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互联网的作用分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son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的特点入手,分别从利用互联网的必要性、利用互联网的现存问题、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三个方面研究了互联网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关系。结果表明,合理利用互联网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需要规避互联网本身的风险,并指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9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个性十足,传统的教育管理不能满足其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必须不断完善教育手段,创新管理方法,才能做好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互联网的影响无处不在,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更是与日俱增,虽然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面临着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这给了高校教育管理新的支撑点。高校可以通过合理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从而让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
  一、互联网的特点
  1.丰富性
  互联网的丰富性特點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互联网可以为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高校的教育管理,都能在互联网上实现信息全覆盖,能够满足人们各方面的信息资源需求。
  2.快捷性
  互联网的快捷性特点主要是体现在传播方面,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不仅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而且能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时下各种社交软件发展迅速,微博、微信、陌陌等软件更是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发送、获取信息速度极快,高校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3.开放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主要体现在环境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绝对的益处;但也因其开放性而容易使社会出现不安定现象。因此,对互联网开放性的利用要因势利导,在享有互联网的跨时间、跨空间、跨地域的开放性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
  4.自由性
  互联网的自由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交流方面。很多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最多的就是交流,自由性的特点使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交流,使地球真的成为“地球村”,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观点,反馈意见,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联动,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利用互联网的必要性
  1.互联网是重要的信息载体
  互联网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是因为大学生本就是一个对新生事物有着特殊好感的群体,所以一经出现就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接受。而如今的大学校园更是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为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高校在日常工作中也是离不开互联网的,无论是学生选课、查成绩,还是教师检查作业、提交论文,还有校内教职工利用校内网络发邮件、布置工作等,都需要利用互联网。如果没有了互联网,那么高校的一部分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丰富的互联网文化不仅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本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高校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管理时,也要注意它的负面影响,既要发挥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帮助作用,也要注意其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方面潜在的消极影响,如网络犯罪、网络暴力、消极颓废思想,甚至有些言论和思想带有反动倾向,会毒害大学生思想。
  2.互联网的新兴的技术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要改变传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做到突破和创新,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实现高校进步。在互联网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今天,高校管理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彻底摆脱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传统方法束缚,将全新的理念和视角注入教育管理,占据网络制高点,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三、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
  1.资金问题
  网络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光纤、宽带全覆盖,从学生宿舍楼到教师办公室,以及一些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会议室等也配备了足够的计算机,作为硬件基础,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起着基础作用。但是如果想要实现高效的教育管理,还需要高校自身筹备网络服务器、系统软件、后台数据库软件等,而这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极其巨大,对非商业性教育网站来讲,其建设难度很大,即便有些高校已经开始运行,但会受到服务器限制,网速跟不上等问题会比较突出,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不便,而且教职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工作部署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甚至使网上对话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人才问题
  充分利用互联网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网络维护,才能保证高校的互联网畅通与安全。尽管很多高校应现实情况需求,招聘有专业背景的人才从事互联网维护的工作,但这一要求却很难达到,主要是因为社会急需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商业网站给出的薪资待遇很高,而这恰恰是高校所不能相比的,所以学校的专业人员水平与实际需求之间往往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高校为了顺利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进行网站开发、维护,创建学生交流平台,并定期浏览、查看学生言论,这些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需要专职人员才能胜任。
  四、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1.为大学生提供便捷服务
  在信息极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在学习、实习、就业过程中都需要尽早获取各种信息,才能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成功转变社会角色。例如,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工作选择过程中,势必会利用到互联网,无论页面浏览,还是文件传输,学校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向每个毕业生传递就业信息。而毕业生只有及时获取所需要的就业信息,才能在就业时抢得先机。由此可见,互联网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2.互联网帮助高校实现全方位的管理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個复杂的系统,涉及学校的每个部门,并对师生的切身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将互联网的优势渗透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例如,高校对师生的表彰奖励工作、奖学金发放、助学金发放、勤工助学岗位确定、对困难生进行补助、高校院系的学风建设、专业成绩评比、选调生报名、优秀学生干部选拔等信息都要通过互联网向全校公开,实现高校工作的透明化,并且可加大高校工作的监督力度, 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有成效地开展。
  3.互联网覆盖范围广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环节多,步骤多,管理起来比较复杂,而且还会出现“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利用交流平台、电子意见簿、学生服务指南等,使信息可以有效传播,并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从而实现点—点,点—面,面—点的自由转换,保证互联网拥有广阔的覆盖范围,让师生都能够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帮助高校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
  4.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多元化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能够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现多元化、具体化。利用互联网,高校的日常工作可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进而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地以人为本、服务到家,可以在此基础上同时完成多项工作任务,促进工作的多元化开展,从学校发展规划到日常工作部署,再到学生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在互联网的帮助下顺利开展。
  但是需要掌握好互联网的特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鉴别信息真伪,结合大学生的现实思想情况,遵循教育管理的原则,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思想、言论、行为,进而使大学生能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并确保高校网络的健康、安全运行。
  5.互联网管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所以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捷性、协作性等特点,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校的工作始终吸引社会、企业、家长等多方关注,而且也要依靠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努力与合作,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而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速度的重要举措。
  6.互联网资源共享对大学生发展有利
  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能够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迅速进入工作岗位、转变社会角色是大学教育的重点,高校工作也必须保证学生质量,高校管理工作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良性模式,实现积极互动。
  高校要搭建良好的平台,利用互联网加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并积极宣传高校办学理念和特色,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进而发挥互联网优势,切实为学生服务。
  五、结束语
  充分利用互联网可以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发挥现代化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为广大学生提供切实的服务。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人才培养服务的质量,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并进一步进行优化、完善,全面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
  参考文献:
  [1]郑天炜.“微时代”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2]李 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3]李 丹,李厚艳.新媒体对民办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和引导——以辽宁省部分民办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5(18):135-137.
  [4]黄鲁粤.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37-38.
  [5]曹 燕.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机制创新[J].现代妇女(下旬),2014(4):132-133.
其他文献
10月底,ofo的团队从北京中关村的立方庭搬到互联网金融中心五层,虽然相隔不过几个街道,但办公环境和面积不能同日而语。过去几个月,ofo的团队扩张得实在太快,以至于记者去采
摘 要:《远大前程》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匹普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幼年时虽然遭受苦难,但纯洁善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的诱惑,匹普很快走向堕落。历经磨难后,在乔的帮助下,匹普又回归善良纯真本性,过上了曾经梦想的生活。  关键词:《远大前程》;匹普;本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06  《远大前程》这部小说生动地描绘匹普的性格特点从纯洁善良到走向堕落
为充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本试验探索以青贮木薯渣为主饲料肥育肉牛的技术模式,为肉牛肥育场和养牛专业户提供适宜的饲养方案。结果表明,以青贮木薯渣为主,日添加精料2kg饲喂的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走入课堂,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以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率入手,探讨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的相关问题。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制订一定的制度规范来加强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这样既能避免因操作、管理不当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能保证教师顺利地开展多媒体教学实践。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操作规范;管理;维护  1.多媒体教室的管理  (1)
摘 要: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是学院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满足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创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1.创新创业素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深化特色基础核心课程改革。学校制订五大
摘 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学习是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学习绘画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还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作品本身所饱含的情感,领悟作品中蕴含的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开启学生的心扉,陶冶学生的性情。为此,教师巧用示范,可以起到优化美术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示范绘画;初中美术;优化  一、教师的示范绘画,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示范绘画是美术教学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
摘 要:阅读,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带领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畅想,让人的心灵变得像孩子一样纯洁、善良。书籍作为阅读的主要工具,是我们了解大千世界的重要渠道,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文通过对少儿阅读现状的分析调查,阐述了加强少儿阅读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少儿阅读读物的推荐,让学生在充满书香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关键词:少儿阅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培养  一、少儿阅读现状分析  据调查,只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