,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我国产业集群进行自主创新的压力将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名牌企业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使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创建国际品牌增加了障碍,提高了成本。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政府要创造扶植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产业集群绝大多数都是自发形成的,但政府在产业集群的成长中依然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产业集群生长要靠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引导、规划和必要的宏观调控作用。主要措施有:政府可通过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以增强集群企业竞争力;政府为企业营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创新型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把政府的职能从重企业微观管理转变到重点抓区域产业管理上来。
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氛围。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一种产业氛围,在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引导人们崇尚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敢于创新,同时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于规范市场行为,立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力量,逐步建设信用体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氛围。
做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布局规划。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上,可依托现有的各类园区,合理规划其总体布局,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加强项目分布的合理性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性。但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现各园区产业定位不清、产业结构雷同化等问题。在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布局规划中,必须明确产业定位,各类工业园区都要朝专业化方向调整,使产业定位最终落到行业定位上,最好能细化到小行业乃至产品层次。
引进创新主体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体,在产业集群内部创新能力尚未挖掘出来之前,引进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础手段。首先,要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大力引进、培育和提高创新型企业。其次,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就要优先壮大企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提高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集群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在产业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强化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等功能,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支撑平台,支持和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培育名企名牌向形成品牌产业集群转变。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的群体品牌,推动品牌经济由创名企、创名牌向产业化、集群化迈进。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推进集群形象建设,逐步培育一批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集群品牌。二是鼓励集群内现有“贴牌”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支持现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仿冒,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②
健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配套设施。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配套设施上,侧重专用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中介机构和产业氛围等的培育建设。一是应根据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具体要求进行专用基础设施的研究和规划,合理衔接公共基础设施、园区(项目)专用基础设施和生产辅助设施。二是任何产业集群发展都离不开四通八达、快捷及时和成本低廉的物流体系。三是产业集群内的中介机构在市场运行中起着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提高创新型产业集群绩效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自组织,政府要帮助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并制定行业规范。同时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
构建外联型信息支持系统。依托互联网,构建外联型信息支持系统,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信息服务。外联型信息支持系统能够实现集群相关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发布,不仅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交互提供地理方位、设备、技术、工艺、产品等信息资源的公共服务,同时也为集群外的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等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这有利于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在集群企业之间传播应用,提升地区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注释
①金青梅:“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3期,第5~6页。
②魏后凯:“我国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