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华彦钧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音乐家,以琵琶、二胡的演奏和创作为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的音乐作品流露着刚毅、稳健的气质,以及不甘屈服、努力抗争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二泉映月》是华彦钧的成名二胡演奏曲,是华彦钧内心的独白,其间包涵着华彦钧艺术人生的出色演奏成就,更流露出他作为艺人生活的坎坷和艰辛。
【关键词】华彦钧二泉映月艺术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105-01
《二泉映月》是民国年间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又称“瞎子阿炳”)所作。此曲原本并无标题,是阿炳在走街串巷途中信手拉奏而得,阿炳曾把它称作“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为此曲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便命名为《二泉映月》。
一、了解身世,探析曲名
细心的人们常常有这么个疑问,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为何会联想起无锡呢?这个答案就得从华彦钧身世说起。
那华彦钧是何方人士呢?华彦钧是民族音乐家,小名阿炳,1893年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他自幼跟随其父学习各种民间器乐的演奏,涉及面很广,尤其是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均有较高的造诣。他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过程中掌握了各种丰富的民间音乐,使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源泉和素材。他一生坎坷,在年轻时因患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后来,更沦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但他并没有沉沦下去,生活的磨难却赋予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思想内涵,使之充满艺术的生命力,也因此他的名作《二泉映月》流传于世,为世人所熟知。华彦钧生前创作演奏了很多器乐曲,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却只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和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这六首乐曲资料,其中《二泉映月》可以说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品。
《二泉映月》是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无锡街头卖艺的过程中将江南丝竹、常锡滩簧的音调,以及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曲调等糅入《二泉映月》中,经过加工和再创作,逐渐形成今天的曲调结构。
这首二胡曲的曲名与乐曲内容并无密切关联,由此可见,人们对音乐作品的品尝与解析,似乎不能完全借助题目,而应该对乐曲中具体的旋律和韵味,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体验。
二、理解意境,品味曲调
《二泉映月》这首名曲,它的音乐意境可以这样设想,首先开始一声悽楚的长长的叹息,作者紧接着沉痛地叙述自己一生的不幸和颠沛流离的遭遇。聆听着乐曲,我们好如看到一位沿街流浪的盲艺人形象,他背着乐器,拄着竹棍,孤独而又坚强。他似乎能感受到皎洁的月光,还有远处潺潺流淌的惠山泉水。想象着幽美的景色,失明的阿炳按捺不住内心的苦痛,仰头大声疾呼:“为什么我周围的世界却是漆黑一团?何处是我的未来和希望?”他激昂悲愤地倾吐着生活的屈辱和痛苦,大声诅咒残酷的现实和社会。当炽热激愤的感情沉淀下来后,阿炳又陷入了沉思:“峰回路转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好的!”音乐就是在这种憧憬而又交织伤感的意境中,缓缓地走向尾声。
这首乐曲的构成,是我国民间音乐中最为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它由引子和六个段落构成,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在全首曲子中进行五次的变化和发展。引子是一个音阶下行式的短小乐句:
1=G p < 06 5643 丨2-
短短的音调,却是那样的哀怨和凄凉,好像一个历经苦难的老人,不堪回首往事深深地叹息。紧接着,埋藏在心中无穷无尽的忧伤和痛苦,也化作音乐旋律奔流出来。
三、分解主题,透视内涵
《二泉映月》优美而深沉,它的主题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乐句带有倾诉性的,曲调令人沉思,节奏较慢,好像描述一位拄着竹棍,迈着沉重脚步的盲艺人,在漆黑而又坎坷的道路上徘徊流浪,他不断遭遇挫折而又百折不挠。下乐句的旋律则富于变化,恰如海潮般的感情在奔腾,这似乎是阿炳用难于抑制的感情在叙述自己一生种种苦难和遭遇。同时表现了作者在饱经风霜的生涯中磨炼出来的倔强而又刚毅的性情,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使听众的内心莫不深受触动和感染。
乐曲后三段出现的是主题音乐下乐句的变体,使音乐更加凄凉感人。
因为阿炳本是个才华横溢的艺人,如果中年没有患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他的人生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时他正值中年,也许他的才华更能发挥出来,生活会更好,对一个人来说失明本来是件很痛苦的事,对搞民间器乐演奏的他更是件天大的痛苦,而这种痛苦能与谁说呢?所以只能通过乐曲表达出来,以安慰他那颗痛苦的心。很多人遭遇生活的不幸会喋喋不休,而有才华的人,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才艺比如写文章、画画或音乐表现出来,阿炳就是这样的人。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内心的独白,这首乐曲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为之动容。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我国演奏家演奏这首乐曲时,就曾情不自禁地掩面而泣,他说:“这种音乐只应当跪下来听。”音乐是心灵间的共鸣器,我们自身或者引导学生欣赏《二泉映月》,就要了解华彦钧的生平事迹,感同身受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走进他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只有如此,才能领略到传世之作的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 董建辉.华彦钧与他的不朽之作.新天地,2008(12).
[2] 邓志芳.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音乐比较.知识窗,2010.
[3] 卞红煊.莫扎特、贝多芬与华彦钧音乐风格对比探析.新科教,2011(1).
【关键词】华彦钧二泉映月艺术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105-01
《二泉映月》是民国年间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又称“瞎子阿炳”)所作。此曲原本并无标题,是阿炳在走街串巷途中信手拉奏而得,阿炳曾把它称作“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为此曲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便命名为《二泉映月》。
一、了解身世,探析曲名
细心的人们常常有这么个疑问,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为何会联想起无锡呢?这个答案就得从华彦钧身世说起。
那华彦钧是何方人士呢?华彦钧是民族音乐家,小名阿炳,1893年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他自幼跟随其父学习各种民间器乐的演奏,涉及面很广,尤其是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均有较高的造诣。他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过程中掌握了各种丰富的民间音乐,使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源泉和素材。他一生坎坷,在年轻时因患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后来,更沦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但他并没有沉沦下去,生活的磨难却赋予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思想内涵,使之充满艺术的生命力,也因此他的名作《二泉映月》流传于世,为世人所熟知。华彦钧生前创作演奏了很多器乐曲,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却只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和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这六首乐曲资料,其中《二泉映月》可以说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品。
《二泉映月》是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无锡街头卖艺的过程中将江南丝竹、常锡滩簧的音调,以及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曲调等糅入《二泉映月》中,经过加工和再创作,逐渐形成今天的曲调结构。
这首二胡曲的曲名与乐曲内容并无密切关联,由此可见,人们对音乐作品的品尝与解析,似乎不能完全借助题目,而应该对乐曲中具体的旋律和韵味,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体验。
二、理解意境,品味曲调
《二泉映月》这首名曲,它的音乐意境可以这样设想,首先开始一声悽楚的长长的叹息,作者紧接着沉痛地叙述自己一生的不幸和颠沛流离的遭遇。聆听着乐曲,我们好如看到一位沿街流浪的盲艺人形象,他背着乐器,拄着竹棍,孤独而又坚强。他似乎能感受到皎洁的月光,还有远处潺潺流淌的惠山泉水。想象着幽美的景色,失明的阿炳按捺不住内心的苦痛,仰头大声疾呼:“为什么我周围的世界却是漆黑一团?何处是我的未来和希望?”他激昂悲愤地倾吐着生活的屈辱和痛苦,大声诅咒残酷的现实和社会。当炽热激愤的感情沉淀下来后,阿炳又陷入了沉思:“峰回路转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好的!”音乐就是在这种憧憬而又交织伤感的意境中,缓缓地走向尾声。
这首乐曲的构成,是我国民间音乐中最为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它由引子和六个段落构成,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在全首曲子中进行五次的变化和发展。引子是一个音阶下行式的短小乐句:
1=G p < 06 5643 丨2-
短短的音调,却是那样的哀怨和凄凉,好像一个历经苦难的老人,不堪回首往事深深地叹息。紧接着,埋藏在心中无穷无尽的忧伤和痛苦,也化作音乐旋律奔流出来。
三、分解主题,透视内涵
《二泉映月》优美而深沉,它的主题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乐句带有倾诉性的,曲调令人沉思,节奏较慢,好像描述一位拄着竹棍,迈着沉重脚步的盲艺人,在漆黑而又坎坷的道路上徘徊流浪,他不断遭遇挫折而又百折不挠。下乐句的旋律则富于变化,恰如海潮般的感情在奔腾,这似乎是阿炳用难于抑制的感情在叙述自己一生种种苦难和遭遇。同时表现了作者在饱经风霜的生涯中磨炼出来的倔强而又刚毅的性情,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使听众的内心莫不深受触动和感染。
乐曲后三段出现的是主题音乐下乐句的变体,使音乐更加凄凉感人。
因为阿炳本是个才华横溢的艺人,如果中年没有患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他的人生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时他正值中年,也许他的才华更能发挥出来,生活会更好,对一个人来说失明本来是件很痛苦的事,对搞民间器乐演奏的他更是件天大的痛苦,而这种痛苦能与谁说呢?所以只能通过乐曲表达出来,以安慰他那颗痛苦的心。很多人遭遇生活的不幸会喋喋不休,而有才华的人,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才艺比如写文章、画画或音乐表现出来,阿炳就是这样的人。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内心的独白,这首乐曲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为之动容。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我国演奏家演奏这首乐曲时,就曾情不自禁地掩面而泣,他说:“这种音乐只应当跪下来听。”音乐是心灵间的共鸣器,我们自身或者引导学生欣赏《二泉映月》,就要了解华彦钧的生平事迹,感同身受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走进他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只有如此,才能领略到传世之作的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 董建辉.华彦钧与他的不朽之作.新天地,2008(12).
[2] 邓志芳.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音乐比较.知识窗,2010.
[3] 卞红煊.莫扎特、贝多芬与华彦钧音乐风格对比探析.新科教,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