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来源 :四川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珙桐(Davidiainvoluarata)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层次之间,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其次是草本层.各层之间物种多样性互相影响较大.在垂直结构上,从上到下,种类数和个体数呈增加之势,而物种多样性在海拔高度1690m~1700m处最高.整个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其他文献
经过近100年的引种历史,四川共收集了130余种桉树,目前仍保留有近40种桉树.这些树种在四川省的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川具有发展前途的桉树有:巨桉、直干兰桉、柳桉
在法国的西部.由于地壳的变迁使大西洋的东部海域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海湾,那就是比斯开湾。在我二十年的航海生涯中.曾几次往返这个被船员称为坟墓的魔域。
崇州林场的植被主要是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纯林.为了定量地描述林分的空间结构,调查共设置6个50 m×50 m固定标准样地,对样地中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并绘出它们
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高山林线,归根结底是一条低温界限.逾百年高山林线的观测与研究,旨在阐明高山林线成因以恢复气候高山林线.迄今出现的各种(可归为5
研究表明:四川凉山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限制印楝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冬春寒害和气温。在本区,寒害随纬度升高而加剧,高于北纬27°10′地区不适宜种植印楝;在低于27°10′的地
采用对比法,分析了干热河谷阴坡和阳坡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旱季干旱指数大、持续时间长是干旱河谷土壤水分严重亏损及植被恢复困难的直接原因;旱季阳坡水面蒸发总量较阴坡高18.04%;地表30 cm土层的水分变化最剧烈,变异系数超过0.6,该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阳坡和阴坡差异不明显;但随土层厚度的增加,两者差异逐渐增大,至60 cm土层达3.84%;在70 cm土层内,阳坡无水分调节层,而阴坡水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