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重要的信息载体,也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地图的准确识别与分析,可以有效地降低地理教学难度,快速识记地理知识。目前高中生的读图能力尚有待提高,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入手,对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现状展开分析,并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提高高中生读图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读图能力地理信息地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70128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可以使学生掌握事物的地理位置,从而使事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征、特点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涵规律等更容易揭示出来。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辅助工具,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
第一,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承载着众多的地理知识,包含诸多的地理信息,它能够以图示、符号等形式来表现远远大于文字所表达内容的时间与空间信息,表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变化,能够使学生增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形象思维以及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这恰好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第二,地理教材中包含众多的地图,学生只有学会读图,才能真正通过这些地图来学习其中的知识,从而形成认知地图的能力,那么在高考中遇到相关的地图考试题时就可以应对。
二、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现状
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地图辅助教学,但是并没有着重在课堂内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导致学生读图能力差,自己难以从地图中获取较多的信息。一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最简单的地形图、政区图都看不懂,更别说用地图来分析地理问题了。地图的运用形同虚设,高考中很多学生面对地图应付不来。因此,对高中生读图能力进行培养十分有必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
读图第一步骤就是看图。首先要看地图的名称,了解地图的类型和对象;其次看图例,因为图例是图像内容的语言,它可引导学生明确图上的符号、代号、注记和比例关系等内容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最后看重点,根据教学内容观看地图中的相应部分,突破重点。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出示了一张全国农业分布地图(见图1),要求学生先看图,根据地图中的区域,指出每个区域的农业发展特点。学生根据地图了解到我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域都有其气候特点与地域特点,农业则是根据地域特点与气候特点而分布的。比如黑吉辽三省地处东北地区,气候较冷,因此农作物都是一年一熟;内蒙古地区多为草原,因此牧业十分发达;台湾三亚等南部地区气候湿热,因此热带农业十分发达;黄河地区水资源丰富,因此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这些都是地图中直接体现的,学生一眼便能看出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关联。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图,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地图的直观感受能力。
2.传授正确的读图方法
(1)中心突破。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迅速找到并牢记地图关键点,且将之作为日后解读地图的切入点。
(2)形状观察。教师让学生仔细研究地图形状、轮廓,然后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寻找记忆点,使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图形判断,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暗射图再现。课前拿出一些暗射地图让学生靠着记忆标注图上的代表性地名、山脉、铁路、公路、河流、湖泊等,提升他们的读图能力,帮助其积累地理知识。
(4)对比归纳。地图有时会存在相似性,教学中要将这些相似性进行有机联系,学生通过相似图形的比较,找到地图的异同,掌握同类型地图的解读方法。
3.引导学生画图,完成图文转化
仅仅看图、析图不足以提高读图能力,还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画图来深化认识。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地理题目中,地图由具体逐渐转变为抽象图,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图文转化能力。为此,教师需多引导学生画图,绘制地图,完成文图转换和图图转换。尤其是地理简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所谓地理简图,就是比较简明扼要地概括抽象的地理事物的图像,能够对解题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高中地理是以地图为主要辅助工具的学科。要想学好高中地理,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图、用图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注重相关方面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绘图,提高学生地图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高中生读图能力地理信息地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70128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可以使学生掌握事物的地理位置,从而使事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征、特点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涵规律等更容易揭示出来。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辅助工具,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
第一,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承载着众多的地理知识,包含诸多的地理信息,它能够以图示、符号等形式来表现远远大于文字所表达内容的时间与空间信息,表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变化,能够使学生增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形象思维以及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这恰好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第二,地理教材中包含众多的地图,学生只有学会读图,才能真正通过这些地图来学习其中的知识,从而形成认知地图的能力,那么在高考中遇到相关的地图考试题时就可以应对。
二、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现状
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地图辅助教学,但是并没有着重在课堂内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导致学生读图能力差,自己难以从地图中获取较多的信息。一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最简单的地形图、政区图都看不懂,更别说用地图来分析地理问题了。地图的运用形同虚设,高考中很多学生面对地图应付不来。因此,对高中生读图能力进行培养十分有必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
读图第一步骤就是看图。首先要看地图的名称,了解地图的类型和对象;其次看图例,因为图例是图像内容的语言,它可引导学生明确图上的符号、代号、注记和比例关系等内容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最后看重点,根据教学内容观看地图中的相应部分,突破重点。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出示了一张全国农业分布地图(见图1),要求学生先看图,根据地图中的区域,指出每个区域的农业发展特点。学生根据地图了解到我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域都有其气候特点与地域特点,农业则是根据地域特点与气候特点而分布的。比如黑吉辽三省地处东北地区,气候较冷,因此农作物都是一年一熟;内蒙古地区多为草原,因此牧业十分发达;台湾三亚等南部地区气候湿热,因此热带农业十分发达;黄河地区水资源丰富,因此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这些都是地图中直接体现的,学生一眼便能看出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关联。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图,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地图的直观感受能力。
2.传授正确的读图方法
(1)中心突破。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迅速找到并牢记地图关键点,且将之作为日后解读地图的切入点。
(2)形状观察。教师让学生仔细研究地图形状、轮廓,然后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寻找记忆点,使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图形判断,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暗射图再现。课前拿出一些暗射地图让学生靠着记忆标注图上的代表性地名、山脉、铁路、公路、河流、湖泊等,提升他们的读图能力,帮助其积累地理知识。
(4)对比归纳。地图有时会存在相似性,教学中要将这些相似性进行有机联系,学生通过相似图形的比较,找到地图的异同,掌握同类型地图的解读方法。
3.引导学生画图,完成图文转化
仅仅看图、析图不足以提高读图能力,还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画图来深化认识。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地理题目中,地图由具体逐渐转变为抽象图,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图文转化能力。为此,教师需多引导学生画图,绘制地图,完成文图转换和图图转换。尤其是地理简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所谓地理简图,就是比较简明扼要地概括抽象的地理事物的图像,能够对解题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高中地理是以地图为主要辅助工具的学科。要想学好高中地理,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图、用图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注重相关方面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绘图,提高学生地图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