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蝈蝈一起回家,走在路上,他忽然问:“妈妈,‘郭’去掉耳朵是什么字?”“郭”是他的姓,所以他认得。原来,路边有家店,招牌上有个“享”字,他注意到“郭”与“享”的区别了。
蝈蝈的这个问题倒提醒了我。最近看书时,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郭”的意思是“城郭”,与城有关,而“邛城”“郓城”“邯郸”等地名和“郭”有个共同的特征,都带耳朵旁,而且都是“右耳朵”。这个“右耳朵”有什么含义吗?
原来,这个“右耳朵”其实是由“邑”演变来的。“邑”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上部的“口”比较大,代表围墙,下部是个面部向左跪着的人形,合起来表示人聚居的地方。
所以,含有“阝”(邑)的汉字大都与城镇有关,这个意思保留在很多的地名当中。除了前面所列举的,还有一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湖南有郴州,湖北有鄂州,河南有郑州,河北有邢台,江苏有邳州,山东有邹城,浙江宁波有鄞州区,江苏扬州有邗江区,等等。此外,世界各国的姓氏,很多与地名有关。我国姓氏也有很多是源于地名。像“邓”“郑”等带有“阝”(邑)的汉字姓氏,绝大部分与地名有关,有的是聚居地的名称,有的是祖先的封国名或采邑名。
“右耳朵”表示这样的意思,那么“左耳朵”呢?
“左耳朵”是由“阜”演变来的。“阜”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中像一层层的台阶。带“阝”(阜)的字大都与山或阶梯有关。《朱子家训》里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说法,这个“除”字就是台阶的意思。《诗经》里有“陟彼南山”的说法,这里的“陟”就是登高的意思。还有我们熟悉的“降”字,左边是“阜”,右边的“夅”(xiáng)是脚尖朝下的两只脚,意思是从高处下来。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想说,还有一个单耳刀,写作“卩”(jié),又是什么意思呢?好吧,顺便也来说说这个“卩”。“卩”在甲骨文中像一个跪坐的人。“即”是人跪坐在盛满食物的器具前,意思是就食进餐,引申为靠近,“不即不离”中的“即”就是靠近的意思。“却”本来是“脚”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后退、拒绝、去掉等意思。做人做事,有“即”有“却”,进退有度,方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都叫“耳朵旁”,原来意思大不一样,是不是很有意思?
蝈蝈的这个问题倒提醒了我。最近看书时,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郭”的意思是“城郭”,与城有关,而“邛城”“郓城”“邯郸”等地名和“郭”有个共同的特征,都带耳朵旁,而且都是“右耳朵”。这个“右耳朵”有什么含义吗?
原来,这个“右耳朵”其实是由“邑”演变来的。“邑”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上部的“口”比较大,代表围墙,下部是个面部向左跪着的人形,合起来表示人聚居的地方。
所以,含有“阝”(邑)的汉字大都与城镇有关,这个意思保留在很多的地名当中。除了前面所列举的,还有一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湖南有郴州,湖北有鄂州,河南有郑州,河北有邢台,江苏有邳州,山东有邹城,浙江宁波有鄞州区,江苏扬州有邗江区,等等。此外,世界各国的姓氏,很多与地名有关。我国姓氏也有很多是源于地名。像“邓”“郑”等带有“阝”(邑)的汉字姓氏,绝大部分与地名有关,有的是聚居地的名称,有的是祖先的封国名或采邑名。
“右耳朵”表示这样的意思,那么“左耳朵”呢?
“左耳朵”是由“阜”演变来的。“阜”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中像一层层的台阶。带“阝”(阜)的字大都与山或阶梯有关。《朱子家训》里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说法,这个“除”字就是台阶的意思。《诗经》里有“陟彼南山”的说法,这里的“陟”就是登高的意思。还有我们熟悉的“降”字,左边是“阜”,右边的“夅”(xiáng)是脚尖朝下的两只脚,意思是从高处下来。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想说,还有一个单耳刀,写作“卩”(jié),又是什么意思呢?好吧,顺便也来说说这个“卩”。“卩”在甲骨文中像一个跪坐的人。“即”是人跪坐在盛满食物的器具前,意思是就食进餐,引申为靠近,“不即不离”中的“即”就是靠近的意思。“却”本来是“脚”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后退、拒绝、去掉等意思。做人做事,有“即”有“却”,进退有度,方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都叫“耳朵旁”,原来意思大不一样,是不是很有意思?